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
B.“平旦、晡时、夜半……都是古代表示时辰的词语。《孔雀东南飞》中也有许多涉及到时辰的句子,如“鸡鸣外欲曙”“寂寂人定出”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后。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七音。“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中的“变微”是微的变调,声调悲凉;“慵慨羽声”的“羽”,声调平和。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中的“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化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B.胁息然后带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谨上为凿一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思厥先祖父
C.既然已,勿动勿虑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强:强迫
仁之端也 端:萌芽或发端
B.无是,馁也 馁:空虚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
C.其横逆由是也 由:遵循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加
D.暴之于民而受之 暴:显
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承袭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惟兄嫂是依 B.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夫晋,何厌之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严济慈
半个世纪前的一天,法国巴黎的市民从当天的报纸上看到一个十分醒目的消息:昨天,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作为新当选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了科学院院士例会。按照老规矩,新院士第一次参加例会,要宣读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夏里·法布里教授没有宣读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了在他指导下的一位中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的论文。教授自豪地告诉与会者,这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由于出色的研究成果,将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荣获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巴黎的报纸还刊登了夏里教授和这位中国年轻科学家的大幅照片。这一消息使巴黎人惊奇异常,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而今天,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要知道,即使是法国科学家,要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也是不容易的。
这位令巴黎人大吃一惊的中国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
严济慈出生在浙江东阳县的一个小村庄,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7岁时,进入严家祠堂的蒙馆读书,读四书五经,但他对那些艰涩的圣贤之言没有兴趣。有一次,父亲到杭州去办事,无意中在一个书摊上发现一本《笔算数学》,便买回来给了严济慈,严济慈高兴极了。当时,村子里谁也没有学过高深的数学,也找不到可以请教的老师。严济慈硬着头皮自己“啃”,硬是“啃”下了这本书。
13岁时,严济慈考上了浙江东阳县立中学,成绩是所有考生中最优秀的。家里省吃俭用,把这个“严家几辈子才出的读书人”送进了中学的大门。严济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刻苦用功,每学期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
这年夏天,他来到省城杭州报考大学。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他决定报考离家最近的南京高等师范,因为师范不仅免交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在等候发榜的日子里,有一天,他看见南京河海工程学校张贴的招生告示,心想:反正没事,不如再去考考看。于是,又报考了河海工程学校。
不久,考试揭晓,严济慈两所大学都考上了,而且名列全省第一。这一来,轰动了杭州城,也迅速传到他的家乡东阳县。为此,浙江省教育厅把东阳中学列为全省的重点中学。
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严济慈远涉重洋,到法国留学,把目标选定在著名的巴黎大学理学院。按校规,20多门主课,考试通过一门即可得到一张文凭,考取3张文凭就可毕业。但由于课程艰深,考试繁难,考取一张文凭并非易事,不少学生在校多年,一张文凭也没拿到。
巴黎大学一年举行两次考试,严济慈刚入学时,正好赶上夏季考试,他虽然没在巴黎大学上过一天学,却决定参加数学考试。这次勇敢尝试的结果,成绩优等,使他一进校就获得了第一张巴黎大学的文凭。
巴黎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也有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严济慈对这一切不为所动,每天从下榻的旅馆,到教室,到图书馆,到实验室,四点一线,从不偏离。一年之后,夏天的考试又来临了,严济慈以惊人的记忆力和扎实的知识功底,通过了3门主课的考试,夺得了3张文凭,这是巴黎大学的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获得硕士学位以后,严济慈在巴黎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的著名实验室工作,研究当时物理学的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压电效应)。面对难题,他除掉不能再减少的睡眠,分分秒秒都用来研究,最后终于成功了。他的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形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夏里教授在第一次出席科学院院士的例会时拿到会上宣读,轰动了巴黎。
(摘编自《中外著名科学家小传》,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文章的开头,法国报纸刊登消息,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作为新当选的法国科学院院士,他在科学院院士例会上宣读论文。
B.在巴黎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这令他们非常惊愕。
C.严济慈出身农家,他对古代经典作品没有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笔算数学》,他靠自己的“啃”,读通了这本书,表现了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刻苦钻研精神。
D.严济慈抵御住了巴黎的名胜古迹的吸引力和巴黎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每天在旅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穿梭,从不偏离,才有后来“夺得了3张文凭”。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奋聪明,更看到了爱国精神。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夏里·法布里教授打破惯例,没有宣读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严济慈的论文,轰动巴黎,这表明法国人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偏见。
B.“这年夏天”这个自然段,严济慈先后报考南京高等师范和河海工程学校,使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C.严济慈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留学法国,以优异成绩考人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一年后连续通过3门主课考试,获得了3张文凭。
D.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严济慈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经过艰苦努力,课题研究取得成功。
【3】这篇人物小传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陶潜《饮酒》)
(2)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5)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9、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1)陆游的《书愤》中追述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运用起兴的手法,与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表达感情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越中览古》中表达与《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似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以比喻的手法描写秦人弃置珍宝如弃石头瓦砾的两句是“_____,_____”。
11、请补充下列诗句。
①秋月照层岭,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答柳恽》)
②_______________,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③柔条纷冉冉,_________________。(遭植《美女篇》)
④日暮风吹,_____________。(吴均《青溪小姑歌》)
⑤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⑥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⑦皎皎云间月,____________。(陶渊明《拟古》)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其中点明写作《师说》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的惨败,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也要有所凭借。
13、选篇理由:王昭君,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为了和平远嫁他乡。《明妃曲》与课文《氓》同样是写女性,一位深明大义、忍辱负重,一位勤劳善良、果断决绝。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王昭君,又予其以“黄金杆拨”为标志的豪奢生活,可谓胡恩深矣。
B.只可惜单于不解风情,王昭君只有琵琶弦上说相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C.留北的侍女听了垂泪,南归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哀情感人至深。
D.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
【2】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千余石平其价予民。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B.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C.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D.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2】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一种文体。本文属于一篇杂记,杂记这种文体在古代散文中兴起较晚,内容较为驳杂,可以记人记事。
B.熙宁八年:古代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这里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C.资政殿:北宋皇宫中用于藏书和理政的宫殿建筑,也用作宴殿和讲习之所。文中资政殿大学士是宋朝的一种官职。
D.科条:本文中的“科条”指法律条文,如《旧唐书·代宗纪》记载:“设令廉耻守分,以奉科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赵公到任前,越州已经遭遇了大旱灾。对此,他发文全面了解灾情,了解官府存粮和民间可筹集的粮食数量等情况。
B.按旧例,地方上救济粮仅发放三千石,而赵公却有突破常规的做法,通过各方筹措,总共免费发放了四万八千余石救济粮。
C.文章中心事件是“救灾”,但作者先介绍救灾前的准备工作。这样处理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也为后人救灾提供借鉴。
D.作者写作目的不在于为赵公个人树碑立传,而是为了号召其他官吏“有志于民”“推公之所已试”,体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2)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5】请结合全文分析赵公救灾取得成功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封面,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的封面,不仅印有书名、编著者和出版者的名称等实用信息,更因编著者精心甄选的图片而具有丰富的意蕴。人教版必修教材共有五册,编者设计封面时为必修一至必修五选择的图片依次是黄河、长江、长城、大海、雪山。
为什么选择这些图片?它们的顺序可否调换请根据你的感触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