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山东青岛高三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史料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与该段史料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废除苛法异姓封王

    B.七国叛乱同姓操戈

    C.裁并郡县清查田户

    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 2、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 3、下图为20世纪20--30年代部分中东欧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可推知

    备注:1914年中东欧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一半

    A.民族自决得到一定程度实现

    B.凡尔赛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

    C.新兴国家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D.“委任统治”原则充满欺骗性

  • 4、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 5、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6、王夫之认为,“能”(思维)“所”(认识对象)有内外的区别:“所”著于人伦物理之中,“能”取诸耳目心息之用,“所”不在内,故心如太虚,有感而皆应;“能”不在外,故为仁由已,反己而必诚。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A.抨击了封建等级秩序

    B.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C.强化了主流意识形态

    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 7、晋察冀边区地处恒山、五台山和燕山山脉的连接地带,临近北平、天津等大城市,扼制着平绥、同蒲、正太、平汉、津浦等交通大动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有效控制该地区,中共在此设立政府,建立政权机构。下列关于该政府说法正确的是(     

    A.高举打倒列强除军阀革命旗帜

    B.执行平均分配地主土地的政策

    C.是工农专政的民主革命政权

    D.团结各派力量共同抵御外辱

  • 8、民国初年的立宪政治以失败而告终。但梁启超说: “汝不见袁世凯之偷作皇帝乎?其所弄手法,固曰经国民之投票不愿意要共和也,经国民之投票推他做皇帝也。”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袁世凯复辟帝制行径不得人心

    B.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

    C.民主平等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

    D.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

  • 9、部分历史学家对绍兴和议的评价是:除了一系列赔款以外,宋朝永久失去了原北宋仅有的关中、山西等养马场。没有战马的宋军只能依托长江、淮河被动防御,在中世纪重骑兵时代,理论上再无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也有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绍兴和议主要是换来了和平,给南宋朝廷带来了可贵的喘息之机。由此可知(     

    A.历史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论莫衷一是

    B.掌握充分的史料证据,可以厘清历史上的一些争论

    C.历史解释要以史实为依据,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D.历史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结论

  • 10、二战后,欧共体、加勒比共同体、南非共同市场以及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一体化经济组织纷纷出现,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C.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

    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

  • 11、明代政府在云贵地区的农业区域及形胜险要之处广设卫所,军士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籍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5。若遇战事,将领受命到指定卫所领兵,事毕军队散归原地。这一举措(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B.推动了边疆经济的发展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D.促进了民族矛盾的缓和

  • 12、1923年12月,针对如何打破商人垄断,让平民有平价米吃的问题,孙中山强调要学习苏俄,工人同农民办一合作社,用工人所做的器具,交换农民所出的米,省去商家的中饱,那样米价便可以平。由此可见,孙中山(     

    A.认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B.主张阶级联合解决民生问题

    C.强调工业与农业同步发展

    D.认识到大众思想启蒙的必要

  • 13、唐玄宗时期,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合署办公的政事堂被改称“中书门下”,并“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五房长官形同宰相,可分别对接六部,指导其工作。这一改制(     

    A.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

    B.造成了宰相权力膨胀

    C.导致尚书省形同虚设

    D.旨在优化官员的分工

  • 14、军机处设立之初军机大臣并无助手,随着事务增多,军机大臣开始配备得力助手(称为军机章京,官秩七品)帮忙处理文书。如表为军机章京所获荣耀,这反映了清代(     

    清代军机章京所获荣耀

     

    获得时间

    依照礼制对应官秩

    挂朝珠

    雍正年间

    五品以上

    戴全红帽罩

    乾隆三十五年

    三品以上

    穿貂褂

    乾隆三十七年

    三品以上

    A.军机处内部实现了分权与制衡

    B.军机处逐渐成为专制皇权隐患

    C.中枢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权力机构设计兼顾集权与效率

  • 15、元代中后期,界画盛行一时,其内容多以刻画宫苑楼阁等建筑为主,而出现的宫苑楼阁皆为汉式建筑,并有多位画家因向皇帝进献这种表现汉式建筑的界画而得到嘉赏和授官。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B.统治者寻求政治认同的需要

    C.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D.汉王朝政治文明的高度成熟

  • 16、下表是清代山东耕地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年代

    耕地(千亩)

    人口数(千人)

    人均耕地(亩)

    顺治18年(1661)

    74,133

    8,798

    8.43

    康熙24年(1685)

    92,526

    10,554

    8.77

    雍正2年(1724)

    99,258

    11,391

    8.71

    乾隆18年(1753)

    99,347

    12,796

    7.76

    乾隆31年(1766)

    99,914

    25,634

    3.86

    嘉庆17年(1812)

    98,634

    38,958

    3.40

    咸丰元年(1851)

    98,472

    33,266

    2.96

    同治12年(1873)

    98,472

    35,129

    2.79

    光绪13年(1887)

    125,941

    36,694

    3.43

    A.农民负担较为沉重

    B.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D.人地矛盾问题突出

  • 17、《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材料旨在(     

    A.宣扬君权神授

    B.维护正义公平

    C.炫耀诸神功德

    D.强化法治建设

  • 18、如表是古代世界文明区骑兵使用情况。这表明(     

    波斯

    骑兵往往是先锋

    马其顿

    重骑兵是战场上非常重要的打击力量

    罗马

    广泛利用骑兵

    A.骑兵成为各地区的普遍兵种

    B.战术进步有助于古代帝国形成

    C.马是战争中必用的武器装备

    D.交通改善推动文明扩展与交流

  • 19、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饥饿的工人、农民和疲惫厌战的士兵都渴望面包和和平问题的解决,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很好解决,并且表示将继续参战。这一情势(       

    A.促使俄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B.标志着列宁主义正式诞生

    C.刺激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俄国

    D.表明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

  • 20、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祭坛,由直径不同的3个同心圆逐渐升高形成了三层台阶,良渚文化的福泉山祭坛呈阶梯形的上下三重结构。其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坛上都发现有祭祀遗存。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

    B.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C.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

    D.铸就了一体化文明格局

  • 21、1937年以前,西部10省的近代工业只有 2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的 6.02%,到1942年底,西部国统区工厂数比 1938年增长了4倍,“西南西北的经济开发,至少提前了50余年”。这一发展(     

    A.为民族战争积聚了物质力量

    B.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C.导致中国沿海民族工业内迁

    D.改变了国统区原有的生产关系

  • 22、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不但在解放区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国民党统治区,在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①解放区长期坚持“三三制”的政治原则   ②国统区兴起反抗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

    ③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赢得战略决战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3、下表是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五年的经济数据(部分),这五年最可能是(     

    年份

    年份

    粮食总产量

    钢铁总产量

     

    19765万吨

    800万吨

     

    16968万吨

    1122万吨

     

    14385万吨

    1351万吨

     

    13650万吨

    870万吨

     

    15441万吨

    667万吨

    A.1949—1953年

    B.1953—1957年

    C.1978—1982年

    D.1958—1962年

  • 24、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协议举办国家展览,在莫斯科展出的美国主要展品是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在纽约的展出的苏联主要展品则是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据此可知(  )

    A.美国民生产品更具吸引力

    B.苏联重工业取得显著成就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美苏冷战渗透到文化领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26、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 27、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分析

    例:西汉首都长安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28、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 29、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 30、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 31、“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1、新航路开辟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经济全球化启动

    2、 ⑥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3、跨国公司建立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32、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 33、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 34、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1)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6世纪在中国澳门建立殖民据点的国家

    B、哥伦布西航到达地点之一:古巴岛

    (2)据图写出“三角贸易”的完整路线。

  • 36、思潮的涨落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问题:

    以“时代与思潮”为主题,叙述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历程。

     

  • 37、概述从汉代到清代中外交往的趋势,各自举出一例

  • 38、15世纪到17世纪被誉为欧洲大航海时代,哥伦布等航海家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地区。下图标出的四条航线中属于哥伦布的是

  • 39、【加试题】思想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政府论》

    材料二最近十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孔子本身转移到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尤为学者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存有尖锐的矛盾,儒家思想的流毒依然存在,并以新样式出现。有的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尤其是其中的精华与现代化不仅不矛盾,而且对现代化起促进作用。

    ——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来自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些主张的历史影响。

    (2)简要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认识。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