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众多诗人,如,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浪漫诗派代表人物李白、苏轼,现实诗派代表人物杜甫、白居易。
B.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C.范进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在作品中塑造的一批真儒名贤之一,在其身上寄托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这件事他成为文学画廊中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D.《简·爱》用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使小说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和引人入胜的悬念设计无疑是其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3、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主要作品有《背影》《匆匆》《春》等。
B.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文忠”是谥号,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C.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D. 在汉语的表达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鸿雁”指代书信;“桑梓”指代国家,“丝竹”指代音乐。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
B. 作品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法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C. 在《格列佛游记》中,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D. 在慧骃国,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
5、(三)
隆中对
陈寿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挟天子而令诸侯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利尽南海 ②父利其然也
B. ①信义著于四海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C. ①则名微而众寡 ②有仙则名
D. ①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针对曹操和孙权两强,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建议分别是什么?
6、阅读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完成各题。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在首联直接倾诉了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
B.诗的尾联表明诗人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C.诗的颔联运用典故,“到乡”一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所以古今传诵,交口称赞。
【2】请赏析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座右铭”出现的历史比较悠久。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为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他才回到家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闯了大祸,吃足苦头,就做“铭”放在自己座位的右侧,用以自诫。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勉励自己、鞭策自己、约束自己的警言称为“座右铭”。
(1)为上述文段拟一个标题。
(2)引用名人名言或自拟警句是常见的座右铭形式,请写一条警示或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7)深秋时节,人们常感叹银杏叶的生命周期之短,你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他。
(8)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使我懂得了中国当代新青年不仅要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还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从《行路难(其一)》《观沧海》两首诗中任选恰当的一句作答)
9、朗读者,让文学来关照情感
吴洁
①最近,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由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这档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引发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②现代社会人们因为急促的生活节奏、高压的生活环境,往往缺乏一种对自己内心的情感关照。现今各种真人秀大行其道,花样翻新,脱口秀段子新出,甚至演变为靠毫不尊重个人尊严的嘲讽来博眼球。人们往往急于在这些节目中完成一种情绪的宣泄,寻找情感的出口。
③而《朗读者》选择一种相对温和的形式,来完成一种情感的倾诉和表达。《朗读者》对文本的呈现分为解读和朗读两部分。在解读的过程中加入朗读者本身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经历,完成对作品的第二次创作。这样的创作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众人接受,在朗读中,众人在简单的文字中,寻找文字背后伫立的自己。
④《朗读者》选用的文本基本都来源于大家经典式的著作,如老舍的《宗月大师》、《诗经·小雅·采薇》、《红楼梦》等等。这类作品厚重的历史力量和蕴含于文本背后的情感让观众完成一次很好的审美体验。它还选取不同角色、不同主题、不同国籍的文本,不囹圄于某种文体,多方位、多角度向观众传达情感信息,在恣意的纵横捭阖间,完成酣畅淋漓的情感表达。
⑤阅读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更多的是寻求一份情感的共鸣,找寻一场灵魂的相遇:不仅仅是阅读背后的思考,更多的是,在阅读之后,对人性的一种宽容和谅解,更好的接纳一个不是那么好的自己,拥有一份更加开阔和包容的世界观。
⑥在物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精神文化的曲解和淡漠,势必将造成精神的空虚和坍塌。我们更应该在丰富的世界文化中汲取优秀的、回应人性关照的营养来完成自身的完善和成长。
⑦《朗读者》中读过余秋雨先生的这样一段文字:“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莫高窟如此,文学亦是如此。它融于远山的轮廓,无声无息,它仰头饮下光与热,带走气息与生命。洪钟待扣,大雅有传。文学粘连了几千年来人类的共同情感印记,我们也需要在文学中使灵魂得以休憩。
(选自湖北日报网,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通读全文,说说《朗读者》节目为什么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3】第⑤段中加点的“不仅仅”“更多的是”为什么不能删去?
【4】结尾划线句子有何作用?
10、 我愿意去读懂你
王小毛
①我真后悔给爸买智能手机,更后悔教会他刷朋友圈。
②周一我在公司被忙碌的工作牵得团团转,郁闷地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一个上午累成狗。”几分钟后,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全是爸发来的超长语音。我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赶紧放下工作躲进厕所收听。哦,原来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最后还说:“不要把自己和狗相提并论,你是狗,你爸是什么?”我抱着手机,真是哭笑不得,不知和爸从何说起。
③又一个周末,我约了闺蜜去逛街,回来时发现好端端的家被我表妹一条名叫“肉肉”的哈士奇狗给“强拆”了,可是肇事者一脸不屑地蹲在门口根本没表现出一点儿愧疚之意。卫生纸被撕碎了,我忍;沙发被啃了,也可不计较;但当我看到摔碎的粉饼和折断的口红时,一股怒火攻上心头,立刻拍照片配上狠话发到朋友圈:“这种狗怎么炖好吃?”几分钟后,我爸的斥责电话就打了进来:“你是不是疯了,为了这么点儿事儿就要杀肉肉!”我实在无语。
④为避免爸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从此后我再发朋友圈,都会选择性地屏蔽他,仅向他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因此,爸的唠叨明显少了。
⑤有一天,天气甚好,我穿着新买的春装去公园玩儿。因为知道爸喜欢我参加户外活动,便拍了几张美图展示健康生活理念。爸好像一直擎着手机窥探我,整日无事可做,只等待另一头伺机而动——照片刚发好,就是一个秒赞。可接着我又收到三篇“深度好文”,大概是“小心病从脚入……女人最怕脚受凉……足部穴位详图”这类的标题。唉,真是防不胜防!为了扮潮,我特意露出一截脚踝。谁承想大好春色他不看,偏偏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脚上。我赶紧解释,气温回升一点儿都不冷,街上的小姑娘都这样打扮。爸大概觉得用语音说费事,直接打电话过来。最后的结果是我只好妥协,下午回家换了长裤、长袜,并拍照片儿发给他看。此后,我每天都能收到爸推送的“养生文”,感觉自己有望活到下个世纪。
⑥十一假期到来的前三天,爸一改风格,每天准时分享两篇“感恩父母”系列文章,接着还发来这样的语音:“女儿呀,你要是忙就不要回来了!爸特别好……咳……咳……”听听,我怎么能不回去?
⑦那日下了出租车,只见爸满面红光地在小区门口等我,一边还在和几位邻居侃大山。我主动和几位叔叔打招呼,爸对我的举止、衣着特别满意,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示好:“女儿呀,老爸给你做了一桌好吃的!”
⑧爸的厨艺确实很好,我空着肚子赶火车,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一见蛋黄煸鸡翅、蒜蓉开背虾、红烧排骨,我扑上去抄起筷子准备开吃,却被爸叫停:“等下!我先拍个照!”为了取个全景,爸踩着一个小凳子,其间三次下来调整摆盘,好不容易拍完饭桌,为了凑“九宫格”,他还要拍我送他的礼物,以及我吃得满嘴流油的囧样子。他没完没了地折腾,根本顾不上吃饭,我风卷残云,吃饱喝足后,见他仍弓着身子不停地删删改改。
⑨我一直觉得,爸身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幼稚。印象中,爸是我周围第一个接触QQ的家长。我读中学时,有一天放假,我在电脑前和网友聊得甚欢,爸借着送水果的机会,在我身后磨磨蹭蹭半天,最后用讨好的口气问:“宝贝女儿,你能不能帮爸爸申请一个QQ号?”当爸可以在我的个人空间自由出入的时候,我已经悄悄玩起了微博,没有爸这个“好友”跟踪,我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我原本不想让他知道,可一次亲戚聚会,表弟在饭桌上大咧咧地问我:“姐,你关注一下我的微博,@我一下呗!”我感觉情况不妙。果然爸迅速从推杯换盏的氛围中抽离,一脸疑惑地问:“啥是微博?怎么关注?”于是,我又成了爸的“特别关注”。这些年,爸一路跟着我,从QQ到微博,再到微信,一直艰难地适应着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但他用尽全力也只做到了形式上的趋从——他其实并不懂我,更猜不透我在想什么。
⑩爸发完朋友圈,才安心地坐到饭桌前。饭菜已经凉透,我提出给他热一下,他却说:“不用了,你快去给爸点赞。”我只好听他的话,点进他的朋友圈,手动点赞。是的,我把爸设为不看他的朋友圈,因为受不了他动辄用养生好文刷屏。点完赞,我坐在饭桌旁陪爸聊天。爸啃排骨的时候,忽然想起什么,撂下筷子问:“你不会真把肉肉炖了吧?”唉,我不知该怎么跟他解释,毕竟他能理解的网络词还停留在“给力”这个层面。我说:“老爸,我们这代人的表达方式,不是你想的那样严肃。”爸的脸红了,憋了很久才说:“你什么事都不跟爸说,爸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我心里突然不是滋味,假装埋头刷朋友圈,内心早已波澜四起。
⑪妈去世的早,是爸把我拉扯成人。我知道爸爱我,一直在庇护着我,但我总觉得在这个世上没有可以倾诉少女心事的人。后来,相继出现的各种社交工具给我的情绪一个出口,我和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谈烦恼、聊困惑。爸担心我,但我什么都不愿意和他讲,他能做的,便是努力融入我的世界,甚至不顾自己滑稽的状态,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爸在QQ上,只与我一人聊天;爸的微博,只关注我一人;爸在微信上倒是偶尔和亲友交流,但把我设为置顶聊天对象。翻一翻我们俩的聊天记录,每次天气突变、流行病来袭……他总是兴师动众地搬运一堆文章,希望能帮到我,而我的回复,永远都是简单的几个字或者表情。
⑫隔日早餐时间,我发现爸爸坐在桌前看手机。许久,他才笑着说:“哈哈,‘累成狗’,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⑬爸又开始学习网络用语了,看他认真记录的样子,我不想再做他特别难懂的女儿。回到自己的小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整理网络用语,逐条解释,给爸发过去。因为在亲情的世界里,只有我们俩,他越来越苍老,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他。我也愿意认真地去读懂爸,我想告诉他,我的心其实从未与他疏远。
(摘自2018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1】文章脉络清晰,第②到⑤段记叙了“我”和爸爸之间的几件生活小事,根据文章内容,在表格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事 件 | 爸的反应 |
“我”发“累成狗”的朋友圈 | (1) |
(2) | 打电话“斥责”我 |
“我”晒户外活动的美照,却被爸发现露脚踝 | (3) |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句子。
(1)爸好像一直擎着手机窥探我,整日无事可做,只等待另一头伺机而动——照片刚发好,就是一个秒赞。(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爸的脸红了,憋了很久才说:“你什么事都不跟爸说,爸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了解。”(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第⑦写道:“那日下了出租车,只见爸满面红光地在小区门口等我,一边还在和几位邻居侃大山。”你从爸“满面红光”的神态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4】步入初三,学习紧张的我们或许也曾忽视过亲人的细微的关怀,也曾心烦过父母与自己的“代沟”。请结合全文,联系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80字)
材料连接: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傅雷家书》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简单
邹立寅
①又是一个难得的星期天,枫早早地起了身,趴在床上,准备给家里写封信。学校里又要收费了,而且数目不少。校服、校鞋、秋游,再加上这个月的伙食费,总额达到了600元。笔握在手里,却颤得厉害。枫知道,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每一封家书就是一次告急,无奈啊!当初把儿子送到这所重点学校已是奢侈中的奢侈,他们苦苦地在地里干啊干,为的就是凑齐学费,但现在又……
②枫不忍心再往下想,也没有了勇气,只觉得鼻子酸溜溜的,两眼湿湿的。他丢开信纸,跑出了宿舍。
③天刚刚蒙蒙亮,秋风也异常刺骨,校园里依旧是静悄悄的。(A)走在秋风瑟瑟的林阴道上,枫想到了暑假里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父亲猛抽了三天的烟,紧锁的眉未曾舒展;母亲抽抽噎噎了三天,通红的眼未曾褪色。枫呢?踌躇、矛盾、胆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一种“我要读下去”的信念与家中的经济状况背道而行……他困惑,他迷惘,他不知何去何从。
④三天后父亲的那个决定将他送进了这所学校。他背负着沉甸甸的亲情,手捧着两颗滚烫的望子成龙的心走进了校园。父亲没说什么,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眸子望着他,简简单单的道了句:“儿子,好好干!”
⑤枫攥了攥拳头,狠很地击了一下跟前的那棵杨树。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是举起的竿子、过河的卒子,不能下跪!不可后退!
⑥就这样,一封“告急书”去了老家,上头只有简单的一行字:
父亲:
本月需交费300,加生活费300,共600。我会好好干!儿子
⑦一周后的一大早,枫终于盼来了回音——一个鼓鼓的邮包。有点儿诧异,有点儿不安,也有点儿踏实。他风一般奔回宿舍,撕开封口,倾出“内涵”。他怔住了!眼前的是一堆零钱,但他觉得那不是感性的,简单的钞票,那是一滴滴汗、一股股血凝成的一群“精灵”啊!有10元的,有5元的,有1元的,有5角的……但没有一张是100元整的。在那堆神圣的、沉甸甸“精灵”中,枫找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更简单地写着:“儿子,好好干吧!父亲。”
⑧在这个朦胧的清早,大地还是沉睡的,太阳还是沉睡的,校园也还是沉睡的,(B)但枫醒着。他看到了父亲的眉、母亲的眼,也听到了那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儿子,好好干!”
⑨亲情就是如此简单,亲情就真的只是如此简单吗?
【1】文章第③④段属于什么叙述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小说中的枫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好好干”三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是文章神之所在。请体味一下“我”的家书与父亲的字条,说说这两处的“好好干”各有怎样的内涵。
【4】体会文中(A)(B)两处景物描写,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5】文章第⑨段说:“亲情就是如此简单,亲情就真的只是如此简单吗?”你是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语句的?
12、假如你有一面神奇的镜子,它能照出真相,能感知现在,能预见未来……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站在镜子前”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