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江西九江中考一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老朋友备好了酒食,盛情邀请诗人去做客。诗人到了朋友所在的村庄,看见村边的绿树环绕,青山斜隐在村外,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合”字描摹出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斜”字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延伸向远方的景象。

    B.诗人到了老朋友家里,与他在屋里把酒言欢,叙谈农事,说庄稼收成如何。窗子打开着,窗外的谷场和菜园子映入眼帘,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C.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分别之际,诗人与朋友相约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主客之间的融洽气氛,伸手可掬。

    D.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善于用淡淡的描述创设深邃高远的意境,在这首诗中也深有体现。诗歌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叙述了应邀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家殷勤好客和古朴风俗的热爱。

  •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B.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

    C.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D.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3、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①能使步子迈得坚实厚重,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②云端舞蹈,看似舞步轻盈曼妙,像胜利者的舞蹈

    ③就怕一个不小心踏空坠下,摔得粉身碎骨

    ④地面行走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倚着大地的支撑。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高尔基的《童年》,让我从阿廖沙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B.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C.为了防止水土不再流失,我们一定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D.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如红叶,贮满希望之情。

  •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抖/寒   悬/天海角 约/而不舍

    B.子/细   拟/装作样 阴/人不倦

    C./字   一宿/风餐露宿 衡/千重负

    D.罩/葱   令/忍俊不/手蹑脚

  • 7、读完《水浒传》,如果想再读一本描写众多英雄豪杰的书,你会推荐(     

    A.《三国演义》

    B.《儒林外史》

    C.《世说新语》

    D.《格列佛游记》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

    (乙)

    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1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更定矣”和“更有此人”的“更”同是“更加”的意思。

    B. “人鸟声俱绝”和“字俱碧鲜”的“俱”同是“都”的意思。

    C. “余拏一小舟”的“拏”和“鼓枻飞去”的“鼓”同是“划”的意思。

    D. “类若乘空”的“若”和“形如象牙”的“如”同是“好像”的意思。

    2人们评价张岱的散文“笔墨淡,情却浓”。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一项是

    A.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理解: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出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感慨。

    B.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的痴人。

    理解:此句借舟子之口直接点明“痴”字,坦露文人雅士独与天地往来的率性认真与傲岸情操。

    C. 高槐深竹,樾暗千层。

    翻译:高高的槐树,幽深的竹林,林荫层层叠叠。

    理解:此句中的“高”“深”“暗”生动细致地描摹了天镜园的美景,让人如临其境,心向往之。

    D. 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翻译:妙不可言,只有惭愧。

    理解:昔日的美景美味与今日的国破家亡形成了对比,令作者不禁对过去的奢靡享受深感惭愧。

    3(甲)(乙)两文皆出自《陶庵梦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链接材料)

    《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明朝灭亡之后,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一幕幕过往,让读者看到那个曾经生活闲适、性情潇洒、爱好广泛的风流天才,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自选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表达效果。

    (2)诗题中的“望”字包含了哪几层含义?请分点回答。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班里开展了一次“我爱文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⑴老师要求每位同学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编辑一份手抄报,请你给自己的手抄报起一个有文采的名称,并说明取名的理由或者寓意。

    ①名称:__________

    ②理由/寓意:_____________

    ⑵老师带同学到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活动结束前,老师要大家给图书馆拟一幅对联,老师给出了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

    上联:书如长梯,助你攀登知识高峰  下联: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默写

    亭亭山上松,   (《赠从弟(其二)》刘祯)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行到水穷处, (《终南别业》王维)

    ,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__________  __________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请写出下图故事的名称,并简述该故事情节。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中文字: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较真儿

    焦波

    ①爹脾气倔,加上当了一辈子木匠,干啥都较真儿。

    ②小时候,常听爹背诵他小时学过的课文。有一篇写长城的,其中有两句:“山海关前多景致,八达岭上好风光。”我问爹“八达岭”是啥,他说是一座山岭,在北京。“离天安门多远?”我问。爹答不上来。过了几天,他告诉我,八达岭在北京西北边,离天安门有140里路。为这事,他专门去问了刚从北京回来的邻居四哥。

    ③爹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是:“丁是丁,卯是卯,木匠手中的尺子是‘规矩’,差一分一厘,就是胡来。”1959年,邻村的李木匠到北京建人民大会堂回来,爹到他家打听人民大会堂的规模,知道了人民大会堂柱子的直径是1.5米。

    ④他又问:“天安门门洞有多长?”

    ⑤李木匠说:“30来米吧。”

    ⑥“到底三十几米?”爹又问。

    ⑦“你管那么多干吗!难道你还要建一座天安门?”爹的较真儿碰了壁。

    ⑧1996年深秋,我把爹娘接到北京游览,爹总算有机会对关心的事较真儿了。

    ⑨爹娘晚9点到北京,第二天就去逛颐和园。

    ⑩我们从朝阳门出了地铁站。上了车,爹告诉娘,出地铁站的台阶是96级。这是他一步一步数过的。

    在颐和园,娘悄悄问我:“毛主席住哪间屋?”

    这话被爹听到了,他较真儿起来:“这叫颐和园,是慈禧太后的别墅。毛主席住在中南海。”

    爹跟娘较真儿没用,娘只知道毛主席住在北京。

    第二天,爹娘在毛主席纪念堂瞻仰过毛主席遗容后,就去了天安门。爹一个一个地数城门上的门钉,又量了量门的宽度和厚度,然后开始用拐杖一下     下量天安门城楼的门洞长度。他一边量,一边报数。游人看见一个老头子在量天安门,觉得好,便聚。过来看,许多人还帮爹报数。

    爹:“1、2、3……”

    游人们喊:“4、5、6……”

    量完了,爹满意地说:“43米长,我终于弄明白了!回去谁要再乱说,我就告诉他,我亲自量过!”

    在故宫太和殿前,爹娘合抱殿前的大柱子,看究竟有多粗。第三天游览长城时,他又用步量两个烽火台之间的距离,用手量长城砖的长宽厚度。当了一辈子木匠的爹,手指、胳膊、拐杖甚至眼睛都能量出精确的尺度。

    爹较真儿的事,在第六天达到高潮。要离京回山东了,在招待所柜台结账时,爹说应该多交5块钱,服务员和值班经理不解。

    爹说:“我不小心把一个茶杯碰到地上了,虽说没打破,茶杯却裂了一条纹,说不定哪天就要破。我看过住房须知,杯子标价5元,所以要照价赔偿。”     

    值班经理听老人这么一说,十分感动:“老人家,就别赔了!有您这句话就行了!”

    爹说:“招待所的‘须知’就是‘规矩’,这就像俺当木匠用的尺子一样,无规矩,不成方圆,俺一辈子都认这个死理。”

    值班经理竖起大拇指,用地道的北京话说:“老人家,您真较真儿啊!”

    出了门,娘用“挖苦”的口气笑着对爹说:“没想到你小气了一辈子,今天倒大方了。”

    爹急了,起来:“那是在家,这是在哪儿?咱丢人不能丢在北京!”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俺爹俺娘》一书)

    【1】第①段中提到“爹脾气倔,加上当了一辈子木匠,干啥都较真儿。”那么文中写了父亲哪些“较真”的事儿?

    【2】第⑧自然段中加点的“关心的事”指的是什么?

    【3】结合对加点词语的分析,赏析自然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量完了,爹满意地说:“43米长,我终于弄明白了!回去谁要再乱说,我就告诉他,我亲自量过!”

    爹急了,起来:“那是在家,这是在哪儿?咱丢人不能丢在北京!”

    【4】通读全文,第段中有“那是在家,这是在哪儿?咱丢人不能丢在北京!”中的“丢人”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

  • 14、现代文阅读(一)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

    吴岗

    ⑴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与繁华。

    ⑵《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断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a)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⑷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⑸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⑹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b)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三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⑺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战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⑻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至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⑼罗布泊消失了。

    ⑽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⑾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c)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d)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文章第⑹~⑻段分析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人口激增争喝水

    B. 人为改变了河道

    C. “四盲”吸水河抽干

    D. 上游丰美下游枯

    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其语言要求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文中画线句不属于体现语言科学性这一特点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对文章的说明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⑶段运用了引用说明的方法,通过引用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关于描写罗布泊的文字,说明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更具说服力。

    B. 文中第⑹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对1921年和1952年的塔里木河的生态环境作对比,说明河道改造对下游环境的影响。

    C. 文中第⑻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塔里木河的水被抽干与人的盲目取水有关。

    D. 文中第⑾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详实的数字,说明人类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青海湖和月牙泉也面临着消逝的危险。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段对话引人关注。

    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它。”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