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是( )
A.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起决定作用
2、今年9月秋季开学后,北京市所有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对推进教师轮岗制度多数人表示积极肯定,这对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为学区房降温将起到积极作用。也有人表示,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对学生,对社会,还是对轮岗的教师来说,都需要有一个调适的过程。这说明(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特征
②不同的社会观点源自人们不同的生活感受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年10月23日既是重阳节,又是我国的第11个“老年节”。重阳节习俗丰富多彩,包括登高赏秋,饮菊花酒、感恩敬老等。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节,全国各地的敬老爱老活动精彩纷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丰富了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由此可见( )
①人创造了文化,人民是文化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包容性不断增强
③重阳节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④重阳节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涵养了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个部分构成。其中社会存在包括( )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政治
③人口
④法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重回地球怀抱。航天员翟志刚落地时感言“感谢国家搭建这么好的平台”。他心怀梦想、扎实训练,两次问鼎太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创造了多个第一,在今年2月“典赞.2021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获得“科普中国最高荣誉”。这启示我们要( )
①培育家国情怀,提高自身素质
②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③树立价值导向,实现人生价值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努力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下列关于婚姻与家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的行为均应受到法律制裁
②父母有保护未成年子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义务
③夫妻约定财产具有排除法定财产划分的效力
④结婚仪式是宣告婚姻关系成立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美国民主党党纲中,仅表示会致力于落实“与台湾关系法”,却只字未提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也未提及“一中政策”。特朗普在任期间共计11次对台军售。我们正告美方,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决不容许任何外来干涉。上述观点是基于( )
①不干涉他国内政是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
②国家主权是一种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③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主要成员
④领土和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轻舟已过万重山”。经过几年来奋斗,华为终于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打开了一个缺口,迎来了新款5G手机Mate60的发布。华为的发展虽充满挑战,但是它不仅没有倒在美国全面封锁的牢笼中,反而爆发了更强大的战斗力,再次震撼世界!华为的发展表明( )
①作为新出现的事物,一定拥有光明的前途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面对挫折和考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23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加紧完善本组织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拓展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外空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要继续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等领域合作。由此可见( )
①中国加强与新兴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发展
②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中国通过区域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3年10月10日,菲律宾海军l艘炮艇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海警船在多次喊话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对菲船采取航路管制等必要措施予以驱离,敦促菲方立即停止侵权行径。这体现了( )
①我国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我国履行专政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
③我国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统一的民族分裂活动
④我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办公室宣布州长加文·纽森开启为期一周的访华之行,声明称,纽森将首先到达中国香港,之后北上广东签署气候合作的谅解备忘录。19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欢迎纽森州长率团访华,希望此访取得积极成果,促进加州对华的交流与合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美国各州是拥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②美国各州政府必须要接受联邦政府的统一领导
③在邦联制的美国,各州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④美国各州在本州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2年初,河南卫视联合B站打造的剧情舞蹈综艺《舞千年》强势出圈。用一段段绝美舞蹈全面而细致地展示了中国古典舞之美,挖掘出舞蹈之外的历史文化;对一个个中国历史故事进行当代演绎,以创新性表达赋予其时代意义。《舞千年》强势出圈在于( )
①彰显了时代风貌,赋予舞蹈基本内涵
②承载着文化基因,舞出了文化自信
③讲好中国故事,确立了人民主体地位
④创新了表达方式,激发了文化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近年来,美国政坛党争持续升级,两党的“弹”“指”神功发挥的淋漓尽致。此前,共和党籍前总统特朗普在任内连续两次遭到由民主党人控制的众议院弹劾。而今,众议院控制权易手共和党人后,则轮到民主党籍总统拜登面临弹劾调查。美国两党“你弹我,我弹你”的闹剧表明了( )
①政客们为了捞取政治筹码,置民众利益而罔顾
②两党的根本利益不一致是互“弹”的直接原因
③美国国会对总统表示不信任时,总统必须辞职
④美国两党之争的闹剧展现了美式民主的虚伪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23年8月5日,菲律宾不顾我国一再劝阻和警告,仍执意派出2艘船只擅自闯入仁爱礁海域,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我国海警船依法予以拦阻,并采取了警示性执法措施。我国在仁爱礁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我国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捍卫国家主权的依据是( )
①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②国家主权是一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③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
④国家主权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最高实现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完善升级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实施方案》为引领,涵盖引才措施、推进机制、服务配套等人才工作各环节、全链条的“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努力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人才创新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这么做是基于( )
①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推动社会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截至2023年10月25日,2023年全美已报告至少564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有35175人死于枪击,另有30556人在枪击事件中受伤。长期以来,美国的控枪立法屡屡遭遇挫折。而控枪立法不力与美国多个利益集团有关。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在内的拥枪利益集团深度绑定美国政党政治、选举政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枪击案频发折射出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的虚伪性
②美国的政党政治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③利益集团通过合法的活动对国家决策施加一定影响
④三权分立的国家结构形式制约着美国的控枪立法得以通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党的二十大审议并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出的解答时代之问、应对时代之变的时代强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尽责、为人类担当的天下情怀。全人类共同价值( )
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
②是世界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认识的总和
③为世界人民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定提供了中国智慧
④汇聚人类进步的精神力量,会取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3年7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这项理论研究提出,利用宇宙黎明时期21厘米森林信号的一维功率谱测量,未来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将能够同时揭秘宇宙第一代星系和暗物质的性质。该项研究为揭开暗物质和宇宙第一代星系之谜提供了一种极有前景的新途径。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任何科学理论都要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伪
②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 )
A.无限性
B.反复性
C.客观性
D.条件性
20、从一条生产线到一条产业链,一辆车与一座城市越牵越紧。华晨宝马从2003年落户沈阳到2015年生产第100万辆汽车,约11年;从第100万辆到今年第500万辆,只用8年,如今全球市场每3辆宝马汽车就有一辆从沈阳驶出。华晨宝马的发展说明( )
①量的积累一定会引起质的飞跃
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质变为新的量的积累开辟道路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23年3月30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在这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行使了( )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22、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下列选项属于履行国家职能的是( )
①2023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②2023年11月7日,广西妇联开展2023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
③2023年1月至9月,广西检察机关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2.4万人
④2023年12月19日,共青团中央派出工作组赴甘肃地震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资源、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监管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这项重大举措有利于( )
①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
②降低市场准入,促进要素流动
③减少生产资料以及消费市场的割裂
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为有效应对人口结构性矛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26、国有经济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必须不断增加国有资产的数量。
27、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分析我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依据。
28、材料一 有专家指出,长江流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要让长江流域的文化要素互相流通,文化感情更加密切,文化传统得到传承,文化优势充分发挥,以更好地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谐度和持续度。只有文化这一软资源、智力资源、历史资源、非物质资源、创新资源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利用,才能通过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人的品质、创新经济,减少对物质的消耗,使经济社会得到平衡,人地关系达到和谐。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的作用角度,阐释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二 文艺创作彰显中国精神,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年来,文艺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庸俗、低俗、媚俗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种种文艺怪像,正是文艺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的表现。有灵魂,作品方能不朽,失魂丢魄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唯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才能“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从当代社会中感人的事迹、典型的人物中寻求丰富的素材,在文以载道的意义上呵护和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要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够增强民族的骨气和底气。在立足中国文化意境、文化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形成世界性的视野。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艺创作应怎样彰显中国精神。
29、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顽强拼搏,时隔12年之后第三次取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奏响中国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的状态。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历史性的五连冠,向国人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当前,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充满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结合材料,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弘扬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