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夏吴忠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长者   人君当神器 B.斯亦伐根求木茂   膏泽斯民

    C.下愚,知其不可   欲强聒 D.根不固求木之长   况于明哲乎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孟子》属于子部,《汉书》属于史部。

    B. 《炮兽》节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作者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除《战争与和平》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永别了,武器》等。

    D.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编撰的一部科技著作,传到西方以后,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但是,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①  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②  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李白的名诗《早发白帝城》,过去有人认为是李白早年出川时作,③  经过后人的考证,发现此诗是写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之后。④  我们就知道诗中反映的是他重获自由的欢快之感,⑤  他早年出川时的少年豪情,更不⑥  是一首记行的山水景物诗了。

     

    A

    所以

    /

    而不是

    单单

    B

    /

    因此

    后来

    这样

    不是

    仅仅

    C

    同样

    因此

    于是

    而不是

    /

    D

    所以

    /

    于是

    不是

    单单

     

     

    A.A B.B C.C D.D

  • 4、下列四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

    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潄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③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④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李白 ④宋玉

    B.①辛弃疾 ②李煜 ③曹操 ④屈原

    C.①苏轼 ②李煜 ③曹操 ④宋玉

    D.①辛弃疾 ②李清照 ③李白 ④屈原

  • 5、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___________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___________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___________。

    A.驱逐             纷纷             回复

    B.驱逐             竞相             回敬

    C.追逐             纷纷             回敬

    D.追逐             竞相             回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与崇尚天籁的道家和主张非乐的墨家相比是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歌唱是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即使困厄如在陈绝粮,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绝。音乐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他内心的情怀。音乐使孔子用感性的方式认知世界,用审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

    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

    “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

    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也是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一提到正礼,总会有人把它与简单机械的复古联系起来,仿佛孔子总在想以一己之力,紧紧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其倒退到西周时代。其实不然。孔子对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评态度的。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一方面礼崩乐坏,另一方面复兴礼制的呼声四起,特别是理性主义、辩证思想的集中出现,为春秋士人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和超越提供了历史依据。

    在孔子看来,揖让周旋、羽龠钟鼓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内在的文化精神。礼乐的精神实质不是强加于人的外在规定,而是主体在践习礼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人格提升和审美愉悦。礼是知行合一的个人践履,乐是行有所得的内在愉悦。由此而来,乐不再仅仅是礼之用,而且是发展成为礼的内在精神。因而,孔子复礼必重正乐,两者同样不可或缺。

    孔子是第一个指出音乐美学功能的人,他说,如果没有音乐,礼的仪式就会显得质朴无文。孔子所说的文,是包含了审美的,没有文,也就没有审美,没有音乐参与的礼是素的,是不文的,也就是不美的。美是音乐非常重要的功能,所以无论是评价《武》乐的尽美,还是《韶》乐的尽善尽美,美始终是孔子关注音乐的重要视角。乐之于礼的功能,是礼在形态世界中美的呈现。

    (摘编自赵玉敏《孔子与音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爱好高雅音乐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孔子升华了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

    B. 孔子的正乐提倡雅乐精神,主张让当时的音乐秩序回到《诗》的乐章和音律中。

    C. 孔子认为,礼乐的外在规定不重要,内在文化精神才重要,复礼必重正乐。

    D. 正礼与机械复古不是同一概念,孔子正礼但也对泥古不化的做法持反对意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比较的角度来阐释孔子是资深雅乐爱好者,并举例证明孔子是一位歌者。

    B. 文中从两个维度分析“乐坏”的表现,接着指出“乐坏”的实质并论证了孔子的文化使命。

    C. 在论证礼与乐的关系时,文章先分析乐的文化功能,然后分析乐的审美功能。

    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以“孔子是第一个指出音乐美学功能的人”再次强调孔子是歌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在陈绝粮而弦歌不绝说明他与道家和墨家对音乐作用的看法有本质不同。

    B. 雅乐精神的失落表现在礼与乐的分离上,孔子认为礼与乐只注重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对。

    C. 孔子始终关注音乐蕴含的审美特质,表现了孔子对音乐审美功能的高度重视。

    D. 孔子评价《武》《韶》是从音乐美学角度出发的,强调二者音乐审美上的完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将读者从眼前苦闷的现实带回对早年军旅生涯的回忆。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创造出一个成语,既写出了女主人公吃苦耐劳的品格,也抒发了她的怨愤和凄苦。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下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二句从感慨个人的离别之苦,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2)《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作者的打扮,同时还一语双关,表现了作者在挫折面前坦然处之的态度。

    (3)诗词讲究借鉴,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意相近。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赵国老将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

    (5)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_______________”,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贴在地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里曾子针对追求社会人生事业过程中可能将遭受众多的困难挫折而鼓励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对当今的我们仍有积极意义。

    (3)《三峡》中写夏天水流湍急,航路被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以雕刻为喻,正面强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才会有所成就。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落木窸率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白然环境烘托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两句由景入情,自然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追忆。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   表现其雄壮之美。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   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可爱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短暂学习比整天空想收获更大的道理。

    (2)《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互相联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孟浩然①

    李  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②,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③,迷花不事君④。

    高山⑤安可仰,徒此揖清芬⑥。

    注:①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诗中孟夫子指孟浩然。②轩冕,荣华富贵,仕宦。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④事君:侍奉皇帝。⑤高山,即“高山仰止”。⑥清芬,清高,芬芳。

    1诗中的第二联一“弃”一“卧”可谓形象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妙处。

    2结合对最后一联的理解,谈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1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2早承厥考①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3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②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4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5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厥,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 孥(),儿女。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有竹所者   :拜访

    B. 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C. 子华官翰林   :捉拿等到

    D. 先生复推其半赡弟   :用来

    2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

    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这晚辈若不继续增进,家学就要没落了

    B. 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靖节、林和靖相比,没有比不上的

    C. 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

    竹轩先生很少在家塾里教弟弟学习,而长期带他到各地去游玩

    D. 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魏瀚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去陪伴竹轩老先生散步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 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C. 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D. 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4请将第四段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

    5第二段说竹轩先生“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请根据文章,分条概述竹轩先生在“业”方面的成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小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