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祥子曾经的积极上进与后来的自暴自弃对比鲜明,使作品悲剧意味更浓。
B.《西游记》中,信仰坚定的唐僧在三位徒弟的保护下,历经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
C.《红岩》中,孙明霞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贞。在狱中,面对竹签钉进了十指的毒刑,她傲然宣告: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②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这其中,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③⑤①④②
B.①④③②⑤
C.③②⑤①④
D.①④②③⑤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逗得一向严肃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他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据理力争,试图推卸责任,逃避惩罚。
C.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英雄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D.应急部门反复强调安全生产,可是有些企业仍然不以为然。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镂空(lŏu) 娴熟 重峦叠嶂(zhàng) 无动于衷
B. 记载(zăi) 烂熳 锐不可当(dǎng) 粗治烂造
C. 炽热(chì) 吹嘘 深恶痛绝(wù) 因地治宜
D. 丘壑(hè) 嶙峋 惟妙惟肖(xiào) 亭台轩榭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鲁迅盛赞这部作品是“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
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郭沫若曾称赞他“鬼写妖高人一等”。
C.《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代表人物,被誉为“民族魂”。
D.古代地理中,山南水北为阳,因此“汉阴”指汉水的北岸,古代座次也讲究方向,座位以西为尊,主东宾西。
7、下列各项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修葺qì 毋宁wù 锋芒必露
B.拖沓tà 惩罚chéng 羸弱léi 颠沛流离
C.挑逗tiǎo 诘问jié 愧怍zuò 珊珊来迟
D.炽热zhì 迸溅bèng 侮辱wǔ 悔人不倦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搏斗)
B.何足贵也(珍贵)
C.将十万骑驰沙漠(率领)
D.被坚执锐(通“披”,穿着)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B.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C.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D.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4)对于曹彰好武,为什么太祖曹操起先制止,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侯?
9、阅读《陇西行》,完成后面小题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面?
【2】这首诗三四句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来表现全诗主旨的?
10、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大运河,这条流淌的水上交通线,如今焕然一新,成为新时代江苏淮安的风景线、幸福线。千里运河,迤逦穿行。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下面是从“漕运杯”书法展示活动中挑选出来的两幅获奖作品。请在欣赏后,完成各题。
(1)如果让你选择一幅作品宣传大运河文化。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书体特点和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2)有同学想为上面两幅书法补全下联,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万里堤路筑梦长【乙】开启新时代征程
B.【甲】万里堤路筑梦长【乙】传承老淮阴精髓
C.【甲】百姓感谢造福人【乙】开启新时代征程
D.【甲】百姓感谢造福人【乙】传承老淮阴精髓
(3)为了宣传家乡淮安,弘扬运河文化,请制作一段抖音短视频。紧扣“水”文化,为短视频写一段文案,150字以内。
11、下面是“古诗中的植物和动物”探究组的交流发言,请你补全。
小宇:古人常以植物和动物入诗。曹操《观沧海》中的“树木丛生,(1)_____”写出了作者登山临海所见到的山岛景象;谭嗣同《潼关》中的“终古高云簇此城,(2)_____”写出了作者策马潼关感受到的壮阔风景。
小瑶:古诗中的植物和动物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_____,_____”,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花鸟表达叹飘零、感离恨的心境;“(4)_____,_____”,刘禹锡的《秋词》借鹤飞冲天的形象引出壮志豪情。
小文:“(5)_____,小桥流水人家,(6)_____”,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为巧妙,将植物、动物等景物组合。
小宇:在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有同学经常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写成“燕”。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同学避免犯这种错误呢?
小瑶:在积累古诗的时候,我们不能只记字音,还要思考诗句的含义。在古诗中“燕”常代表春光的美好,而“雁”常常代表(7)_____。理解了这层内涵,再结合诗句内容,就不会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错写成“燕”了。
小文:是啊。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8)_____,_____”。
12、以下五个选段均出自《骆驼祥子》,请按照原著的顺序排序。(填选段字母序号)
顺序: B—①( )—②( )—D—③( )
【选段A】
“好吧,你说说!”她搬过个凳子来,坐在火炉旁。
“你有多少钱?”他问。
“是不是?我就知道你要问这个嘛!你不是娶媳妇呢,是娶那点钱,对不对?”
祥子像被一口风噎住,往下连咽了好几口气。……
【选段B】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可是,他可怜了自己……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是特别的可爱,不应当再太自苦了。他立起来,明知道身上还很软,可是刻不容缓的想去打扮打扮,仿佛只要剃剃头,换件衣服,他就能立刻强壮起来似的。
【选段C】
这点钱的来头已经决定了它的去路。这样的钱不能光明正大的花出去。这点钱,与拿着它们的人,都不敢见阳光。人们都在街上看阮明,祥子藏在那清静的城根,设法要到更清静更黑暗的地方去。他不敢再在街市上走,因为他卖了阮明。就是独自对着静静的流水,背靠着无人迹的城根,他也不敢抬头,仿佛有个鬼影老追随着他。在天桥倒在血迹中的阮明,在祥子心中活着,在他腰间的一些钞票中活着。他并不后悔,只是怕,怕那个无处无时不紧跟着他的鬼。
【选段D】
虎妞的首饰与好一点的衣服,都带到棺材里去。剩下的只是一些破旧的衣裳,几件木器,和些盆碗锅勺什么的。祥子由那些衣服中拣出几件较好的来,放在一边;其余的连衣报带器具全卖。他叫来个“打鼓儿的”,一口价卖了十几块钱。他急于搬走,急于打发了这些东西,所以没心思去多找几个人来慢慢的绷着价儿。“打鼓儿的”把东西收拾了走,屋中只剩下他的一份铺盖和那几件挑出来的衣服,在没有席的炕上放着。
【选段E】
他极慢的向桥上挪了两步,虎妞仰着点身儿正往下走,嘴张着点儿:“我说祥子,你这儿来,给你!”他还没挪动几步,她已经到了身前:“给你,你存的三十多块钱;有几毛钱的零儿,我给你补足了一块。给你!不为别的,就为表表我的心,我惦念着你,疼你,护着你!别的都甭说,你别忘恩负义就得了!给你!好好拿着,丢了可别赖我!”
祥子把钱——一打儿钞票——接过来,愣了会儿,找不到话说。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炊烟是村庄的一张脸
代廷晴
①孩子渐渐长大离家,故乡的炊烟依旧袅袅盘绕。无论离家多远,看到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②我对炊烟有一种无师自通的辨识能力。
③灶里烧的是生柴,房顶上的炊烟便色黄而浓稠,如果烧的是干柴,炊烟则是稀薄的淡蓝。刚生的火,冒出的烟是厚密的。火愈烈,则烟愈淡。火燃得最旺的时候,炊烟渐淡至无。我甚至可以从炊烟的形状和颜色来判断,锅里是要煮米了还是要炒菜了。煮米的时候,火不需太大,灶里的柴也不需要时时攒动,炊烟是清淡而平和的。炒菜的时候,火得猛一点。女主人便会攒一下灶里的柴,房顶上炊烟浓浓地涌一下、漾开去,有时在瓦上平伏着、盘绕着。
④我还可以从炊烟的方向来判断天气。炊烟直直地上升,便是天朗气清。炊烟本来连着几天朝一个方向,有一天它突然变了,那天气一定会变化。有时炊烟在房顶上转来转去,像一个气急败坏的人,东扑一下西扑一下,那天气也就是阴晴不定的。
⑤我那时是一个寡言的寂寞孩子。在某一种氛围中浸泡的孩子,会习得一些奇怪的能力。戴家的烟囱里的烟色偏蓝,是用杉树丫枝发的火,他家屋后的杉树蓊郁成林。干的杉树丫掉下来,掉在地上,或者挂在别的树枝上。披针形的叶极易点燃,只一根火柴便能引起,发出清脆的噼啦声,像一串声音温柔的小鞭炮。
⑥夏家的炊烟偏灰,是用干松针发的火。他家屋后那座山是整个田家沟最高的山,里面都是松树,相传以前有道人在山上修行。我用了大半天时间爬上山顶,却发现松林除了几块断碑卧在厚厚的松针下,别的什么也找不到。
⑦廖家的炊烟没有特色可言,也可以说是最有特色的,时浓时淡,时黄时黑。时间上也没有规律,像他家忽笑忽骂、整天唠叨的女人。他家女人是见什么都捞来生火的:油菜杆、葵花杆、干竹枝、干栎树叶。
⑧炊烟是村庄的一张脸。如果一家的女人比较懒,他家的炊烟便燃得迟。勤快的女人,炊烟都是早的,他们家的烟囱里,却鲜有浓烟,他们家既不烧湿柴,也不在大家都已经开始做饭或都开始煮猪食的时候才生火。自家的男人在地里干活回来,看到炊烟,是甜蜜和骄傲的。
⑨即使我妈头天晚上跟我爸吵架,她第二天也依然早早起来升起灶火;如果她生病了,也会叫我们起来,先把灶火生上。她认为没有烟火气的人家,是衰败的征兆。
⑩我大伯常年鳏居,第一个儿媳妇进门后,他尽可能地笼住一个大家不分开,像房梁上那桶热闹的蜜蜂,不让分桶。第二个儿媳妇进门数月后,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剧烈争吵,第二天早上烟火不起。我大伯长叹一口气,答应分家。
⑪分家那天早上,我大伯站在院坝里,看到,两个儿子家的炊烟次第升起。两股烟在空中时合时分,最终飘向天际,不知所踪。
⑫大伯默默掉下两滴浑浊的老泪,走到新垒的灶门前,开始生火。但是烟不往烟囱里走,反从灶门口倒灌出来,不仅吹得大伯的泪水重又流下来,而且把他咳嗽的老毛病也引发了,他满脸通红地咳了好一阵子。
⑬他那时还不知道,炊烟是注定要消失的物事。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从炊烟中,“我”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2】结合原文内容,说说如何理解“没有烟火气的人家,是衰败的征兆”这句话?
【3】谈一谈你对“炊烟是注定要消失的物事”的理解。
14、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⑤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⑧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1】阅读第①自然段,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
【2】第①、第⑤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3】阅读全文,你从葡萄叶子夭折的生命历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我”对葡萄叶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聚。
B. 本文巧用对比,以妻子对葡萄叶的讨厌反衬“我”的喜爱。
C. “我”从葡萄叶子上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应该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D. 本文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言尽而意无穷。
15、自命题作文
生活中处处充满惊喜:偶然邂逅的美景,不期而遇的朋友,无意间读到的一本好书……惊喜让生活充满了阳光,惊喜让人生充满了期待。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