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句中奥楚蔑洛夫“裹紧”的动作是为了掩饰自己反复“变色”的难堪。
B. “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这里极其精彩地描写出了胡屠户对女婿无耻的恭维,一个“靠”字,道破其鄙陋的心理。
C. 《孔乙己》中“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通过“我”的回忆,再现了孔乙己的遭遇,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D. 本单元的四篇小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古今中外都有自私的人。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光荣”“正确”“懦弱”“友谊”这个词词性相同。
B. “讲解语法”“制造飞机”“种植玉米”“追歼敌人”这几个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句子的主千是“实践是标准”。
D.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4、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C.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D.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随意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诗中的“长夜”既指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因安史之乱造成的动荡艰难的时局。
D.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3)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4)知困, 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
(5)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李白《送友人》中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苏菲的世界》中璨若星河的哲学家群,《平凡的世界》中的不平凡的孙少平,《名人传》中的文艺巨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有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如果他们穿越时空来到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形象,以“致优秀的灵魂”为主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①明明瘦瘦的,12岁了,看上去顶多10岁模样,大大的眼睛里,总好像藏着些什么。今天,他很怕到学校去,可是,学总是要上的。他不敢多想昨天的事。
②明明只有爸爸,而且爸爸是个盲人。爸爸长得很帅,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眼瞎的。他一直不明白,妈妈到哪里去了,爸爸的眼睛怎么会看不见的。很小的时候,他问过爸爸。
③爸爸能告诉年幼的孩子一个关于那个荒蛮年代留下的生死离恨的凄惨故事吗?能告诉孩子一个七尺男子汉因为感情的折磨而永远失去了光明吗?爸爸只是默然无语。那双大眼睛里的水使明明感到害怕,他再也不敢问爸爸什么了。
④但是,昨天,这个孩子本来伤痕累累的心又流了一滴血。语文课上,老师叫一位同学解释“睁眼瞎”这个词,那孩子想了一会笑嘻嘻地说,那不就是明明的爸爸么,眼睛睁得老大什么都看不见。大家都笑了,明明的心抽搐起来,他真想逃出教室去。尽管美丽的女教师严厉批评了大家,可是明明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说一句话。
⑤今天的作文课,题目是“我的家”。这个题目使明明的心又开始发颤。他埋头写了起来。爸爸和妈妈原先在一个单位工作。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带他出去玩,妈妈常给他讲好听的故事。后来有一次,厂里失火,爸爸妈妈奋不顾身去救火。妈妈牺牲了,爸爸眼睛被火烧坏了,他再也听不到故事了……
⑥第二天,老师讲评作文时,明明的头一直低着。忽然,他听到老师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在读他的那篇作文。同学们把头都朝向了他。下了课,同学们都围着他,夸他的爸爸妈妈是英雄……此后好几天,明明都得到了大家不同往常的友爱。渐渐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
⑦两周后的又一节语文课,预备铃响了,女教师踏进教室,明明正在哭。大家七嘴八舌在问明明,他的爸爸妈妈到底有没有救过火?有个孩子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说明明骗了大家,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救过火。女教师看到了这一幕。
⑧第二天,女教师开始了讲课。下课前的一分钟,她用目光扫视了全班同学,然后平静地说:“我想告诉同学们,明明是个好学生,他没有说谎。”
⑨一周后,一个傍晚,明明出现在办公室,他抖动着嘴唇,说了一句:“老师,那篇作文是我编的……”
⑩女教师沉默了。她轻轻为明明擦干了眼泪,把他搂在怀里:“孩子,你没有错。”声音也是轻轻的。一大颗热泪顺着美丽的脸颊落到明明冰凉的手心里。
【1】你认为第①段画线句子起什么作用?
【2】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揣摩第④段“这个孩子本来伤痕累累的心又流了一滴血”一句中“伤痕累累”和“又流了一滴血”的含义。
伤痕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流了一滴血: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的“明明”为什么要撒谎?
【4】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她轻轻为明明擦干了眼泪,把他搂在怀里:“孩子,你没有错儿”声音也是轻轻的。
【5】文中的“女教师”和“明明”,你喜欢哪一个?说说喜欢的理由。
9、请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7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