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湖北潜江高二(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普遍认同

    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 2、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在我国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图。从中可以得出,中国

    A.应允许民间投资实业

    B.需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C.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很高

    D.应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 3、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皇权受到制约

    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

    D.议会拥有立法权

  • 4、中国古代,“衣服有制”。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志。下列哪一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以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 5、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

     

    论据

    论证

    A

    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

    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

    B

    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

    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C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国家内外交困。

    D

    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

    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士人,又与南方士人相异。

    A.A

    B.B

    C.C

    D.D

  • 6、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皇帝任命波斯人担任行省总督,总督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人选由皇帝亲自从王室或贵族中挑选。但是西里西亚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诸侯仍保留了统治权,帝国王室从来没有派遣总督到那里进行统治。从中可以看出,波斯帝国(     

    A.行省总督与地方诸侯相互制约

    B.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

    C.地方诸侯的统治威胁中央集权

    D.统治没有固守僵硬的管理标准

  • 7、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 8、1883—1907年,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由800万英镑增加到3000万英镑。正因如此,1882—1914年埃及的经济被称为“农业经济专业化”时期。英国驻埃及领事克罗默说英国对埃及的政策首先是要求埃及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从英国进口棉织品。这反映(     

    A.全球化生产分工的发展

    B.埃及农业经济的专业化

    C.经济殖民的进一步强化

    D.国际贸易持续不断发展

  • 9、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六朝定都于南京。三国东吴时,南京已有宫廷和少数富贵人家在重要节庆张灯结彩的现象,彩灯多山织锦制成。南朝时,南京每逢岁时节庆便呈现“灯火满市井”的盛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贫富差距的缩小

    C.纸张用途的扩展

    D.市坊格局的改变

  • 10、史学家范文澜在论述周代井田制时说道:“经授土授民以后,土地臣民名义上仍是王土王臣的一部分,事实上授土授民的人有权割让或交换,等于私有了……领主们的所有权,天子是不该无故侵犯的。”其意在说明周代井田制(     

    A.弱化了宗族内的凝聚力

    B.成为分封制瓦解的根源

    C.蕴含着土地私有的成分

    D.动摇了周天子统治基础

  • 11、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人认为东方民族是劣等民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却说,中国文化建立在比西方更人道、更文明的观念基础上。不安定和好斗造成罪恶,使生活充满了不惬意,西方变得更为堕落。这表明

    A.“一战”引发西方较为客观地反思东西方文明

    B.当时贫穷悲惨的中国人的生活却比西方人幸福

    C.西方学者否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

    D.西方学者因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而抛弃西方文化

  • 13、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这折射出

    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

    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

    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 14、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威力巨大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15、1971年5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还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这一政策(  )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

    B.巩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

    C.增强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

    D.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6、谈到电视的发明使用和影响:有学者认为,它导致了第二次重大信息革命,因为电视和出版物不同,它以动代替静,以具体代替抽象,以形象化代替概念化;它能把同一信息在同一时间传播到亿万人中去。该学者意在强调

    A.电视成为一种使用最普遍的传播工具

    B.世界各地不受阻隔地同时收看到同一电视节目

    C.电视的信息传播能力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D.作为互动媒体的电视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17、《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 18、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19、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1762年清政府在西域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代(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管辖

    D.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 20、汉代钱范被誉为“万钱之母”,下图为东汉五铢钱的铜质钱范,其出现的重大意义在于

    A.成为后世铸造工艺的典范

    B.极大提高了钱币铸造效率

    C.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D.确立后世铜钱的基本范式

  • 21、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 22、公元前445年,罗马的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公元前326年,彼特留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罗马的这些法案

    A.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B.有助于缓和共和国的矛盾

    C.保护了广大奴隶的利益

    D.促使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 23、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 24、下表是《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总体趋势是唐宋以前提高较快,唐宋之后趋于停滞

    B.东晋南朝亩产下降是因为生产工具长期得不到改进

    C.唐代亩产较秦汉提高得益于精耕细作技术发展

    D.明清亩产量提高是因为海禁与抑商政策的成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背景【知识点160】

    (1)____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____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____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一战充分暴露了____的内在矛盾,部分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 26、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点155】

    (1)报刊业:维新派(《____》《国闻报》)、革命派(《____》)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电影:____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 27、兴起【知识点142】

    (1)____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____》),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1916年底,____就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_______等。

    (4)《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____成为主要活动基地。

  • 28、背景【知识点141】

    (1)____时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____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____的逆流。以____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 29、经过

    (1)爆发:武昌首义【知识点136】

    ①时间:____年10月10日   ②革命后形势: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但封建________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137】

    ①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成立,定都____,以____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____年为民国元年

    ②政权性质:____政府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识点138】

    ①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____,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B.规定了国民的____权利一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C.确立了____的政治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D.实行____制——限制____权利,防止专制独裁②性质:中国第一部____性质宪法。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____制度的灭亡和____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4)清帝退位:____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灭。【知识点139】

    (5)失败:1912年3月,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四)国民大革命(________年)

  • 30、时间: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________年)

  • 31、政府角度

    (1)晚清时期(1840—____年)

    (2)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中华民国时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____政府时期(1912.1—4月)、____时期(1912—1927)、____时期(1927—1949)

  • 32、主要活动【知识点114】

    (1)创办____: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

    ________、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2)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旗号,创办____、开平煤矿、

    ____

    (3)创办近代____:先后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____,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 33、国共合作

    (1)条件【知识点166】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战线;②国民党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____

    ____的指导

    (2)标志: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知识点167】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知识点168】

    (4)新三民主义【知识点169】

    ①背景:孙中山从____的胜利中看到希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②内容

    A.____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____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____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③评价

    A.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的革命目标基本相同,成为国共合作的________时期的旗帜

    B.局限性:仍然没有超出____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 34、全民族抗战(1937—1945年)

    (1)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86】

    ①重大战役:

    A.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____,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B.1937年9—11月,国民政府组织____,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八路军取得____,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1938年春,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其中的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②结果: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____,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年,广州、____失守后,抗战进入了____阶段

    (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基本史实:

    A.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____路线;B.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____,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C.1937年9月,____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____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D.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E.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发动____,主动出击日军;F.领导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②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和团结抗日力量采取的措施

    A.开展____运动   B.地主____,农民____

    C.实行____政权   D.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选制。

    (3)境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确保____公路。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840年

    185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25

    22

    25

    25

    21

    7

    7

    8

    10

    11

    8

    8

    10

    9

    12

    9

    11

    10

    11

    8

     

     

    ——摘编自宋則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上)

    上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情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 36、(一)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1)将下列“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重要时期

     

    制度创新

    1)秦朝

     

    A:科举制度

    2)两汉

    B:金瓶挚签制

    3)隋唐

    C:郡县制度

    4)清朝

    D:刺史制度

     

    (2)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D)“儒表法里”;(E)“格物致知”;(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G)“杯酒释兵权”。

    类别

    重要史实

    政治智慧

     

    思想贡献

     

    科技发明

     

     

     

  • 37、【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 弹(330 万吨 TNT 当量)实验爆炸成功。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 了 2 年零 8 个月,比美国少用 4 年半,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

    于敏,1926 年生,中科院院士。1949 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任助教,1960 年 开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突破中,率队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的完整设计,起了关键 作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2015 年 1 月 9 日,获得 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 500 万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展核武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于敏院士颁奖的意义

     

  • 38、祖宗之法

    材料一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1130—1200)《朱子语类》

    问题:

    1本朝之法指的是什么?是在怎样形势下出台的?

    2本朝是如何做到兵也收了的?

    3)范祖禹和朱熹对于宋代的祖宗之法评价为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98

    1600年

    29.2

    19.9

    600

    908

    1700年

    22.3

    22.5

    600

    1033

    1820年

    32.9

    23.6

    600

    1245

     

     

    ——数据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6至19世纪初(约明正德到清嘉庆年间),中国执世界经济之牛耳,早期的工业化得到长足发展,海外贸易长期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加快走向衰败,与西欧、北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

    材料二在十五六世纪的明朝中期,白银终于取代了明朝政府原来法定的“大明宝钞”,成为通行的主要货币。……白银之成为主要通货,是商业繁荣,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远距离贩销的结果。

    由于商业的繁盛,16世纪下半叶,货币不足以支付商货的交易,政府不得不加大铜和银的生产。但明中叶国内白银产量也只有二三十万两,不足以应付市场流通的需要。而恰在此时,美洲的白银来到中国。……据估计,在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130年时间里,从南洋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加上中日贸易而运入的日本白银,中国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的规模。(注:到19世纪初,尽管中国大量进口鸦片,导致白银外流,但由于美国商人用银购买茶叶等物,白银仍净流入中国)这必然促进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至19世纪初中西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态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中国海外贸易长期顺差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