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尽快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
B.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C. 无论是文明、德行,还是公共生活的品质,往往蕴藏在精心设计的细节之中,母婴室是这样,第三卫生间是这样,女性安检口也是这样。
D.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较多关注学生怎么读书和考试,但是很少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和学校选择,导致许多考生抱憾终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是恰当的一组是( )
(1)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的 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2)他是我的高中同学,给我最深刻的就是重感情,讲 ,对周围的人都很照顾。
(3)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 ,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A.盈利 意气 玩火自焚
B.营利 义气 玩火自焚
C.营利 义气 作茧自缚
D.盈利 意气 作茧自缚
3、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是由水和经过调配呈现不同浓度的墨所画出的画,它颜色简单,但意蕴丰厚。下列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组诗是( )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句子描写林黛玉的是( )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②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④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⑤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⑥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⑦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⑧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 ①④⑦ B. ⑥⑧ C. ④⑥⑦ D. ②③⑤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菲律宾枪杀台湾渔民事件骇人听闻,台湾民众强烈要求严惩凶手。
B.面对歹徒的尖刀,民警王秋眼疾手快,一把扣住歹徒的手腕,夺下了尖刀。
C.老教授学养深厚,口若悬河,振振有词的演讲赢得了全体听众的阵阵掌声。
D.一旦发生泥石流等灾害,山脚下的房屋将首当其冲,一定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都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伴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今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天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者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风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控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
材料二:
面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症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等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1日)
【1】下列对“应激反应”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B.“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
C.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D.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医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B.从个人和社会层面来说,通过听音乐、倾诉、了解病毒相关知识、学习应对方法、寻求心理援助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及其亲人获得心理支持。
C.随着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D.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材料一有关“应激与应激反应”的表述为材料二和材料三陈述心理防“疫”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如你是一位地方主政者,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说,到郊野去的人,只带一日之粮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而去往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
(3)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贡问:“___________________”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商也不及。”
(2)曰:“然则师愈与?”子曰:“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和而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4)乡原,___________________。
(5)子贡问曰:“___________________,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间的场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之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听众的悄然沉醉和江心月影的寂冷清寒,侧面烘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琵琶女的高超技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静态的桥具有了腾飞一般气势的动态之美。
(3)古诗词中有不少句子使用“空”字,营造不同的意境氛围,或空旷清新,或萧瑟悲伤,或孤寂无奈等,如“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郁积在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2)孟子认为并不仅仅只有贤能的人才有向善之心,“__________”,而贤人能做到坚持不懈是因为“__________”。(《孟子•告子章句上》)
(3)英雄情结,古已有之:词人苏轼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在赤壁之战中令曹军“__________”,而辛弃疾面对千里江山更是感叹“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庄子》中有佝倭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公事之余,二人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天界,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尾联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2】颔联、颈联刻画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①!”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②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③后宫,安敢不贺?”上乃悦。
——选自《隋唐嘉话》
注释:①田舍汉:意为乡巴佬。②争:通“诤”,直言劝告。③备数:充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会杀此田舍汉(_________)
(2)每廷争辱我(_________)
(3)皇后何为若是(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3】唐太宗要杀魏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上乃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文德皇后贺太宗的行为最能体现她什么特点?( )
A.善于劝谏 B.明辨是非 C.宅心仁厚 D.礼贤下士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二十四史”这个概念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三国时期,还只有“三史”之称,到了清朝,才经乾隆皇帝从上千史书中选定二十四部,正式命名为“二十四史”。到了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把《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很多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是把《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提问:“《二十四史》你能说出几个?”在场的青年学生给出了下面的回答。
甲:《史记》,《汉书》,还有《三国演义》吗?
乙:现在不是都说《二十五史》吗?
丙:《史记》,《资治通鉴》,还有《聊斋志异》。
丁:《二十四史》不是一本书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