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器物的统一与使用,有利于促进秦国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旧贵族地位的提高
C.军队战斗力的增强
D.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业的重大革新是( )
A.轮船、飞机
B.汽车、飞机
C.火车、轮船
D.汽车、火车
3、“流水线生产”、“多媒体教学”、“提倡低碳环保”,这些现象主要反映出科技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C.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D.产生了新型工业部门
4、“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宣言》中“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成功实现的事件是
A. 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
C. 法国大革命
D. 十月革命
5、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 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B.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 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
D. 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
6、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英国得到香港岛②太平军定都天京③美国推出门户开放 ④日本旅顺大屠杀
A.④②①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7、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次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
A. 废藩置县 B.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技术
C. 实行义务教育 D. 向欧美学习
8、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在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为了使革命过渡到第二阶段,列宁( )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逐步地推进新经济政策 D.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9、历史学习要求“史论结合”,有四个同学围绕“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修复和发展”这一论点展开讨论。以下哪位同学列举的史实不能支持这一论点?
A.甲: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乙: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丙: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10、2016年11月,特朗普逆袭战胜希拉里成为美国新一届总统,掌握了美国的行政大权,并成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美国总统选举的方式和权利设计来源于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革命》 D. 《1787宪法》
11、下图为 1999 年发表的埱新闻漫画《北约的“新战略概念”》 ,该漫画反映的事件表明( )
A. 美国利用北约遏制苏联
B. “一超多强”的格局形成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受到挑战
D. 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建立
12、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农历四月,郑成功亲自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荷兰殖民总督在被围9个月后的1662年(清康 熙元年)投降,台湾宝岛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与发展
C.捍卫了国家主权
D.台湾成为祖国海防的保障
13、“由于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为此新文化运动提倡
A. 民主
B. 科学
C. 自由
D. 白话文
14、2014年3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国家主席习近平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台湾、澎湖群岛、钓鱼岛都在其中。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
15、山东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某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感悟山东历史”主题研学活动,选中了下列两处纪念地。请问这两处纪念地分别纪念哪位英雄人物?( )
A.林则徐林彪 B.左宗棠刘伯承
C.邓世昌李宗仁 D.李鸿章张自忠
16、音乐史上不朽之作《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喜欢的交响乐。此曲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里的“英雄”指的是( )
A. 伏尔泰 B. 华盛顿 C. 达拉第 D. 拿破仑
17、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民族遭到法西斯的迫害?
A. 阿拉伯人
B. 日耳曼人
C. 巴勒斯坦人
D. 犹太人
18、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他的代表作是
A.《论语》 B.《诗经》 C.《离骚》 D.《道经》
19、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
A.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法西斯势力崛起和猖獗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0、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开篇的场景雕塑为《井冈山会师》。此举主要说明井冈山会师(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21、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果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________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________,摆脱________和________的控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发起了________运动。___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____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冷战结束后,建立____,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____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___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________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________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________和________。
23、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_______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24、除去封建王公和土兵外,还有__________参加印度民族大起义。
25、学习中国古代史,首先要对各个朝代的更替有大致了解。下列王朝依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朝 ②西周 ③唐 ④元 ⑤宋
A. ②③①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⑤④
26、1848年《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3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__________。
27、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______”。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______”。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______,两极格局形成。
28、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后,英国政府取消了______公司的统治权,改为直接统治,直接统治还可以在殖民地________。
29、开普敦国际爵士音乐节在南非举行,这种反映了早期非洲裔美洲人的情感力量及旋律感的音乐最早诞生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初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30、1812年,____ 率军远征俄国,大败而归,三年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___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奴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31、清朝前期,我国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和黄岩岛(明清两代称之为“万里长沙”“千里石塘”)。近年来,周边国家不断挑衅,制造钓鱼岛事件、南海争端等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末清初,当时人民为保卫台湾主权采取哪一行动?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哪一举措来加强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清朝晚期,因为哪场战争台湾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
(2)清朝前期,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清政府在东北地区采取哪些措施?
(3)新疆是中国西北的门户,清朝乾隆皇帝时出现回部贵族叛乱;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和俄国觊觎新疆。面对种种危机,清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行动和管理措施?
(4)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时向奥巴马总统阐明了中方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中方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处理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以上历史知识,我们对钓鱼岛、南海问题应有什么认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丰十年(18年)的大转折終于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流的政治家”,知道中国所处的局势是数千年的变局,而且以积极的方式应付, 但“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
——蒋廷《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大转折”、“积极的方式应付”分別是指什么?结合所学说明“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的为西学至强的实效做了证明,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几十年间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步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中的“社会运动”是指?依据材料分析运动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清政府采取应对措施的共同因素?
33、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后期,秦国通过谁的改革逐渐强大起来?他在军事领域的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知道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成功改革有哪些?(举3例)
(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强大起来。请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在哪一年召开的?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至今的制度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四: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是________制被破坏。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写出材料二中“秦国变法”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基础。
(3)依据材料三,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并说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4)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请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