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等方面难免会显得千篇一律。
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现场还有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③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某国如今经济状况已每况愈下,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④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⑤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⑥今天,我们需要一大批为理想抱负拼搏奋斗的新人,或为百姓安危舍身而出,或为改变贫困面貌用尽心机。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才不该错过。
C.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D.昆仑山上的夜极其黑,但是很不安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镀金”与“炼金”虽一字之别,境界却判若云泥。“镀金”者把挂职视为自身升迁的“资本”,“炼金”者把挂职视为体察社情民意的“窗口”。
B. 国际金价连续下跌,一些储户大量抛售黄金,理财经理小李耐心细致、假以辞色的分析劝阻,使储户停止了不理智的做法。
C. 得悉“银狐”里皮出任国家队新一届主教练,人们期待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男足能因人成事,踏上复兴之路,获得世界杯的参赛资格。
D. 几万字的文字也能做成三五百页的大书,一些书的图和文八竿子打不着,配得莫名其妙,文不够图来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今中外,高举某种远大理想以改造社会的方案可谓不绝如缕,然而理想常常是越崇高越不易实现,甚至变成从潘多拉魔盒中出来的妖怪。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无边落木陪衬着不尽长江,还是不尽长江衬托着无边落木?两边来回读,怎么读都令人黯然神伤。
③由于这家企业管理松散,工人责任心又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班迟到早退现在已经蔚然成风。
④被称为“大衣哥”的山东农民歌手朱之文,今日虽然已算得上知名人士,但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那种草根本色丝毫都没有改变。
⑤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作者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好的文艺作品才能被打造出来。
⑥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要求我们在价值认知层面毫不含糊,因为明辨是非才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才能彰显社会主流。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招聘启事: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中心。
B. 锦旗:某患者为治好他多年顽疾的医生特地制作锦旗,写着“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C. 对联:高考前夕,某班在教室贴出一副“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的减压对联。
D. 上诉状: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 恼
王蒙
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是不是先搁一搁? ”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准备留用”,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
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泪。
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而如果是让她独自去摸索,去沿着这崎岖的山径攀援,那简直是残酷。
哦,才华!这令人战栗,令人苦笑,令人飞扬又令人大哭失声的字眼!它是财富,它是灾难,它本身就是辛劳和血汗,永远的不安宁,偶有的微笑,和常年的灼人的痛苦!
所以金永不忍心说任何年轻人有才华,他怕毁了年轻人。他宁愿点燃自己的心做灯,为他们烛照。而才华的特点偏偏是要自己闯,哪怕鼻青脸肿,赴汤蹈火!他能不流泪吗?
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他现在已经比当年的郑之泰还要大一岁了,这是真的?但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看来郑之泰有点未老先衰。三十年前,他觉得郑之泰是老头,他怎么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也已经“老”了呢?
看过手稿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与钱莉莉交谈。说服钱莉莉是不容易的,问题还不在于青年人常有的骄傲,可叹的是她那种执着,当钱莉莉用一两句尖刻而又大而无当、不负责任的话把他苦口婆心的“辅导”否定掉的时候,他气得真想动手把自己揍一顿。
终于,她听了他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当她一旦接受了他的指点以后,《桦树林》的面貌是怎样地焕然一新了啊!
金永提着提包回家。提包里有载有《桦树林》的大型文学期刊。他的提包变得暖人而且活泼,他的步伐变得活泼而且有力。他的眼前一会儿是郑之泰的白发,一会儿是钱莉莉的青丝,一会儿是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当他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他的脸红了,他的心痛了,他算什么“老师”哟,钱莉莉称他做老师呢!
回家以后, 爱人告诉金永,钱莉莉来过,并且留下两瓶小磨香油,一瓶广东腐乳。“小磨香油?”他茫然莫解。
钱莉莉留下了字条,字条上说:
金永老师:
《桦树林》的发表,多亏您帮忙。您为我的稿子奔走的情形,编辑部已经透露给我了。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笑纳。您有什么事需要我给办的,亦请尽管吩咐,过几天来看望您。
莉莉
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
打击是沉重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桦树林》发表时,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和第一个责任编辑,表现了他对那位编辑永生难忘的记忆和无比的感激之情。
B. 文中写金永对自己恩师郑之泰的回忆与金永对钱莉莉的培养,既互相映衬,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但金永未能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这说明他作为老师却有所保留,不够称职。
D. 金永回家时眼前出现了“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这里的“夕阳”和“桦树”都具有象征意义。
E. 小说用郑之泰和钱莉莉两个次要人物作陪衬,突出了金永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并通过他深刻地表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主题。
【2】文章开篇说,作家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时,“流出了眼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金永的眼泪中包含的情感。
【3】文章以“打击是沉重的”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进行赏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大漠冰封、阴云满天,意境雄浑壮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的结尾部分提到了李蟠,也交代了文章写作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小船在江中漂流时,“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感觉就如乘风飞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交替的景象,并蕴含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洞庭湖壮阔无垠、气象万千的景象。
(3)天宝三载,李白受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饯行,《行路难》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此次宴会的盛况。
9、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________, ________”两种情态加以映照,动静结合,凸显出鱼的活泼可爱。
(2)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子规啼血、南海鲛人、玉韫山辉等传说来抒发感情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不仅好酒,还爱菊,而周敦颐却独爱莲“__________,________”不为环境所染的品格。
②“比”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如《氓》中就以“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年老色衰和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凋零。
③《滕王阁序》中的声音描写堪称绝唱,如“渔舟唱晚,______;雁阵惊寒,_____”带给人辽远不绝之感。
④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请你用杜甫的两句诗来概括他的晚年际遇和忧国之情。你会写下“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追求真理的态度,自己的志向不可能因受挫而动摇。
(2)庄子《逍遥游》的叙述风格往往给人扑朔迷离捉摸不定的印象,但其实细读也能看出其严谨的逻辑,比如在论说“小大之辩”时,就以“____________”总结上文,以“____________”开启下文。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都有在天气寒冷时,被子难以取暖的体会。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螃蟹设喻,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于“用心躁也”,从反面论述要学习必须专注、持之以恒。
(2)《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起初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她“__________”,遥望复关,看不见就“__________”,看见了就有说有笑。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诗人情感推向高潮,抑郁孤寂的凄然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淹没。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沧浪亭
苏舜钦①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②,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③,不肯傍青纶④。刺棹穿芦获,无语看波澜。
[注]①苏舜钦,北宋词人,字子美,号沧浪翁。因支持范仲淹革新被陷害劾奏,罢职闲居苏州沧浪亭。②陶朱张翰:陶朱,指范蠡,他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归隐,泛舟五湖。张翰,西晋著名文学家,虽然有才华,善于写文章,但身受亡国之痛,佯狂避世。③鸥鸟,比喻世俗之人。④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上片从写景入手,写出了太湖岸和洞庭山的雄奇,似写隐逸之乐,实写词人的心头郁闷。
B.词人与鱼龙为伍,追慕古人,他用湖中的鱼龙比喻自己,烟雾深锁是指苏当时所处的环境。
C.“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写风波浪里一叶扁舟飞流而来,满载的鲈鱼给人以快乐。
D.“暴”和“绕”明写自然界的风雨之骤和词人对暴风雨的躲避,暗喻词人远离了官场风雨。
【2】词的下片从哪些角度来写词人的无奈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节选自袁宏道《雪涛阁集》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与_____、___(姓名)合称“公安三袁”。
【3】作者认为当时的“诗文之弊”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某自媒体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自上午8时起,将一万本书,投放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地铁车厢内,而“捡”到这些书的乘客,可以将之带走进行阅读,并持续传递。
活动发起者称,其宗旨是推动城市里阅读,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这一活动赢得了不少赞许,有人喜欢这种新颖的方式,觉得“读书也可以很好玩”;但也有人认为随意丢书,影响出行,也不见得能捡回阅读习惯;也有人说,“丢书大作战”不过是山寨英国演员艾玛·沃森在伦敦的“地铁藏书”创意的营销手段。也有人认为……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定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