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凉山州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白居易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考场外,一家三口正在等待参加高考的姐姐,鲜花是贤弟精心为她挑选的。

    B. 晚清海派名家的肖像画作品展,任预、任颐的作品都忝列其中并成为精品。

    C. 由于个人手法粗陋还请各位海涵,有不足之处还请麻烦指出并多多谅解。

    D. 今年春节期间,几个学生来我家拜访,我夫人急忙拿出糖果来招待他们。

  •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并不习惯给予,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其实,愿意,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A

    可是

    只有

      甚至

    B

    然而

      不仅

      而且

    只要

    C

    但是

      不但

      而且

    只有

    D

    不过

    只要

      甚至

     

     

    A. A   B. B   C. C   D. D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计划禁止生产和销售内燃机轿车,这一计划将对石油需求产生连锁反应。

    B. 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取得难以匹敌的成绩,专家认为把企业文化和市场竞争结合起来是它们最为突出的优点。

    C. 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

    D. 越来越多的内地年轻人在相亲时把学历背景作为最重要的条件来考虑,有着精英院

  • 5、用下列诗句组合成一副规范的春联,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竹映高墙似傍山   ②笙歌声拂长春地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星月光映不夜天

    ⑤听烧爆竹童心在   ⑥鸟啼碧树闲临水   ⑦看换桃符老兴偏   ⑧愿得此身长报国

    A.①⑥

    B.②④

    C.⑤⑦

    D.⑧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繁盛

    李娟

    ①我常常想,一百多年前,最早决定定居此处的那个农人,一定再无路可走了。他一路向北,在茫茫沙漠中没日没夜地跋涉。后来走上一处高地,突然看到前方视野尽头陷落大地的绿色河谷,顿时倒落在地,痛哭出声。

    ②他随身带着种子,那是漫长的流浪中唯一不曾放弃的事物。他以羊肠灌水,制成简陋的水平仪勘测地势,垦荒,开渠。在第一个春天的灌溉期,他日夜守在渠边。每当水流不畅,就用铁锨把堵塞在水阀口的鱼群铲开。

    ③那时,鱼还不知河流已经被打开缺口,更不知何为农田。它们肥大、笨拙,无忧无虑,争先恐后涌入水渠,然后纷纷搁浅在秧苗初生的土地上。秧苗单薄,天地寂静。阳光下,枯萎的鱼尸银光闪闪,像是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冬天,河面冰封。人们凿开冰窟,将长长的红绳垂放水中。虽然无饵无钩,仍很快有鱼咬着绳子被拖出水面。它们愤怒却迷惑。世界改变了。

    ④春天,鱼群逆流产卵。鱼苗蓬勃,河流拐弯处的浅水里,如堆满了珠宝,璀璨耀眼。若在此处取水,一桶水里有半桶都是细碎小鱼。人们大量捕捞小鱼,晾干,喂养牲畜。牲畜吃得浑身鱼腥气。冬天,牲畜被宰杀炖熟后,肉汤都是腥的。世界改变了。

    ⑤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耕地不断扩张,沿着唯一的河流两岸上下漫延。才开始它们如吸吮乳汁般吸吮河流,到后来如吸吮鲜血般吸吮河流。再后来,河流被截断,强行引往荒野深处。在那里,新开垦的土地一望无垠。无论在种子播下之后,还是农作物丰收之时,那片土地看上去总是空旷而荒凉。而失去水源的下游湖泊迅速萎缩,短短几年便由淡水湖变成咸水湖。从此,再也没有鱼了。世界改变了。

    ⑥又过去了很多很多年,我们一家才来到这里。我们面对的又是一片逾万亩的新垦土地。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路也是新的,水渠也是新的,仿佛一切刚刚开始。只有那条河旧了,老了,远在数公里之外。河床开阔,水流窄浅。而鱼又回来了。它们彼此间一条远离一条,深深隐蔽在水底阴影处。

    ⑦和这块土地上的其他种植户一样,我们也在自己承包的地上种满了向日葵。这块土地也许并不适合种植这种作物,它过于贫瘠。而向日葵油性大,太损耗地力。但是,与其他寥寥几种能存活此处的作物相比,向日葵的收益最大。

    ⑧记得第一年,我们全家上阵。我们连夜处理种子。我妈和我叔叔两人用铁锨不停翻动种子,使之均匀沾染红色的农药汁液。我在旁边帮忙打着手电筒。手电光芒静止不动,笼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飞的红色颗粒,它们隔天就要被深埋大地。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庄严列队,横平竖直。而熬过漫漫长冬的荒野鼠类,在地底深处遇到这些红色种子,它们绕其左右,饥饿而畏惧。后来这饥饿与畏惧渗入红色之中。

    ⑨此时此刻,我妈和我叔叔的紧张与忧虑也渗入红色之中。同时渗入的还有我的悲哀,我的疲惫。我一动不动举着手电。手电光芒在无边黑暗中撑开一道小小缝隙。荒野中远远近近的流浪之物都向这道光芒靠拢。我手持手电一动也不敢动,仿佛眼下这团光芒,是世间最最脆弱的容器。

    ⑩第一年,我跟着去到地头,刚播完种子就离开了。那一年非常不顺。主要是缺水。平时种植户之间都客客气气,还能做到互助互利。可一到灌溉时节,一个个争水争得快要操起铁锨拼命。轮到我家用水时常常已经到了半夜。我妈整夜不敢睡觉,不时出门查看,提防水被下游截走。尽管如此,我家承包的两百亩地还是给旱死了几十亩。接下来又病虫害不断。那片葵花地无一幸免。田间地头堆满花花绿绿的农药瓶。

    ⑪冬天我才回家。我问我妈赔了多少钱。她说:“幸亏咱家穷,种的少也赔的少。最后打下来的那点葵花好歹留够了种子,明年老子接着种!老子就不信,哪能年年都这么倒霉?”

    ⑫整个冬天,小小的村庄洁白而寂静。我独自出门向北,朝河谷走去。大雪铺满河面,鸦群迎面飞起。我看到一百年前那个人冒雪而来。我渴望如母亲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儿一样扑上去哭泣。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作者想象一百多年前先人发现这片河谷并在此定居、垦荒、开渠的情形,写出了他们的坚韧与辛劳。

    B. “世界改变了”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写出了人类的到来使这片土地发生了变化,流露出作者的痛心之情。

    C. 平时互助互利的种植户因引水灌溉引发争斗,既表现了生存环境的残酷,又批判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自私冷漠。

    D. 文章结尾处景物描写“大雪铺满河面,鸦群迎面飞起”,渲染了村庄洁白寂静的氛围,引发出作者的想象和思考。

    2文章⑧⑨段在语言表达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标题“繁盛”的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个小题)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 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出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杜鹃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情。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咏怀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间接抒发自己人到老年的壮心不已和无奈感慨。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结束了对琵琶曲的描写,启下转入琵琶女自述身世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马说》中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名篇名句默写

    (1)李白《行路难》化用宗悫少有大志的典故,抒发自我豪情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曹操的文采风流。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 11、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别后重逢时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的《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宫花草埋幽径,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________,谁怕?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南宋】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①。

    【注】①人日:指农历的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初创世时,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故名。后世为表达对人的尊重而保留了该节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正月,初阳发动,万物生长,所以词以“无边春色”起头。次句的“苦”字表达了人们寻觅春色的执著情感。

    B. 词中的“南山”,既指春光优美的地方,也是提刑官应懋之邀请词人游春的目的地。

    C. 词人用“箫鼓”“笛”写节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之广,表现了农村“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

    D. “祈麦祈蚕”点出人们对丰收的祈盼之情;“来趁元正七”中的“趁”,有“赶”的意思,详尽细腻地描写出人们争先恐后赶趁“人日”热闹的情景。

    E. “翁前子后孙扶掖”一句采用镜头特写,传神表现出长幼有序、孝悌仁爱的和睦景象。

    2有人评价道:“魏了翁善于以议论入词,却又不流于空泛,而是情由景出,论随情至,颇得自然之理。”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特色。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 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为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迁太仆少卿。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取燕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B.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C.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D.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吴时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了学究。“学究”是科举中的科目名,后来一般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B. 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 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学官名,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D. 文中的“六艺”和韩愈的《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相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时办事灵活,所提建议利国利民。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运费,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B. 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他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时,华州有的诸生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吴时对当地教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

    C. 吴时狷介耿直,不惧怕跟权势结怨。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 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称他为“立地书橱”。“立地书橱”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2)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设,即人物设定,本是动漫领域的术语,现多指公众人物提前设定并演绎出来的人物形象,比如演艺明星的“学霸”形象,网红的“男神”“女神”形象等。这些特定的人设吸引了特定的粉丝群体,从而产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现象。有人认为,立人设无可厚非,因为是公众人物,就要给自己立一个特定的人设;有人认为,人设毕竟是主观的,如果名不副实,形象有可能会因此而受损;有人认为,人设只是营造出来的形象,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带有“道具”的表演,演得再好也是虚假的……

    兴德中学准备召开由老师、家长、学生参加的“我看公众人物人设”座谈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以老师、家长或学生中的任何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