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山东烟台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②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外舅:岳父。②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因家境贫苦,无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由是言路稍壅。泌抗疏陈其不可(上书直言)

    B.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列席就坐)

    C.(太宗)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未进御膳(天色已晚)

    D.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颙颙之情,得以上达(众多)

  • 3、关于《乡土中国》内容的解说,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B.“愚”不仅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也体现在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所以,在乡土社会,文字下乡是必须的。

    C.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网络里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没有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所有的价值标准都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D.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向的。这两轴都被事业的需要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将子无怒,秋以为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 5、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下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为:“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发布会上,安德斯·奥尔森向记者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并阐述了委员会的工作。他讲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发生了自1901年以来最大的变化,负责候选人预选的评选委员会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并在评选过程中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据悉,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摘编自李玫忆等《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材料二:

    近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引发了公众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关注。

    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

    不过,也应看到,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由弱到强、持续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布尔斯是大爆炸宇宙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70年以来,就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之一,但迟至今年才获奖。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科学家们获得和平稳定的科研环境不过几十年,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国庆前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颁发,共有11位科学家入选受表彰,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诺贝尔奖引关注》)

    材料三:

    诺贝尔奖带来的热议,绝不是凑热闹、蹭热点。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这几天,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不过,残雪本人的回应也说得很明白:“(有些)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

    没错,这只是一个奖。虽然,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

    (摘编自澎湃新闻《今天,我们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材料四:

    客观说,不少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总体上仍有崇拜心结,有人号召漠视这个奖项,实际上很难做到。西方仍处在全球软实力的上游,我们受西方影响经常是情不自禁的。

    但我们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理性认识也的确在增加,质疑它们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其态度的一个持久性元素。

    ……

    允许自己对诺贝尔奖的各种临时性感受自然发生,不纠结于对它形成前后一致的统一态度,不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真正的一份"平常心"。

    (摘编自环球时报《看淡诺贝尔奖,说来容易其实挺难》)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B.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

    D.从诺贝尔奖获奖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领域仍与国际存在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贝尔奖见证了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变迁,中国人很难漠视其价值和意义。

    B.中国作家残雪因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

    C.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比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有价值。

    D.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质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个持久态度。

    3随着2019年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今日应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名句默写。

    (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城市的富庶,揭示出所咏主题。

    (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_________”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物,以典型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四季如画的美景。

    (3)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

    (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的《扬州慢》中说“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扬州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6)《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的残酷和破坏之严重,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痛恨厌恶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3)陆游《书愤》中,诗人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侧面描写衬托蜀道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与“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建立刘宋,是一个与京口有关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赞叹刘裕北伐时立下的赫赫战功。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赤壁雄伟壮阔的险要形势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明自己因天气变化不定,很难调养身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2)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3)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4)_______________,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5)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___。(《项羽本纪》)

    (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7)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则弗复也。(《孔子世家》)

    (8)岁寒,_______________。(《论语》)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孤独地长大成人的过程。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李家人丁不旺,很晚才有了儿子。

    (4)《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注]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注]冷食,清明节前一、两天是寒食节,这天禁烟火,人们只吃冷食。为了寒食节,人们事先备办一些食物,如诗中的杏粥(杏仁煮的粥)、榆羹(榆树钱做的汤)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点出了诗人写诗的时间和目的,又统领了全诗内容,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寒食节时吃冷食让人难受,而清明节到来让人开怀,体现了诗人的情绪变化。

    C.颔联先直抒胸臆,再通过想象描绘了家乡的炊烟此刻正弥漫在晴朗的山川中的情景。

    D.颈联写诗人吃剩下的杏粥,还热了榆树钱汤,既表现了其节俭,又与首联形成对比。

    2诗中体现了诗人在清明节时的伤感情绪,结合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形容词的活用类型,并总结活用的规律,并从所学的文言文中再举一个例子,完成下面表格。

    ①人君当神器之 ②则思虚心以纳下 ③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④同俗自媚于众为 ⑤则思身以黜恶 ⑥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活用拓展

    例句

    规律

    拓展例句

    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④

     

    居域中之;以兴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②⑤

     

    春风又绿江南岸;知止以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③⑥

     

    登泰山而天下;父其然也《伤仲永》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仰望天空

    陈衍强

    为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

    我在云南彝良

    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

    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

    来我家过年的想法

    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

    随时仰望天空

    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

    (2020.01.22)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日本某学校给学生家长发去这样的校园通知:

    “随着信息在新闻和网络上不断扩散,大家不要对中国以及在武汉生活的人产生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请各位家长和孩子说起这事时要从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出发,注意言行!”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和含意,谈谈你的看法,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