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福建漳州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B. 同死生,轻去就。   一死生,齐彭殇。

    C. 朱亥抽四十斤铁锥,椎杀晋鄙。   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D.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课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B. 《渔父》一文以简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而屈原则是一个始终坚守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的形象。

    C.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D.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序言。文章先写景叙事,后抒情和议论,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永的感伤中,流露出一种生死同一、人生不二的无奈之情。

  •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 技盖至此乎

    B.人马仆地 批大郤,导大窾

    C.砉然向然 往往阳狂垢污

    D.骑皆伏曰 扣其乡及姓字

  • 4、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③不赂者以赂者丧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A. ②和③相同 B. ④和⑤相同

    C. ①和⑥相同 D. ②和⑥相同

  • 5、对下列语段中必须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仿制药市场大幅①收缩之后,恒瑞重新②开始集中资源在创新和国际化两方面处处③发力。今年上半年,恒瑞研发投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38.48%左右④。同时,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整体营收⑤四成,其营收结构正在⑥更迭。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它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在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选项。

    (1)姜夔《扬州慢》中写诗人对眼前的扬州的初步印象,一片荒凉,与传说中的繁华大相径庭的句子是_____

    (2)姜夔《扬州慢》中用声音描写表现扬州城破败与凄凉的句子是_____

    A.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C.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迁徙南溟 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

    (2)《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写出了秋天的山水 美景。

    (3)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诗句是“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乐声。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借助后唐庄宗沉溺于怜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诚人们要防微杜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比喻民众抗敌恢复失地的意志不可阻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为说明君子实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方法,荀子用“ ______________”巧妙设喻类比。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以行人的动作描写突出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1、填空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修养。

    (2)《荀子 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4)《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指明螃蟹虽有良好的外在条件,却无处容身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②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按郡,即黄州。昌二年(842年)春,杜牧谪任黄州刺史时创作此诗。②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为自称。

    1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课文下列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及陷于罪,然后从而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父母,俯足以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白者不负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两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

    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善于论辩、富有气势的特点。

    2下面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

    B.本文属于对话体议论文,孟子的思想观点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透过本文,我们可以窥见先秦对话体散文之一斑。

    C.本文引用缘木求鱼和邹楚之战的材料,其用意在于阐明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齐宣王有章可循

    D.本文以“以羊易牛”这种齐宣王亲身经历的事情说服齐宣王,不仅富有故事性,使文章更加生动,而且更具有说服力,更易被齐宣王接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2月,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博士毕业生左鹏飞接受了华为“天才计划”的工作,一毕业就拿下最高档年薪。12月10日,左鹏飞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并回答道: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打游戏的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如果要成功,很多方面都很强才行。其中包括执行力、意志力、思想和视野、学习能力等。

    他说:我的理想就是能够在企业界作出更多技术创新和突破,推动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计算机行业技术的发展,以一些获得图灵奖的大师为目标,也希望自己的技术能够服务于社会,让广大民众受益,使广大民众感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力量。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班级“立志成才”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希望和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