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广西贺州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

    B.汝岂得自由        古今意义相同,不受限制

    C.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诗中指挨在一起   今义:主要指运输事业

    D.便利此月内     古义:吉利     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

  •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形影相  吊:悼念 北海虽  赊:远

    B.臣微志  听:听任,准许   《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C.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彭泽之樽  凌:超过

    D.谁悲失路之人  失路:迷路 盛筵难  再:又一次

  • 3、下列各项中对诗歌作品的赏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颔联写诗人所见,颈联写诗人所闻,皆以动写静,映衬出诗人在门阀制度压制下的孤独苦闷之情。

    B.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成分很浓的抒情诗,诗人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写作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

    C.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点明了自己忧思的原因。

    D. 《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兴手法,借对水流的动态描绘,曲折表达了诗人因社会不平而产生的激愤难抑的心情。

  •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终葬汝于先人之(墓地)   不所怙(知道)   故舍汝而旅京师(谋生)   其又何(怨恨)

    B. 东山而归(向)   山人而告之(斟酒)   予乃衣而上(提)   故且怠(疾病)

    C. 其色惨淡,烟云敛(弥漫)   志气日益微(神志,精神)   有动于中,必其精(动摇)   乃其一气之余烈(余威)

    D.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焉尔(天性)   名我当(本来)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计划)   不抑耗其而已(果实)

  • 5、在古诗词中,有的诗句为了押韵,或者为了协调平仄,或者为了强调,往往要颠倒语序。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语序正常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B.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魂

    陈国炯

    老头蹲在名茶市场两排店面连廊口,面前放着一个竹藤编织的方形箱子,像以前剃头匠的工具箱那么大,竹藤箱内铺着一层糊蚕簟的纸,纸上放着嫩绿的茶叶,大约三四斤的量。卖茶的、买茶的来来往往,从老头面前走过,有看他一眼的,也有不看的。有一个比老头小十多岁的小平头在老头面前晃过来晃过去,看看老头的茶叶,也看看老头的人,偶尔会与老头搭讪几句,但不提买卖茶叶的事。

    这时,走过来一位年轻人,说想买几斤茶叶自己喝。问老头,你的茶叶是自家产的吧?老头笑笑说,你这话等于没问,谁会告诉你不是自家产的?年轻人听了老头的话,觉得讲得在理,也觉得老头有点倔劲。年轻人遂问老头:“茶叶多少钱一斤?”老头说:“一千二百元一斤。”年轻人觉得老头疯了,目前市场上的茶叶最高是六百元一斤,老头的茶叶居然要比市场最高价高一倍。但年轻人想老头的茶叶估计农药打得少,应该会比茶叶铺里的茶叶绿色环保,于是与老头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九百元一斤商定。

    小平头见年轻人要买老头的茶叶,投去赞赏的目光,对年轻人说:“你好眼力,识货。”年轻人听了小平头的话不以为然,说:“这茶在树上长的,锅里炒的,会有什么特别,我只是看他年纪大了,蹲了这么长时间,累了,才买他茶叶的。”老头听了年轻人的话很不高兴,装茶叶的手僵在那里,很快又把刚刚装在纸袋里的茶叶倒回竹藤箱内。老头对年轻人说:“不卖了。”搞得年轻人一愣,不明原因,还以为老头嫌卖低了。年轻人说:“给你加一百。”老头说:“不卖,加一千也不卖。”年轻人悻悻地走了。

    小平头看得急了,劝老头还是卖吧,不必赌气。老头不急,淡淡地笑笑,依然蹲在竹藤箱前,看看市场内熙熙攘攘的人流,也看看自己的茶叶。

    又有人来看老头的茶叶,有的还他三百元一斤,也有的还他四百元一斤。老头不卖。

    临近中午,老头的茶叶仍然没有卖掉,小平头递一支烟给老头,老头接了,点上,然后问小平头:“你想买茶叶?”小平头吐一口烟雾,说:“你的茶叶的确是好茶,但我买不起,我连一般的茶叶也买不起,但我喜欢茶,我只能到茶市来看看,饱饱眼福。”

    老头打量一下小平头,不问为什么连普通的茶也买不起,人家的痛处老头不会去碰。老头遂说:“你真能看出我的茶叶好?”

    小平头没有回答老头的话,而是双手十分恭敬地捧起竹藤箱,细细地打量,又用鼻子嗅嗅茶叶,十分陶醉地啧着嘴,“好茶好茶”地赞叹着。小平头问老头:“能否让我冲泡一杯?”老头说:“拿去泡吧。”小平头小心翼翼地从竹藤箱里用拇指与食指捏了一撮茶叶,放入自己随身带的透明玻璃杯内,就近走进一家茶叶铺,向老板娘要来一只热水瓶,走到老头面前,将热水缓缓地注入杯内。立时茶香飘逸,馨馥若兰;汤色清澈明亮,叶片嫩绿匀齐,一个个芽尖直立,栩栩如生。小平头看得眼直了,又用鼻子嗅嗅,轻轻品啜茶汤,顿感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小平头微闭双目,享受着世间少有的茶味,自言自语说:“此茶必产于高山之巅,又居于水旁,此水非一般小溪的半活水,更不是山塘水库的死水,此水必是活水,是常年流动的泉水。”

    老头听了小平头的话,投去赞许的目光。小平头也从老头的目光中读出了自信,继续说:“此茶长年被雾气笼罩,此雾非天上之雾,是泉水中蒸发出的水雾,寒冬不冷,酷暑不热,此茶常年在温润中生长发芽。”小平头又轻啜一口茶水,擎起茶杯打量着,说: “此茶你采摘于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水分不重,又没有太烈的阳光灼晒,因此显得温润清口。”老头听得呆了,不说话,呆呆地看着小平头,小平头又打量了一下杯中茶,继续道:“你对青锅、回潮、辉锅每道工序严格把控,‘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的技艺使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此茶品味上乘,即使名闻遐迩的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也无法与你的茶相提并论。”小平头忽然发出一声轻叹,说:“但此茶也有一个瑕疵。”

    老头听得似痴似醉时,忽然听到小平头的叹息,并说此茶还有瑕疵,惊问道:“什么瑕疵?”小平头说:“此茶炒制好后,不是放在竹簟之类竹器上,而是放在木器上,这木器还是松木板做的,稍稍消损了茶魂,但不伤大雅,仍是好茶。”这下老头把小平头当神看待了,他家用的畚斗的确是用松木板制作的,每次炒好茶后,先把烫手的茶叶放在畚斗里冷却后,再装入塑料袋里封存。

    老头听完后对小平头露出崇拜之色,惊呼道:“你是茶神。”小平头听了老头的话,摇摇手谦逊地说:“不敢不敢,只是喜欢茶,爱研究而已。”遂捧着茶杯准备离去。

    小平头即将消失时,老头大声说:“请留步!”老头把已装入塑料袋里的茶叶送到小平头面前。小平头一脸惊愕,略显愧色地说:“我虽识得你的茶是世间极品,但我无力购买享用。”接着不无感慨地说:“你刚才应该卖给那位年轻人,只有他有买你茶的实力。”

    老头又显得有些倔劲地说:“只有你识此茶,才有缘享用此茶。”说完,老头将装有茶叶的塑料袋塞到小平头手上。这下小平头呆了,嘴大张着,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选自《安徽文学》2020年第一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的“老头”盛放茶叶的竹藤箱十分简陋,与后文老头卖茶时要价高形成对比,这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比老头小十多岁的小平头在老头面前晃过来晃过去,看看老头的茶叶,也看看老头的人,偶尔会与老头搭讪几句,但不提买卖茶叶的事。”小说一开头的安排可见匠心,既刻画了人物形象,又为后文情节做好了铺垫。

    C.“老头”“不问为什么连普通的茶也买不起,人家的痛处老头不会去碰。”这表现了“老头”的淳朴善良,对别人的尊重。

    D.小说借“小平头”之口来突出“老头”的茶叶聚天地灵气,香气馨馥、汤色明澈、回味甘润等特点,以此来表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2作者在塑造“小平头”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小说中的“老头”不愿把茶卖给愿意出高价的年轻人,却把茶送给无力购买的“小平头”,这是为什么?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红楼梦》中的俗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____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而修建的。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1)陆游的《书愤》中追述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越中览古》中表达与《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似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鱼我所欲也》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

    B.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荷花,诗人轻摇团扇,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米。

    C.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D.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

    【2】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

    (注)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C.《诗》即《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首诗,又称“诗三百”。

    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中“宰”为第一种含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B.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确实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

    C.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不被接受,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

    D.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尖锐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人品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坚持教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冯骥才说,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倒计时地数着数字进行新年狂欢,而是静静地“守岁”,“守着只有在这一段时间才能看见来去匆匆的生命时间的珍贵”。

    从前过年是一家人在一起做团圆饭吃团圆饭,一起守岁,放鞭炮,到长辈家里拜年,有压岁钱……现在过年除夕夜看春晚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大餐,看春晚寓意吉祥团圆,幸福快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时带上家人外出旅游,踏上新年之旅,过一个在路上的春节。

    对过年方式的这些变化,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