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1)现有下列有机物:A.苯B.乙烷C.乙醇D.乙酸E.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常温下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气体有______。
(2)下述物质①葡萄糖②植物油③淀粉④聚乙烯中,属于糖类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能水解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
A.淀粉与纤维素;B.乙烯与聚乙烯;C.甲烷与丁烷;D.乙醇与甘油;E.与
;F.葡萄糖与果糖;G.蔗糖与麦芽糖
3、缓解当前能源和资源紧张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从开源角度看,有效地开发利用燃煤产生的CO2重新合成新的燃料是一个途径,目前工业上用CO2来生产甲醇的原理是CO2(g)+3H2(g)CH3OH(g)+H2O(g),
(1)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一定温度下,将5molCO2和8molH2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H2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0-1min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点的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b点的逆反应速率(填“>”“<”或“=”)。
(3)对于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其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b.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 CH3OH(g)的浓度保持不变
d.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CO2,同时生成1molCH3OH
(4)甲醇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结构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①Pt(b)电极上发生__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该电池工作时导线中通过3mol电子,则理论上消耗甲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4、过渡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因此又被称为过渡金属。(______)
A.正确 B.错误
5、下表列出了A~R九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主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 |
2 |
|
|
| E | R | F |
|
|
3 | A | C | D | H |
| I | G |
|
4 | B |
|
|
|
|
|
|
|
(1)写出R单质分子的电子式___。
(2)A、C、D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 (填化学式)。
(3)A、B、C三种元素的阳离子按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用元素的离子符号表示)。
(4)写出A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X元素是A~R九种元素中的一种,X的原子核里有14个中子,2.7gX在氧气里燃烧时,质量增加2.4g。X的氢氧化物既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X的元素符号是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周期、第___族。
6、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新科技之一的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高效率的特点。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材料为疏松多孔石墨棒。当氧气和氢气分别连续不断地从正、负两极通入燃料电池时,便可在闭合回路中不断地产生电流。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的正极反应式:___。
(2)该氢氧燃料电池每转移0.1mo1电子,消耗标准状态下___L氧气。
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④⑤②①③
请分别写出本题③、④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按此图的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电极是_________,b电极是_________。
(2)不管燃料电池的电解液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放电后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当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时,b电极发生的电极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标准状况下,①6.72 L CH4气体;②3.01×1023个HCl气体分子;
③13.6 g H2S气体;④0.2 mol NH3,按下列要求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进行排列(用上述数字序号表示):
(1)标准状况下四种气体的体积 。
(2)四种气体的质量 。
10、(1)有①O 、
O 、
O ;②H2、D2、T2;③石墨、金刚石;④
H 、
H、
H;四组微粒或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填编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N、1 mol 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391kJ。则由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1molNH3需要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kJ能量。
(3)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①若A为Zn,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则A电极名称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写出正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
②若A为铜片,B为铁片,电解质为CuSO4溶液,则铜片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
11、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 的CO和0.2mol的H2O(g),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放出热量。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根据图中数据,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反应平衡时c(H2)=________。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
A.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B.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
C.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D.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12、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副产品生产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过程,所设计的装置如图1所示:
(l)A是氯气发生装置,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图2中的_______(填字母)。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3)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潮湿的KI,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装置的缺陷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序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13 E. CC14
(6)将l 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四种有机产物,其中CH3Cl、CH2Cl2 , CHCl3的物质的量依次为amol、bmol、c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mol。
13、在200mL2mol•L-1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6.72L二氧化碳气体,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1)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______。
(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0.5mol•L-1的盐酸,至少加入______mL后才会有CO2气体放出。(不考虑CO2溶解于水)
14、近年来,镁在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军事等产业中应用迅猛发展。
(1)写出工业上冶炼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
(2)某研究性小组探究以镁条、铝片为电极,稀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刚开始时发现电表指针向左偏转,镁条作负极,且镁条附近出现浑浊;但随后很快指针向右偏转,铝条溶解。
①开始阶段,镁条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指出其反应类型为__(填“氧化”或“还原”)。
②随后阶段,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
15、Ⅰ.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 H—H | N—H | N≡N |
键能(kJ/mol) | 436 | a | 945 |
已知: 1molN2 (g)和 3molH2 (g)反应生成 2molNH3 (g)时放出热量 93kJ,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 a 的数值_____。
II.某温度时在 2L 容器中 X、Y、Z 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在容积恒定为 2.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X 和 Y,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Z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t/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n(Z)/mol | 0 | 0.36 | 0.48 | 0.5 | 0.5 |
0~50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Y)=_____。
Ⅲ.某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放电时甲醇应从_____(填“a” 或 b”)处通入, 电池内部 H+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