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_。“波浪”指的是_。句中运用了___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__的_____。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
3.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域、西城的街道路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个句子运用了___的手法,充分展现了_______和______。
2、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词:注视——( ) 漫步——( ) 璀璨——( )
宏伟——( ) 聚精会神——( )
反义词:结束——( ) 漆黑——( ) 茂密——( ) 震天动地——( )
4、辨字组词
亿________ 驾________ 证________ 愉________ 呼________
忆________ 架________ 征________ 偷________ 换________
5、拼音写词。
wén zi jí shǐ kē xué héng qī shù b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éng zi zhèng míng yán jiū jià shǐ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郎山和韵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①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高。②干:这里指接触。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材料。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放在墙壁上的书”。
B.“长扫”中的“长”字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C.“排闼”是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赋予了青山动感。
【2】细品古诗,感受语气,本诗可以用( )的语气来读。
A.快速、激昂
B.舒缓、闲适
C.低沉、飘渺
【3】与本诗后两行结构不同的诗句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本诗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的很多诗。下面诗句中不是他创作的是( )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读《书湖阴先生壁》的后两行,试着描写你想象出的动态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提示,填写诗句。
品读了《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我们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向往,整理行装立刻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过山庄,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的宁静闲适;游黄河,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气势;宿江边,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空旷寂寥;访草原,去体会老舍笔下那种“既使人______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境界……
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1】把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2】课文中介绍的“天然的指南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还有哪些方法能帮你辨别方向?(用“√”表示)
A.朝南开的蚁洞 B.岩石上的青苔 C.手表 D.手机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风和太阳
有一天,北风和太阳相遇了。北风对太阳说:“我们来比赛吧,谁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谁就赢了。”
说罢,北风迫不及待地向行人吹了一口气。行人突然觉得有点儿冷,就把敞开的衣服扣上了。北风见状,深吸一口气用力吹。可是,行人反而把衣服裹紧了。北风气坏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吹,行人却把双手抱在胸前,衣服裹得更紧了,还把衣领竖起来挡风呢!
太阳见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从云里探出来,笑眯眯地看着路上的行人。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就把双手松开了。太阳从云里走出来,行人觉得更暖和了,就开始解纽扣。太阳放射出金色的光芒,行人觉得很热,忍不住脱了衣服,跳到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时,北风已经悄悄溜走了。
(根据《伊索寓言》改写)
【1】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北风:猛烈地吹 裹得更紧
太阳:温和地晒 脱掉衣服
【2】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①凡事不能用强硬的手段,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②比让行人脱下衣服,太阳的本领大;比让行人穿上衣服,北风的本领大。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语言的魔力
一天中午,在巴黎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个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偻着,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 俯下身子问道 老人家 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听到有人询问,老人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得到。”
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他把身上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你吃一顿饭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了这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手里。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板交给老人。诗人远远看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仍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人的更加不幸。这位老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呢?
【1】为本文划线处补上标点。
【2】把文中最后一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能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妇人早晚乞讨的结果相同吗?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用一句话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1)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2)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是,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3)着千万人的斗志。
【1】为文中的括号选择恰当的字。
(1) A、竭 B、偈 (______)
(2)A、临 B、凌 (______)
(3)A、励 B、发 (_____)
【2】给括号前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罢免(______)回乡 A、停 B、免去 C、完了
(2)与世长辞(______) A、告别 B、请求离去 C、解雇
【3】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 )(多选)
A. 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
B. 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C.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4】对第四自然段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陆游年迈仍不忘收复失地,临死写下爱国诗句。
B. 陆游临死前还在想着为后人留下诗篇。
C. 陆游临死前将对儿子的话写在诗中。
【5】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 )
A. 他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
B. 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C. 因为他亲自感受大搜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感情。
12、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人物的对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桑娜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
桑娜丈夫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类文阅读。
我家的小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流连忘返。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的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大人们在这里看报。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的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真惹人喜爱。
【1】填空。
我知道本段有________句,第二到九句是按________(A 方位顺序 B 时间顺序)写的。小院西面是________ ,北面有个________ ,院子东面种着________,南面是________ 。其中写得最多、最详细的是________ 。
【2】“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这句话写了 ( )
A.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
B.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味使人陶醉。
【3】本段中有两个表示“绿”的词语,请写下来:_____和_____。
【4】本段是围绕哪一句写的?请画上“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一次,他在海滨游泳,一个青年问他:“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méimò)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
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年轻人干(gāngàn)脆地答道。
“对。”苏格拉底接着说:“如果使上这股劲儿,还怕不能获得知识?”
【1】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括号中不正确的拼音划掉。
【3】(1)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这股劲儿”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傻事我不会再做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操场扩张了不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注意带点部分表达方法,照样子,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例: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1)雨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小时候,我总觉得,爸爸就像________________一样高大威武,保护着家人。
19、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杏树发芽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在这金色的海滩上完成一座最美的雕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救了那只受伤的蝴蝶。(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下列句子。
(1)她大眼瞪着 很委屈地说 别羞 大姐姐 我也是女孩儿(给句子加上标点)
(2)他的小嘴撅起来。(改为比喻句)
(3)火辣辣的太阳晒红了高粱,蒸黄了枫叶,烤焦了盘山公路。(仿写排比句)
(4)啊,真是菊花茶,甜甜的,带着一股花的馨香。
(改为感叹句)
(5)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改成第三人称)
(6)把原句改成下面的句子行吗?为什么?
原话:该要的钱,一分不能少;不该要的钱,一分不许多。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改后: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21、看图写话。
下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用一段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