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的努力失效后,发动“兵谏”。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中国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C.爱国民主运动达到高潮
D.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2、“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以至深闭固拒,曲为防护,自以为得亲疏之道。是以王泽之施,少及于南;渗漉之恩,悉归于北!”材料主要反映了元朝( )
A.致力于缓和民族矛盾
B.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D.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3、下图为清初安徽《霍山县志》对当地经济的相关记载。据此可认定该地( )
◆土人素不辨茶味,唯晋赵豫楚需此日用。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裹粮,投牙预质,及采造时,男妇错杂,歌声满谷,日夜力作不休。 ◆麻有火麻,早而皮韧……又有苘麻,亦可为绳索。有苎麻,可绩而为布。 ◆薯味略同山药而稍鬆,大者长尺余,围盈拱。出六西乡苏埠,霍地间有种之者。 |
A.高产作物得以推广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C.农作物种植多样化
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4、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经济政策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作‘四面八方’。什么叫‘四面八方’?‘四面’即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其中每一面都包括两方,所以合起来就是‘四面八方’……我们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有利于我国( )
A.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开展
B.恢复面临崩溃的国民经济
C.尽快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
D.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
5、下图是侵华日军731部队锅炉房遗址,它原是一座约三层楼高的钢混大型建筑。日军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在此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该遗址位于( )
A.广州
B.哈尔滨
C.上海
D.汉口
6、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①为1872年数据)。表中数据主要表明( )
年份 | 国家 |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俄国 | |
1870年 | 22% | 8% | 13%① | 10% | - |
1913年 | 15% | 11% | 13% | 8% | 4% |
A.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方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
C.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
D.各国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7、汉武帝时期,大的王国被分成几个小的侯国。诸侯王的势力被削弱,失去对抗中央的实力。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郡国并行制确立
B.推恩令的实行
C.十三州部的划分
D.疆域不断开拓
8、1937年初,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经理朱博泉说:“回顾过去一年发生的事件,可以说每一件都使我们有理由说经济状况开始表现出明确的复苏迹象。中日关系的紧张等政治困难对金融活动的影响,在上海金融市场的水面上仅仅泛起了一阵涟漪。”这里所说的“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
B.列强陷入危机放松对华侵略
C.国际经济秩序趋于稳定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9、在2023年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上,邮储银行大连分行“助农展区”展示的大连普兰店区鸿萌农业专业合作社1600多份草莓柿子,通过小程序以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销售一空。这体现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熟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
C.食品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D.以网络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10、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将“反蒋抗日”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这主要是为了( )
A.贯彻“三三制”原则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D.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11、汉文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募民徙朔方十万口”;汉武帝时期,“通西南夷道”,并“募豪民田南夷”,此外派司马迁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以其故俗治,毋赋税”。以上材料说明西汉时期( )
A.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B.采取多元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D.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
12、隋平陈第二年(590年),陈地大小豪强,有的自称“天子”,有的自称“大都督”,叛乱虽然平定,但是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力亟待加强。同时,面对突厥对北部边境的威胁,朝廷需要调运中原和江淮地区的粮饷供应大量的北方驻军。该材料可用于研究隋朝( )
A.设立乡间义仓的重大意义
B.进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C.完成南北统一的时代背景
D.开通大运河的重要作用
1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建设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的目标
②在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③经中共中央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④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
14、拂森(拜占庭帝国)王曾多次遣使到长安,献赤玻璃、绿金精、狮子、羚羊等物,唐朝则赐以绫绮等。日本遣唐使、僧侣、学者、工匠等从唐朝带回大量书籍、文物、典章制度,推动了其社会变革。由此可知,当时( )
A.长安成为国际贸易都会
B.中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C.中外交通发达海路为主
D.丝绸成为外贸主要商品
15、1924—1927年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现在(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6、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礼”的阐释(部分)。据此可知,先秦儒家认为“礼”的主要功用在于( )
材 料 | 出处 |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 《礼记·曲礼》 |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 《左传·隐公十一年》 |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 《荀子·大略》 |
A.构建合理有序的社会秩序
B.消弭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
C.与法治相辅相成维护统治
D.强化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17、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农丞孔仅和大盐铁商人东郭咸阳到全国各地盐铁产区挑选有管理经验的盐铁富商充任盐官或铁官,从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盐铁专营机构。汉武帝此举( )
A.意在提高商人的地位
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
D.使商人掌握经济命脉
18、1760年,伦敦的杜鲁门、汉伯里和巴克斯顿等几家酿酒厂总资产高达13万镑,但其中设备、厂房等方面所占资本仅为3万镑,约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一。而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3789镑,占总资产的90%。这一变化说明( )
A.生产效率提升激发了工人生产的热情
B.机器生产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C.工业革命提高了工厂固定资本的投入
D.劳动分工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19、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
A.继承清政府的外交政策
B.急于建立中华民国
C.获得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20、公元前146年,在罗马人征服希腊本土后,希腊大批教师,其中包括修辞学家和哲学家来到罗马,把开办学校作为谋生之道。同时,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奥德赛》曾长期作为罗马的儿童教本。这些现象会使得( )
A.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打击
C.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
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1、清末北京西餐馆仅四家,至民国初略有发展,价格较低为普通民众所接受的有“醉琼林”“裕珍园”、“得利” 等,它们有几多:花钱多、规矩多、用外语多,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西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坐上无多少,红顶华翎日日来”。由此可知,这时期的北京
A.西方饮食文化影响扩大
B.西餐成为国人主要食物.
C.国人难以接受西方饮食
D.中国饮食文化优于西方
22、东汉章帝亲自裁定的《白虎通义》结合社会变迁提出了“三纲六纪”思想,将儒家着重调整的社会关系由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延伸到以君臣、父子、夫妇为主,包括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在内的九种关系。这种延伸说明( )
A.儒学进一步向神学方向发展
B.国家力图强化社会控制能力
C.治国理念开始出现重大变化
D.援释入儒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23、下图是考古发掘的几方秦朝印章(含印文拓片)。据此判断,秦朝( )
A.实行“车同轨、书同文”
B.在地方上推行分封制度
C.随葬品中必须有官员的印信
D.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4、徐光启认为,“风土不宜”的说法是传播新品种新技术的极大障碍。我国古代农书里的“风土说”,本来有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的含意,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教条,认为某种植物只能生长在某地,而没有种过的地方绝对不能种,就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他列举了棉花、颇棱(菠菜)等一批引种作物,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对“风土说”的保守思想进行了批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风土说”没有农业生产的实践基础
B.思想解放为传播新品种新科技提供条件
C.棉花、颇棱是当时引进的农业新作物
D.“风土说”妨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25、原始社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成果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________已经产生,________日益明显。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此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6、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____的思想。
(2)“____”是儒家学说的精髓。
(3)张载、范仲淹、文天祥、顾炎武等都有体现家国情怀的警语。
27、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45—1991年,全世界有____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____体系。
28、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________》为骨干,融合_______家、__________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____________”学说: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_________,②君权神授,③_________,④_______。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29、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新中国成立后
(1)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___货币。
(2)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________。
(3)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________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0、新经济政策
(1)时间:____年3月。
(2)内容:
①重心是调整____与____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②允许____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____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3)作用:稳定和恢复了____经济,巩固了____政权。
3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的洋务新政。学术界把这种推行新政的系列举措称为“________”,把提倡洋务新政的官僚称为“________”
32、1868年,改革派发动政变,成立以________为中心的新政府;经过内战,彻底消灭________势力。
3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世纪
(1)思想道德建设:2001年,颁布《________》,从________的高度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006年10月,中共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________的本质体现”。中共________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________、________、文明、和谐;社会层面:________、平等、________、法治;公民个人层面:________、________、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涌现出大批全国道德模范,如________、________等。
34、宋朝是中国古代________发展的一个高峰
35、中国各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6、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和概况是怎样的?
37、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和重土居安。你如何看待这两种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38、“岁赐”的出现与影响是什么?
39、“儒家的努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②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我国古代思想界反映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③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在对待儒家思想方面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