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 “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 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孔子更是说: “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①“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
②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③“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
④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⑤《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⑥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②①⑥③④⑤ C. ④①⑥③②⑤ D. ④⑤⑥③②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多重大的灾祸都是在人们不以为然的忽视中酿成的。
B.大家对这样恶意诽谤并且扭曲事实的一类人不赞一词。
C.活动中很多商家都一言九鼎地承诺了七天无理由退货。
D.不一会,只见他一挥而就写出了一篇立意绝佳的文章。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_______从文字符号讲,________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是一种艺术,_______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________字形繁难复杂,________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新高三7 月语文试题第9 页
A. 不是 也不是 并且 固然 却
B. 是 也是 还 虽然 但是
C. 不是 不是 而且 即使 也
D. 不是 也不是 而且 虽然 但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B. 由于不需要支付作家重印版税,跟风图书在用纸、印制等方面用料低劣,成本低,以低价和低折扣从而获得更大的销量。
C. 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却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房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D.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重要成员,欧盟应该切实负责世贸组织法律义务,可是欧盟似乎并不打算信守承诺,试图延续原有做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互联网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不但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而且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新的活力。
B. 中国宣布对进口材料的质量控制进行大幅调整,并通知世贸组织将严禁24个类目的可回收及固体废弃物停止进口。
C. 根拒山东省环保厅要求,各相关市将技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制定环境违法问题整改方案,接受社会监督。
D. 近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先建设。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纸上思量
①把一张六尺宣纸徐徐展开,铺在宽大的案上。两边用厚重的镇纸压住,纸面一下子平整起来。我的心情也随之渐渐平静,眼前宛若出现一片素淡的旷野,一片晴朗的天幕,一片水波不兴的宽阔河面。
②真的要下笔,我反而谨慎了。对如此精良的雪一般的宣纸,我一直心存郑重。有好几次,柔软的羊毫在砚边濡染了润泽的墨汁,提了起来,踌蹰再三,还是把笔搁下了,那个时刻似乎还未到来。
③通常我不是这样。平时用廉价的宣纸练字,废纸千万,每一张都在线条的纵横交错中墨气淋漓,写到密不容针方才放弃。无数的廉价宣纸训练出了一个人的胆量,还有手上准确精到的技巧。那些附庸风雅的人,他们对于宣纸轻慢、漠视的眼神,我是一直耿耿于怀的。上乘的宣纸,遭逢了没有技巧储备、没有性情濡养的拙劣书手。他们不管不顾,一笔下去,肯定不行,揉搓丢弃;再来一张,还是不行。结局是可望而知的。这种人永远都无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他们不惜纸,更不善用纸,只是以蹂躏糟蹋纸为快意。
④少年学书,成年以后把笔挥毫成为我的专业,更成为精神上的倚重。我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内,把玩古帖,独自书写。书法给予我的快乐就是这种独立性,可以避免受人牵绊,也不必迁就他人,享受孤独之趣,因此才得笔无凝滞、圆融无痕。琴师抚琴与书法家动笔极为相似。白居易在《夜琴》中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正是在自弄自罢中,深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忘怀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抚琴和挥毫都有一种萧疏感,它们甚至相辅相成。秋风黄叶,林壑清肃,这边琴师弹的是《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清逸的琴声汩汩而出,冲和疏淡。那边的书家静听中凝神绝虑,墨香氤氲,填词抒怀,笔底清旷飘逸。秋色点染,琴音笔调都附着了萧疏淡远的韵味。琴声随风而逝,而形于纸上的晕化之痕,可以留存下来,成为一次雅集的印迹。
⑤少年时我曾想改学绘画,色泽斑澜的画面,那么富贵、冶艳,整个世界就像浸在缤纷的春光里。人进中年,浮艳心思已渐消遁,对于色调的喜爱也重新规划分野。一个人不可能长期面对喧闹的视觉对象,就像我们不敢长久仰望炽热的骄阳。而皎洁的月光,它的澹泊之色,让人可以长久注目,感受到它的亲和与抚慰。相比于泥金、泥银、大红镶嵌龙凤纹路的宣纸,我更喜欢素洁如雪的玉版宣,它驱逐了富贵、妖娆的气息,显得孤寂、清寒。
⑥一个喜好在白宣上驰骋的人,他的目光是平静安详的。素净洁白的纸,冰冷细腻的砚,竹木与毛羽制成的笔,汲日月精华的松枝烧制成的墨,都是纯朴之物,书法家以此为己所用,天长日久,也如这些自然之物,质朴浑成。
⑦西晋时期人们争相传抄左思的《三都赋》,以至纸价上涨,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那是一个欢欣鼓舞令人感动的场面,人人以笔墨相见,在宣纸上寄寓情怀。那是一个生活节奏徐缓的时代,是一个在纸面上刻画性灵的时代。宣纸使用率达到极致的时候,城市安静下来,人人行止优雅,他们在一点一划的讲究中,心性被磨洗得从容安闲。而在物品包装越来越华丽、文化作秀现象层出不穷的现在,古雅素净的宣纸日渐陌生,朴实无华的笔墨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逼近心灵的深处?
⑧爱纸惜纸,算起来也是我四十岁以后的事。“惜墨如金”,也就是惜纸如金,每一次下笔都像是举办一个庄重的仪式。书写之前,研墨以使心静,焚香以使室清,沐浴更衣以使神清气爽。此时,下笔的氛围形成,自然笔随心动。那些“书法表演”,是今人恶作。应景而表演,笔在手中,动作很大,口中有声,这是很不敬畏的。书法本是寂寞之道,运用在人声鼎沸的娱乐场景里,博人一粲,“表演者”毫无矜持,随便而轻率,内心不复清静。现如今,还有多少人在效古人之行,恪守笔墨之道呢?
⑨提按快慢,纵敛卷舒,纸上的动作都是一些怀旧的影子,我的内心还停留在对古雅的喜好上。我喜欢收藏各式各样淡雅的信笺。白色的笺上,浅浅地浮动着异兽、云水、钟鼎、瓦当的纹路,引我书写。在各类书写中,写信札最没有负担,笔提起来,文思涌出,于是疾疾向前。文词错了,就圈起来,或者涂抹一下,只求一个随意。若把信写得笔笔不爽,在我看来已失天趣。今天人们爱发电子邮件,用笔墨写信的人越来越少,许多精美的宣纸信笺,搁在柜台上无声无息,渐渐蒙上了尘泥。
⑩又是一个夜晚来临,春日将过,初夏将至,空气中弥漫着滋润清新的气息。我照例在案上铺开一张白宣,书房似乎一下子亮堂许多,四周岑寂了下去。我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心动时刻。
(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爽”与第⑨段“笔笔不爽”之“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爽约 B.直爽 C.神清气爽 D.屡试不爽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所写作者动笔前的想象,既折射出他的心境,又暗示了他追求的精神境界。
B.作者认为笔墨纸砚自然纯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书法家的心性气质。
C.作者的内心停留在对古雅之物的怀旧上,所以对今人不恪守笔墨之道心怀不满。
D.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营造了宁静的氛围,表现出书法创作应有的庄重感。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着意描写琴师抚琴?请简要分析。
【4】作者的“纸上思量”包含着他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思考和情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___________________”写恋爱中女主人公未见男子时的神态,而在见到心上人之后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渔人刚刚发现桃花源,虽然走得并不远,但是眼前却一下子开阔起来。
(3)苏轼《赤壁赋》中,在介绍客人之后,“______________”点出了箫声的来由,而“_____________”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余音的特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__”;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3)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第一次弹琵琶结束的动作和琵琶最后一声的特点。
(3)韩愈《师说》中,作者以孔子关于从师学习的言行为例加以论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
(2)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的《书愤》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以“土地平旷,________”写出了环境的整洁美,而且以“________,鸡犬相闻”写出了环境的和谐美。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又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
(3)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________”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给人的美景之感加以概括,又用“________”表达出江山之美对志士们的巨大激励作用。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行奇景令人惊叹,郦道元在《三峡》中也写到了这段水路,并通过比较,形象地写出船行之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
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一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 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鸶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鸶的动衬托环境的静。
C. 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D. 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E. 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初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②,主人墙隅烋烋然③,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①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②班荆:布草而坐。③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强知县行属礼强:强迫
B. 日欲晡晡:落下
C. 诸君即共前遮之遮:阻拦
D. 诸长吏皆重违其意重:敬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 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C. 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D. 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2)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3)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4】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灼灼年华,熠熠成就,无数青春之约,共同引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无不凝聚着英烈们的巨大牺牲,浸透着前辈们的艰辛打拼。
和平年代,战火硝烟早已远去。从“芯片上虽然没有印国旗,但芯片是有国籍的”,到“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爱国与奉献依然是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守望。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从来也没有风和日丽的通途;没有崇高品质的托待举,我们必定难以抵达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爱国主义精神,是安邦定国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伟大的民族,无不从爱国主义中寻找精神的给养。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