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薛宝钗心胸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使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林黛玉对她心存芥蒂。
B.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C.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中,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个性鲜明的王熙凤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D.我们的语文老师对《红楼梦》颇有研究,讲起其中的情节来高谈阔论,精彩异常。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民主生活会应真正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千万不要流于形式,一些虚浮之徒借此大夸政绩得以上位,而敢说真话的有才能的人却被冷落,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B. 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发了一款“朕知道了!”胶带作为纪念品销售,当正襟危坐的皇帝皇后开始“萌萌哒”动起来,古董和文物也可以变得活泼有趣。
C. 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D. 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如果不加甄别,就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城市网盟各成员单位深入挖掘并展示各地 的先进人物,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心浪潮,让爱心温暖了中国大地。
②精神文明建设一般号召容易、深入下去难,形成声势容易、收到实效难,因此必须大兴
之风,倡导勤俭办事、扎实做事、文明办事的观念,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
③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_______、缠绵悱恻的唱腔。
A.感人至深 求真务实 不瘟不火 B.感同身受 求真务实 不温不火
C.感同身受 实事求是 不瘟不火 D.感人至深 实事求是 不温不火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②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 (粢盛:将用来祭祀的谷物盛在祭器内)
B.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更加)
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流行的样子)
C.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雕:通“凋”,凋零,衰落)
②子夏曰:“贤贤易色” (易:动词,不以为意,轻视)
D.①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餍:厌烦)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如:如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责任与情感是共生关系,情感是形成责任的动因,而责任是情感的升华。责任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理性反思及对责任伦理感性认识在精神世界中的结合。责任情感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指引人对自我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道德思索、评价与价值判断,强调的是人在对社会责任的心理趋向、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情怀。责任情感不仅包含了客观社会关系中传统道德伦理对人们的责任要求,同时也包含了人们原有的主观道义责任。在关于责任的探讨中,无论以如何完善的制度对社会责任加以规定,从执行层面而言,根本上仍然是道德情感催生社会责任。责任情感长久浸润和支撑着青年担当社会责任,是开展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各项实践的重要条件。这主要是源于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管理、控制和支配作用,青年自觉接受社会责任教育是其调动情感、主动接纳社会责任教育内容的结果。
责任具有多重属性,涵盖了家庭责任、自我责任、工作责任等多种内容,而社会责任情感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情感,是对其他具体责任的内在整合。如果责任情感仅局限于某一狭隘的范围,这表明人尚没有完全脱离群体性动物单体的本能。责任情感应贯穿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有利于促进青年将社会责任意识向实践转化,青年担当社会责任必须要涵养责任情感。从当前来看,新时代青年拥有良好的责任情感,能够自觉遵守公共规则,对不良道德现象持否定态度,并身体力行地推动社会的进步。然而,部分青年在存在无限机遇的时代环境中却“躲进小楼成一统”。在一项关于“当代年轻人快乐的主要来源”的网絡评选中,年轻人最喜欢的10件事为“磕CP”、点外卖、追星、喝奶茶、打游戏、赚钱、熬夜、吃火锅与睡觉等。这一结果充分表明部分青年社会责任缺失及对担当社会责任的懈怠。
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情感是促使青年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首先,需以榜样示范教育培育青年的责任情感。但凡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往往都有着深沉强烈的责任情感。那些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辛勤耕耘的拓路者的事迹是开展青年社会责任情感教育的宝贵资源。其次,要坚持以情感人、以史育人,善于利用红色文化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要坚持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鲜活的革命历史,展现革命英烈敢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让青年在重走革命圣地、观览革命文化展演、慰问老兵烈属的过程中增强对革命历史的情感体验,拉近青年与历史的心灵距离。最后,注重感恩教育。涵养青年的感恩之心将使青年正确认识索取和回馈的关系,在感恩情感的激励下,青年将回归现实生活,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感恩教育是社会责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育原则,将感恩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在知、情、意、行的结合中感恩社会、担当责任。
(摘编自郑士鹏、单宁珍《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任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的理性反思和对责任伦理的感性认识,属于精神范畴。
B.责任情感可以指引人进行道德思索、评价和价值判断,引导人们在现实社会的行为。
C.责任情感既是外在的社会传统道德伦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人们内在道义的主观追求。
D.责任情感是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并且应贯穿这一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概括了责任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并引出对责任情感内涵的阐释。
B.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情感的现状,具有现实指向。
C.文章论述如何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情感时,介绍了三种途径及相对应的具体形式。
D.文章紧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实践中的责任情感展开论证,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有对家庭、自我、工作等的责任,便是拥有了社会责任情感,因为社会责任情感是对具体责任的内在整合。
B.部分青年社会责任缺失或者对担当责任的懈怠,根本上是因为其内在情感中缺失了责任情感的支撑,道德情感淡漠。
C.情感催生责任,那些对社会、民族及人民拥有深沉的爱的人,往往会对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D.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应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在培养青年责任情感途径中最为重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和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
(3)在《赤壁赋》中,苏子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杜牧《阿房宫赋》中讽刺秦朝统治者建造的房子用的材料比谷仓中的粮食还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官赋》中写阿房宫建筑,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极言其占地之广,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勾勒出阿房宫随山势而建的格局。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结刘义隆北伐失败的原因,体现了其不凡的见识。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善用比喻写景,如以“______________”写水声,暗含对水声的喜爱;以“______________”写潭边地形,交代了看不到潭水源头的原因。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垓下歌》中“_______,______”两句既概括了项羽叱咤风云的英雄本色,又表达出他认为失败的根本是天意,自己不能掌握的命运的悲凉基调。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用“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评价了《离骚》的艺术成就,说它用寻常事物表现了极大旨趣,说的是近事,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3)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短短的三句话概括了一代帝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一种磅礴的激情,其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建功立业的成就和求贤若渴的胸襟。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于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2)韩愈《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笼鹰词
柳宗元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①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②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注)①砉然:拟声词。②清商:清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风”“严霜”使整个画面弥漫着肃杀之气,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B.飞、击、翻、披、裂、断、掣、捎一连串刚劲有力的动作将鹰的矫健身影和豪迈气度写得铿然有声、砰然有力。
C.远近结合,描写鹰展翅俯冲、抓狐捕兔,又腾空而起,扶摇直上。以工笔写其神态,吞咀猎物后傲然挺立,雄视四方,笔酣墨饱,气足神完。
D.“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以季节更替喻政局变化,以脱毛换羽暗指自身受到迫害。
【2】苏轼说,柳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笼鹰词》是极好的印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4、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连续
B.杳莫测其所穷 穷:尽、完
C.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虞:预料
D.嗜奇之士恨焉。 恨:遗憾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已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已任为天下”。
(2)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你能决定自已几点钟起床。
上面这两句话都出自时评作家熊培云。在这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你对他的这些话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