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某市的“二期课改”中,初中化学引入“物质的量”的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是一种新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mol),1摩尔物质大约含有6.02×1023个该物质的微粒.如1mol氢气含有6.02×1023个H2分子,含有2×6.02×1023个H原子。据此回答:
(1)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是___(填“相同”或“不同”)的物理量。
(2)1mol硝酸中含有___个H原子,含有___个N原子。
(3)如图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那么,1mol氧气分子中含有___个电子。
3、原电池是一种将____转变为____的装置。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电源的____极通过外电路流到电源的____极。电工操作中规定,不能把铜线和铝线拧在一起连接线路,这是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铜与铝接触形成原电池,其中铝做____极,很快被腐蚀。
4、已知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Y、Z、W四种元素的符号: X________、Y__________、Z____________、W、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它与W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①写出绿矾的化学式:_________;②写出葡萄糖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
化学键 | C-H | ||
键能 | b | c | d |
①写出CH4的结构式___________。
②C=O的键能为___________(用含a、b、c、d的式子表示)
(2)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7、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末,以气体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反应开始时与反应达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
(3)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③X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⑤v(X):v(Y)=3:1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8、下表列出了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族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E |
| F |
|
|
3 | A | C | D |
|
|
| G | R |
4 | B |
|
|
|
|
| H |
|
(1)这九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金属性最强的是: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的电子式__。
(2)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3)A、B、C三种元素按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
(4)F的最常见氢化物的电子式__;该氢化物在常温下跟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5)C元素跟G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__。
9、镁及其合金是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如图是工业上提镁的流程。
(1)电解熔融MgCl2制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反应池’→……→‘中和’”过程的主要作用:①除去海水中的其他杂质;②________。
(3)“中和”时,Mg(OH)2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在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10、(1)R、M均为IA族元素,R、M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分别为n和m。若R的原子序数为x,当M在R的下一周期时,M的原子序数为______;当M在R的上一周期时,M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R、M均为ⅦA族元素,R、M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分别为n和m。若R的原子序数为x,当M在R的下一周期时,M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当M在R的上一周期时,M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框架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X在周期表中位置___。
(2)若将此元素周期表分为A、B、C、D区,其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区。
(3)所含元素最多的周期是__,所含元素最多的族是__。
(4)硬度最大的单质是__,密度最小的金属是___。(用物质的名称填写)
(5)在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中,请用化学式填写。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__;与酸、碱都反应的金属是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具有四核18个电子且含有非极性键的一种化合物是____。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开展一次以化学为主题的活动,确定的课题是“研究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根据小组成员的推测,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O2、SO2,为了验证推测,小组讨论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编号 | a | b | c |
装置 | 品红 酸性KMnO4 品红 溶液 溶液 溶液 A B C |
请回答:
⑴ 实验时可观察装置a中A瓶溶液褪色,C瓶溶液不褪色。则A瓶溶液的作用___,C瓶溶液的作用_____;
⑵ 装置b中所加的液体是________,装置b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⑶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两套不同装置。甲的装置顺序:c→b→a,乙的装置顺序:c→a→b。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甲”或“乙”)__;
⑷写出装置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13、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加入的混合物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100mLNaOH溶液完全反应最多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L。
(2)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质量是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况)为多少升?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NaI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得到含碘废液,再利用含碘废液获取NaI固体,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②:2I﹣+2Cu2+++H2O=2CuI↓+
+2H+。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烧杯、__。
(2)反应③中CuI被氧化,还原产物只有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当有95.5 g CuI参与反应,则需要标况下__L的O2才能将生成的NO2在水中完全转化为硝酸。
(3)化合物B中含两种元素,铁原子与另一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__。
(4)反应⑤中生成黑色固体和无色气体,黑色固体的俗称为磁性氧化铁,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将足量的Cl2通入含12 g NaI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把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g。
15、I、下图为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三元催化”的工作原理,NO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无污染性物质的方程式2NO+2CON2+2CO2。
某课题组为探究某些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T/℃ | NO初始浓度/mol·L-1 | CO初始浓度/mol·L-1 | 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 c(CO)不变时所用的时间/min |
① | 参照 | 280 | 6.50×10-3 | 4.00×10-3 | 80 | t |
② |
| 280 | 6.50×10-3 | 4.00×10-3 | 120 | 0.5t |
③ |
| 360 | 6.50×10-3 | 4.00×10-3 | 80 | 0.2t |
(1)实验编号②的实验目的为_______。
(2)课题中探究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另一因素是________。
II、某温度下在4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 (填字母)。
A. 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 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 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 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 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mol Z
(3)2~5min内用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