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梳理商鞍变法主要内容时列表如下,其中①处应填写
A. 奖励耕织
B. 确立县制
C. 严明法度
D. 统一文字
2、1863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开始施工。太平洋铁路开工修建时的历史背景是
A.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B.北美人民击溃英军主力
C.电力铁路在欧美国家出现
D.南北战争如火如荼进行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下列组织的成立,符合这一时代主题的是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世界贸易组织
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联合国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4、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科索沃战争由此打响。这表明( )。
A. 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D. 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宗旨发生改变
5、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纵观三次科技革命,下列各项属于科技发展负面影响的是
A.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
B.新的机器设备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
C.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D.煤炭、汽油等可燃烧能源的广泛使用,增加了空气中PM2.5的含量
6、“开怀大笑乔冠华,喜迎中国外交年”如图中,与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事件是
A.中美建交 B.中日建交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苏关系正常化
7、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水平,某校举行西方艺术研讨会,有同学引用了傅雷的段文字来评价某作品:“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美貌,你水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是对哪部作品的描述( )
A. 《最后的晚餐》 B. 《蒙娜丽莎》
C. 《向日葵》 D. 《罗密欧与朱丽叶》
8、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我们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这一过程中关键的历史事件不包括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一战 D.二战
9、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推动近代中国“人心的改变”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世界开始被连成一个整体开始于
A. 新航路开辟后
B. 西欧城市兴起后
C. 文艺复兴后
D.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1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B.指导了法国大革命
C.谱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战歌 D.标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12、近年来,美国与日本频繁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与日本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 召开华盛顿会议 B. 加入国际联盟
C.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 成立轴心国集团
13、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这一诗句描述的是( )
A.隋炀帝残暴统治 B.五代十国的政局
C.藩镇割据的危害 D.安史之乱的影响
14、《大国崛起》中说到:“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下列选项中与这些日本社会新现象出现关系最为密切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最本质的不同在于( )
A. 战争规模更大,人类损失更为严重
B. 亚洲、太平洋地区成为大战主战场
C. 促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6、十九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有重大发展。以下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①俄国农奴制改革 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马克思主义诞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的是
A.君主立宪制
B.奴隶制
C.农奴制
D.总统制
18、2019 年9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宣布,因乌克兰“电话门”事件,众议院正式启动对特朗普总统的弹劾调查。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总统与国会矛盾日益激化
B.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监督
C.众议院是美国权力中心
D.政党斗争导致国家分裂
19、下列是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约》的签订 ②萨拉托加大捷 ③第二届大陆会议 ④来克星顿枪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②④
20、1929 年一1932 年美国约发生2700次罢工,喊出“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甚至发生武装反抗斗争。许多知识分子主张学习俄国,这表明( )
A.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受挫 B.资本主义走向末日
C.仅工人和知识分子遭受危机之害 D.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受到重视
21、如果说________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牛顿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________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
22、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现状是“________”;世界格局朝着________方向(趋势)发展。
23、为克服分封制的弊端,秦朝建立后,在地方推行________,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统冶;元朝建立后,实行________,开创了省级行政区划的先例。
24、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1962年的________说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25、清朝雍正时期(_____________)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6、从繁荣到危机:时间、开始国家、规模:________年10月下旬,________股票突然下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________及整个资本土义世界
27、领导人物:________。
目的: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措施: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28、______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这是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9、“两司马光照史册”指的是司马迁编写的 和司马光编写的 。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2)世界上最早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世界贸易组织是哪年成立的?中国是哪一年加入这一组织的?你认为中国入世有何意义?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一
(2)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钱币一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一
(4)明代丝织业的中心一
33、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
(2)美国方式的创新之处是什么?这种方式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吗?为什么?
(3)日本法西斯专政是如何建立的?列举德国和日本的反人类罪行各一例。
(4)当今人类还将共同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恐怖主义等。为解决这些难题,各国人民应如何做?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赫鲁晓夫上台后,发现中央很难把全国20多万个工业企业集中管理好,力图改变这种管理体制。在没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情况下,最高苏维埃就决定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等几个中央部,其余下放地方。各部下放地方后,根据尽量有利于一地区企业协同生产、利用本地资源的原则,改革行政管理机构,如在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发达的乌克兰设立钢铁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在盛产石油的阿塞拜疆设立石油工业部……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没有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难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不仅如此,中央统一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同时,工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权力,厂长是工厂的主人,而工人仍然是被雇佣者,改革未能 激发起工人们的劳动热情,更不可能改变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状况。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 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 有预期那样高。但是,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1-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万吨, 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 303亿吨,增长近50y。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徐隆彬《赫鲁晓夫执政史》
(1)据材料一归纳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