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内蒙古乌海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的语言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得体的一项是( )

    A.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

    B.情景二:博客留言。鄙人30岁生日之际,感谢各位朋友的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春风,温馨动人!

    C.情景三:广播稿中。广播员充满感情地说:“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我厂员工积极赈灾,目前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累计已逾8万元之巨。”

    D.情景四: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为改善教师福利、增强学校凝聚力,校长在行政会上诚恳地说:“为了学校的发展,大家就斗胆建言献策吧。”

    B.同学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希望你们把作文拿回去,从选材到谋篇到拟题再作斟酌修改,周一交上来,我会认真斧正的。

    C.老王的儿子今年以优异成绩荣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乡亲们纷纷前往祝贺,他连连道谢说:“托福!托福!”

    D.他是个古道热肠的人,无论谁请他帮忙,也无论他能否办得到,他都会满口答应下来:“我一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 3、下列各项的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大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

    B.疏食,饮水 章甫,愿为小相

    C.其居,乐其俗 非能而蕃之

    D.视而暮抚 雨泽

  • 4、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至   毕:全,都

    B.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C.得于己   暂:短暂

    D.谓余曰   每:常常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竹林的故事

    废名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那时我们是专门请一位先生在祠堂里讲《了凡纲鉴》,为得拣到这菜园来割菜,因而结识了老程,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我们都叫她三姑娘。

    老程除了种菜,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他照例拿着摇网走到河边的一个草墩上——这墩也就是老程家的洗衣裳的地方,因为太阳射不到这来,一边一棵树交荫着成一座天然的凉棚。水涨了,搓衣的石头沉在河底,呈现绿团团的坡,刚刚高过水面,老程老像乘着划船一般站在上面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那就不移地的转过身倒在挖就了的荡里,——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这时跟着她的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

    流水潺潺,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嚓嚓作响。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便对着三姑娘慢慢的喝了酒。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自然不是我们的先生)用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杪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

    便看见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

    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老程的死却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漠起来。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然而锣鼓喧天,惊不了三姑娘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三姑娘不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寻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的这样猜。

    三姑娘最后留给我的印象,也就在卖菜这一件事。

    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三姑娘是这样淑静,愈走近我们,我们的热闹便愈是消灭下去。而三姑娘始终是很习惯的,接下铜子又把菜篮肩上。

    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

    “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

    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赶紧跑了。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吐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选自废名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用怀旧、怅惘的笔调描述三姑娘从童年到结婚的几个生活片断,情节于再相逢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B. 清幽的竹林是这篇小说情节发生的典型环境,为小说渲染了一种悠远、静寂的意境。

    C. 小说主要刻画了三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她天真活泼,乖巧勤劳;沉于梦想,爱憎分明;淳朴坚韧,苦乐随缘。

    D.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三姑娘命运起伏变化的见证人,“我”的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2老程去世给三姑娘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3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 8、(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哲理,表明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庄子在《逍遥游》中先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幽怨。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称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就能取得“_______________”的成效,被孔子批评毫不谦让。

    ⑵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的范畴,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

    ⑶《韩非子·有度》中,用 “_______”表明国家强弱是可转变的;又用“______”正面强调了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强盛。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行人攀山途中道路的曲折艰难,而“____________________”又用行人的动作烘托出了山的高峻危峭。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作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决心退隐并秉持原先的志向。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一句描写阿房宫走廊的样子,“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的状态。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夜宴与环境都很美好,大家在月光下相互敬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诗中惯用各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如在《蜀道难》就运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蜀道开辟之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反映了他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风雨的名句,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给人一种凄冷之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释: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

    1第一句写笙曲超凡绝俗,“凤吹”运用比喻写笙声的______,“彩霞”侧面烘托笙声的__________

    2赏析“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知之,唯从叔祖深异之,每谓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善属文,工草隶。拜御史大夫。上方图江表。及大举伐陈,以素为行军元帅。军至流头滩,陈将戚欣以青龙百馀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以遏军路。其地险峭,诸将患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乃以夜掩之。素亲率黄龙数千艘,击之,欣败走。悉虏其众,劳而遣之,秋毫不犯。浙江贼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兵甚劲。素击之。智慧逃入海,素蹑之。智慧遁守闽越。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素分遣诸将,水陆追捕。乃密令人谓国庆曰:“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 国庆于是执送智慧,斩于泉州。自余支党,悉来降附,江南大定。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以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之。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 骑在其内。素谓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 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 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还京师,因从幸洛阳,以素领营东京大监。卒官。

    (选自《隋书·杨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索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B.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C.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D.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

    B.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表,意为“外”,从中原看,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突厥,我国古代民族,在阿尔泰山一带游牧。可汗,我国古代突厥等最高首领的称号。

    D.我国古代帝王、皇后和大臣乘坐的车总称为“驾”。后用“驾”代指帝王、皇后或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素作战有方,纪律严明。杨素奉命讨伐陈国,陈将戚欣以强军据守险滩,杨素率军趁夜袭击敌军,大败戚欣,抚慰俘虏,官兵秋毫无犯。

    B.杨素打击叛贼,平定江南。他进攻浙江叛贼高智慧,高智慧逃到海上并与泉州叛贼王国庆会合,他让王国庆抓了高智慧,江南彻底平定。

    C.杨素讨伐突厥,大败敌人。他讨伐入侵的突厥人,改变以前对胡人作战的布阵方法,突厥首领听说后非常高兴,前来迎战,结果突厥军队大败。

    D.杨素富有权谋,治军严厉。他显贵受宠,朝廷对他言听计从,随他征战的人有小功必被记录,士兵们都愿意跟从他;他治军严厉,严惩违法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2)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在做判断时,总是习惯去寻求理由。理由源于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与看法,通俗地讲就是“应该怎样”。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也时刻评价着我们的言行和世界万物。相符,则欢喜、愉悦;不相符,则沮丧、愤怒。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