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广东中山高一上册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中华文化中“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史学家唐兰认为“中”最初为氏族时代议事场所居中之徽帜,群众望之而趋附,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这反映出(     

    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特点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

    D.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

  • 2、下表为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据此可以推断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03年

    1600年

    1741年

    1762年

    1790年

    人口

    0.66亿

    1.0亿以上

    1.4亿

    2.0亿以上

    3亿

    A.得益于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

    B.国家财政收入有明显提高

    C.明清赋税制度变革促进增长

    D.明清时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 3、(元)文宗(1304年—1332年)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为此搜罗才俊,其中既有汉族学者虞集、宋本等,也有蒙古族燕铁木儿、朵儿直班等,还有色目学者忽都鲁儿迷失、赵世延等。这表明奎章阁的修建(       

    A.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

    B.推动了元朝教育的发展

    C.强化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D.化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 4、1959年,艾森豪威尔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会谈中,美国拒绝苏联提出的成本议题,苏联拒绝美国提出的核武器议题,但双方同意就柏林问题举行四国首脑会议。这表明(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

    B.冷战进入苏攻美守阶段

    C.美苏致力于终结柏林危机

    D.美苏在对抗中寻求平衡

  • 5、下面所示为北宋时期南北方士人任职宰相的时间分布变化情况。这种变化(       

    A.揭示出古代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

    B.与北宋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C.反映出北宋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

    D.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 6、1700年,英国《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俸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1805年,财政部设立了常务次官主持日常事务,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内阁的更迭而替换。到1830年,大多数政府部门已经设立常务次官。这一系列举措(     

    A.克服了文官制度存在弊端

    B.确保了上下议院权力的制衡

    C.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D.解决了营私舞弊的政治乱象

  • 7、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事

    结论

    A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

    B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

    C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D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A

    B.B

    C.C

    D.D

  • 8、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他还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由此可见,王夫之(       

    A.已触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首次详尽明确阐述公私关系

    D.冲击并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 9、嘉靖七年(1528年),明朝对官员闲居服饰做了规定,所戴之冠名为“忠静”,“在京许七品以上官……在外许方面官及各府堂官、州县正堂、儒学教官服之”。然而到嘉靖末年即有僭戴和仿制者,“朝家也曾设禁,士民全不知警”。这表明,明朝后期

    A.纺织业出现重大发展

    B.社会物质生活普遍改善

    C.士大夫引领时尚潮流

    D.传统社会秩序遭受冲击

  • 10、商周时期,殷人认为天帝“立子生商”,西周统治者形成了“以德配天”的天命思维,对天由“祭”转化为“礼”。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天命观由兴起走向衰落

    B.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C.治国思维凸显人文理念

    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 11、1952年至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如图所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效显著

    D.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 12、清代都察院是与六部、大理寺等机构并立,直辖于皇帝的监察机构。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京官,主持都察院的工作,率六科给事中、各道御史行使对中央各部院及各地方的监察权。据此可知,清代监察机构(     

    A.官员品级较高

    B.具有一定独立性

    C.分工较为细致

    D.职能发生了变化

  • 13、19世纪晚期,美国国会的缺陷日益暴露。因为国会议员来自不同地区,所代表的是不同集团的利益,因此遇事很难做出迅速决断;议案经常因程序问题而被埋葬或遭到失败;议员们消息不灵,造成行动迟缓。这表明当时(     

    A.文官政治有待完善

    B.联邦政府权威受到损害

    C.分权体制亟待调整

    D.国会决策影响地方利益

  • 14、1951年,山西省长治地区的10个试点农业合作社通过集资或贷款购置了农具177件,改良了土壤341亩,粮食亩产和社员收入都大大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这表明(     

    A.人民政府通过土改满足农民需求

    B.农业合作社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推广新式生产组织形式势在必行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 15、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写道:“曹魏翦弱藩戚,未几覆亡。晋室分兵八王,致乱尤速。晋以魏公族微弱,神器易迁,故委兵诸王,未几迭相攻伐,遂亡天下。”据此可知,西晋灭亡在于(     

    A.宗室诸王内战

    B.内迁民族冲击

    C.曹魏势力篡权

    D.农民起义打击

  • 16、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其主要原因有(     

    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②“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郑和下西洋远航

    ③明朝中后期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④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经营的跨太平洋贸易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 17、中国历史上,指南工具曾经被不断地发明、遗忘、再发明。《史记》记载黄帝发明指南车,却无造法传世;东汉的张衡重新发明指南车,也没有留下造法;三国的马钧再次重新发明;到了南北朝,造法失传,又有祖冲之尝试,想要重新发明。这一情况的出现是由于(     

    A.科技进步需要重复发现和研究

    B.中国古人秘技自珍不重视交流

    C.科技发展受制于社会经济水平

    D.科学知识缺乏有效传承和积累

  • 18、下图是1990—2017年四个经济体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     

    A.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促进了全球可持续发展

    C.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19、下列对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额简表所包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进口商品(部分)

    关税税额/两

    1843年前

    1843年后

    1858年

    棉花/担

    1.74

    0.4

    0.35

    棉纱/担

    2.41

    1

    0.7

    布(本色)/匹

    0.37

    0.1

    0.08

    布(漂白)/匹

    0.64—0.7

    0.15

    0.08

    大呢/丈

    1.24

    0.15

    0.12

    A.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海关

    B.以中国为中心的白银贸易网形成

    C.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

    D.沿海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

  • 20、服饰的变化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变化。如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不同时期的服饰变化,由图1到图2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

    A.国共关系的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性质变化

    C.革命道路的变化

    D.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

  • 21、2023年3月,在中国的斡旋之下,断交了7年的沙特和伊朗两国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美国则公开表示,沙特与伊朗之所以会谈判,是因为内部压力,而不是外部的因素。这表明(     

    A.美国失去了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基础

    B.大国博弈竞争影响国际关系

    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民族矛盾的和解

    D.全球命运共同体已深入人心

  • 22、七七事变后,涌现出《保卫卢沟桥》《八百壮士》《台儿庄》《法西斯细菌战》《祖国在呼唤》等话剧作品,晋察冀文艺工作者也创作了《把眼光放远点》《子弟兵与老百姓》《儿女英雄》《团结就是力量》《十六条枪》等作品。这些剧作(     

    ①激励了人民的抗战意志   ②反映了全国抗战的局面

    ③表达了停止内战的主张   ④控诉了日寇的残暴行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3、下图所示的饰板制作于公元前3世纪,出土于阿富汗地区,图案上方是希腊太阳神和月亮神,小亚细亚的“大母神”乘坐波斯样式的狮子战车,驭手是希腊的胜利女神,下边的多级高阶梯祭台则带有伊朗地区的祭台风格。由此可知(     

    A.多元文化的区域交汇融合

    B.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

    C.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

    D.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

  • 24、仰韶文化中期的阎村类型分布在河南省的中西部,以出土专门烧制用作二次葬葬具的“伊川缸”而著名。汝州洪山庙遗址有大型的集体二次葬发现,葬具上饰有面具、动物、植物、天体(日月)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形象。以上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等级制度的出现

    B.原始宗教的形成

    C.手工业比较发达

    D.生产生活的面貌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制度设计和后果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A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B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 26、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核心思想:“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 27、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 28、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 29、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 30、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31、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 32、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 33、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 34、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读图旨要隋结束了魏晋以来分裂割掘的局面。唐继往开来,开放进取,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同时,造就了博大恢弘的盛世王朝。

    问题导引观察《唐前期疆域图(669年)》,说说唐朝在669年时的疆域与汉、隋两朝相比,有哪些拓展?

  • 3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5大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请构建出一副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空坐标。

  • 37、概述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

     

  • 38、15世纪到17世纪被誉为欧洲大航海时代,哥伦布等航海家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地区。下图标出的四条航线中属于哥伦布的是

  • 39、明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