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浙江湖州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B.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C.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D.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进一步加强

     

  • 2、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建军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武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广州起义

     

  • 3、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 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 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 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 电影《甲午风云》

  • 4、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

    志是(  )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锦衣卫   C. 设立军机处   D. 八股取士

  • 5、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台儿庄战役

  • 6、昆明护国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中段,属于与护国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纪念性建筑;护国桥与护国门、护国路均建于1919年,被称为纪念云南护国战争胜利的三大工程。始于昆明的护国战争,直接作用是

    A. 结束中国封建帝制

    B. 建立中华民国

    C. 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D.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7、200多年前,从一个岛国开始,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下列于这场“革命”的发明是(  

    A.飞机

    B.内燃机

    C.火车

    D.汽车

  • 8、<<开罗宣言〉会议中没有参与的国家有(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苏联

     

  • 9、就在莫斯科欢庆胜利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加横线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

    A. 一战、二战   B. 二战、中东战争

    C. 二战、冷战   D. 二战、科索沃战争

     

  • 10、根据右边材料,指出华盛顿的主要功绩(   )

     

    A组建第一支美国军队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

    D恢复国家独立主权

     

  • 11、汉武帝时期,嫁给乌孙国(在今新疆境内),被称为“万里和亲第一人”的是(  )

     

    A. 刘细君   B. 王昭君   C. 文成公主   D. 金成公主

     

  • 12、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A.设立参政院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创建常备军

  • 1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展,下列哪一成就不适合采用?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大庆油田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 14、山东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某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感悟山东历史”主题研学活动,选中了下列两处纪念地。请问这两处纪念地分别纪念哪位英雄人物?(  )

     

     

     

    A.林则徐林彪 B.左宗棠刘伯承

    C.邓世昌李宗仁 D.李鸿章张自忠

  • 15、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其中在20世纪中期的最主要特征是

    A. 对企业发展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 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C. 以国家力量干预社会经济

    D. 美苏之间实行冷战对抗

  • 16、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

    A. 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 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 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D. 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 17、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成果是(   )

    A. 通过了《共同纲领》

    B. 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18、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

    A. 电力的广泛应用   B. “蒸汽时代”的到来

    C. “棉花时代”的到来   D. “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 19、传说中,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请问该材料中的“他”是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尧

  • 20、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技术是(  )

    A. 基因工程   B. 海洋工程技术

    C. 新材料技术   D. 人类工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________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________共同体和________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________,大大加快了________的进程。

  • 22、2021年5月22日,农业科学家 ______ 的逝世令举国悲痛。因为在50年前,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 23、宋代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发达。南宋后期,______业兴起,__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 24、(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地点:莫斯科

    B.二战重要转折性战役发生地点:斯大林格勒

    (2)据图指出:德国东侵苏联的进攻路线有什么特点?

  • 25、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_______》的小说集。他的经典之作如《_______》、《_______》等,再现了法国 19 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 26、______年,欧盟成立。______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7、________》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由此,张謇提出了“________”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 28、万隆会议: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第一次________,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________的精神,被称为“________”。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________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________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________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

    (3)我国开始向杜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

     

  • 30、内战爆发:

    性质: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_革命。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战后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 32、指出英、法两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相似的根本原因。与英、法两国相比较,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何特殊性?

  • 3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从哪国爆发?它具有哪些特点?面对这个危机美德各自解决方案是?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阅读下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辉煌)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和瓷器換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近代的沧桑)

    材料三: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当代的复兴)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扬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两次出使西域,并为该通道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回答:“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请列举出两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