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嘱咐(zhǔ) 鞠躬尽瘁(jū) 锋芒毕露
B.行列(hánɡ) 草率(shuài) 鲜为人知(xiān) 一畴莫展
C.游说(shuō) 竭力(jié) 慷慨淋漓(kǎi) 马革果尸
D.瑕疵(xiá) 躲藏(cánɡ) 兀兀穷年(wū) 炯乎不同
2、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 )
A.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微信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D.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很大的冲击。
3、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谣言(yáo) 元勋(xūn) 孕育(yùn) 鲜为人知( xiān)
B.昼夜(zhòu) 罗布泊(pō) 开拓 (tuò) 至死不懈(xiè)
C.选聘(pìng) 无垠(yí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
D.殷红(yīn) 萦带(yíng) 彷徨(páng huáng)鞠躬尽瘁(cuì)
5、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他那滑稽的模样,大家都忍俊不禁。
B.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我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C.随后几个月,他们好几次在图书馆中不期而遇。
D.这次他奋力一搏,击败了强劲对手,终于得以耀武扬威了。
6、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迸(bìng)溅 告罄(qìng) 愧怍(zuò) 海市蜃楼(shèn)
B.炽(chì)热 亘(gèn)古 拖沓(tà) 迥(jiǒng)乎不同
C.殷(yīn)切 殷(yān)红 称(chēn)赞 称(chèng)心如意
D.校(xiào)补 学校(xiào) 强(qiǎng)壮 强(qiǎng)词夺理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身体恢复健康)
B.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指俯视,即从高处往下看)
C.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验,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漫游)
D.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8、 河中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一老河兵闻之
(2) 如是再啮
(3) 遂反溯流逆上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老河兵为什么能提出正确的看法呢?
9、根据语境进行默写。
(1)《木兰诗》中表明边塞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3)《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孙权为了让吕蒙多学一些知识,对吕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
郭娟
①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
②自从前年冬天在酷寒的夜里险些找不到家,父亲就很少下楼了。家里空荡荡的。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电视渐渐也想不起打开看。报纸,从看报,到叠报,叠得整整齐齐,码成一摞儿。渐渐地,父亲的脚步慢了,一点一点地挪动。沙发矮,他一次一次地试图起来,又一次次跌坐,像发动马达似的,最后,使很大劲,头和身子费力地向前探,屁股撅着,才能慢慢从沙发里站起来,直起腰。刚站起来还有一些摇晃,父亲伸着两只胳膊维持着平衡,停片刻,感觉稳当了,才小心地挪出一小步。一点一点挪,有可以扶的桌、柜、墙,他都依靠着;无所依靠时,就摆动着胳膊,迈着京剧里老员外的那种步子,慢慢地晃着、挪着。我知道以后打电话,要等着多响几声,等父亲从沙发里艰难起身,一步一步来接电话。
③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到他转进厨房,我可以看完两页书。我悄悄起身,跟过去,看见父亲在厨房里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又挪到阳台上,不知要干什么,也是摸摸,抚抚。然后转回来,站在卧室门口,停下,半天一动不动,茫然,后来伸手弄了弄门边角柜上摆着的零零碎碎,就退出来,还把卧室门关上了。父亲一生勤劳,白天从不肯上床睡一会儿,虽然现在他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沙发里打盹。
④睡着的父亲还像是原来的父亲。他脑中的那块橡皮擦是一刻不停地擦着,还是也有时停一下?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当我在电话中问他,姑姑最近来了没有?宝宝还上课外班吗?他不再给出肯定回答,经常是说“好像吧”,“我没怎么注意”,还爽朗地抱歉似的笑两声,到被我问到第四问、第五问时,他干脆投降,诚恳地说:“我记不清了。”这样考问他,我常常觉得伤了他的自尊。
⑤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他还能保持自尊吗?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目前,父亲还认得大部分亲人,我不敢想那一天,当他不再认识我们时,在他的意识里究竟是完全不想我们,还是焦灼地找却找不到我们,尽管我们就在他身边。
⑥我尽量不再回忆父亲以往的叱咤挥洒、谈笑风生,也不愿预判他的未来,预支悲伤。谁不是百年过客?生命本是向死而生的一次逆旅。当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我就快乐地、温柔地待他,尊敬地对他,耐心地和他聊一聊。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我有时会精心挑两块奶酪点心,做一两个可口的菜肴,看他吃完后心满意足的样子……
⑦我离家那天的午后,父亲坐在窗前,背对着我,望着外面。阳光白花花的,父亲坐在阳光里,垂着头,轮廓是那么孤单。之前,他穿上了一只袜子,又奋力穿另一只,却怎么也穿不上,因为他要把两只袜子穿在同一只脚上。他受了一点挫折。外边有小贩的叫卖声,还有收废品一会儿一敲的闷闷的鼓声,远处的街道、楼宇、人们,江沿儿的太阳伞和江上的游船,都与父亲无关了。
⑧我走了,父亲不知,也许这朝夕相处的三天也已经忘了。我说:“爸,8月我还回来看你。”他郑重而干脆地说:“好!”我不知他能否记住对我的期盼。
《光明日报》(2017年08月18日)
【1】文章第①段以“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开头,有何作用?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赏析加粗词语)
(2)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本文以“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为题,有何妙处?
【4】“孝”是做子女应具有的德行。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50字左右)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①有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是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②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化等号。
③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黑板上写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作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④天才绝对出自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个假日的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⑤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什么都得管。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⑥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⑦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⑧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更加令人喜爱。
【1】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不容置疑的才能;
④勤奋的特点;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
【3】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后来却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
【5】文章第②段写道:“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谈谈你从文中钱学森的那几句“老实话”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写出两点)
12、请以“温暖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