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肃酒泉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皂罗袍)这支曲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支曲子借姹紫嫣红的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

    B.“朝飞暮卷”形容轩阁的高旷,源自王勃的《滕王阁》:“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对丽娘乘坐画船游玩时所见的园中春景的描写,表现了丽娘生活的无聊与苦闷。

    D.“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是对绚烂春景的惊讶与赞叹,也是对辜负美好春光的遗憾,是对美好青春无人赏识无人陪伴的深沉的哀怨。

  • 2、“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 《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 《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 3、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 )

    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直夜溃围

    A.项王乃复引兵而

    B.泊沙洲

    C.良庖更刀

    D.歌夜弦,为秦宫人

  • 5、对下列对联所涉及行业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味招来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餐馆

    B.万里星斗心胸里,十二时辰手腕间——钟表店

    C.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浴室

    D.虽云毫末小技艺,却是顶上真功夫——理发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孟之道的当代价值

    孔孟之道在绵延发展的2000多年中,从真实的普通人到睿智的学者,从一家学派的始祖到整个中国思想界的旗帜,再到东方精神文化的领袖和代表,最终成为标志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其时代的价值在一次次变化、丰富和提升。

    从历史上看,儒家学说面对的每一次危机,都是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创新的机遇,也是与其它宗教、思想进一步融合交流的时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并称显学,二者既有差异,又有交融。汉代儒家虽然获得了正统地位,但由于佛教传入、道教勃兴,相关影响几乎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儒家学说已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以至在魏晋时期儒学已经变异为“玄学”,杂糅了佛道的许多内容和方法。历经隋唐五代数百年的三教争衡与合一的探索,儒家的正统地位由于韩愈、李翱等人的改造,才在容纳吸收佛道诸家之长的基础上为宋代理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从宋元开始,经过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努力,儒学才通过数个转机达到了自我完善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境界和目的。可见,儒学本身是有自我调节和不断完善的机制和系统的。

    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界、学术界在“保种强国”的压力下,将中国贫弱挨打的原因归结于孔孟之道的所谓“陈腐与僵化”,于是有了“打倒孔家店”,将素有“人本”和“求实”传统的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的所谓进步思想对立起来,而且一对立就是一百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孔子及其儒家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毁坏,面对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儒学的影响和地位每况愈下;而当我们在毫无顾忌地舍弃儒家传统思想的时候,位于传统儒家文化圈内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却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创造了奇迹。一个世纪以来,儒家思想只能伴随贫穷落后的判断受到了颠覆性的质疑。其实,历史上在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和机关算尽的军事谋略家的行为宗旨中,儒家思想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多元文化东方思想的主要代表,孔子的思想重新赢得了世人的关注和尊重。

    作为非强硬地解决冲突的思想和方法,儒家思想在解决当今世界重重矛盾的现实问题时有着多方面的经验和理论。通过对话、包容,追求平衡、和谐,减少冲突、战争,孔孟之道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和人类永恒追求的伟大理想,是与世界其它伟大的思想源泉并行不悖、并极具特色的系统理论。其最初即建立的开放、创新、宽容、接纳的发展机制,不仅使其数千年不衰,并能得到时时出新、自我完善的理想效果。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其基本走向和共同目标是“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中,儒家思想应该与其它文明共存,共同支撑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数千年,只是人类历史的一瞬,许多当年孔子、孟子关注的问题至今还是倍受关注的重大问题。这说明在早熟的中华文明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文化是有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和“温故知新”的发展思路的。对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展开研究和宣传,真正认识其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其具有原创精神的智慧和资源,为当今的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历时2000多年的社会实验,如此不仅能给中国的发展垫厚根基,也将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参照。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孟之道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其时代的价值在一次次变化、丰富和提升。

    B.从历史上看,儒家学说面对的每一次危机,都是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创新的机遇,也是与其它宗教、思想进一步融合交流的时机。可见,儒学本身是有自我调节和不断完善的机制和系统的。

    C.其实,历史上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和机关算尽的军事谋略家,都受过儒家思想的影响。

    D.孔孟之道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和人类永恒追求的伟大理想,它与世界其它伟大的思想源泉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2下面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列举了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时期、隋唐五代、宋元时期与其它宗教、思想进一步融合交流,是为了说明儒学本身是有自我调节和不断完善的机制和系统的。

    B.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界、学术界将素有“人本”和“求实”传统的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的所谓进步思想对立起来,而且一对立就是一百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孔子及其儒家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毁坏:这促使了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儒学的影响和地位每况愈下。

    C.文章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了儒家思想在20世纪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D.除了首尾两段,文章基本上是以时间顺序来论证孔孟之道的当代价值的。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佛教传入、道教的勃兴,对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至在魏晋时期儒学已经变异为“玄学”,杂糅了佛道的许多内容和方法。

    B.孔孟之道素有的“人本”和“求实”传统的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的进步思想是对立的,它的陈腐与僵化造成了20世纪初中国的贫弱挨打局面。

    C.作为非强硬地解决冲突的思想和方法,儒家思想主张通过对话、包容,追求平衡、和谐,减少冲突、战争,这应该成为解决当今世界重重矛盾的现实问题时主要经验和理论。

    D.对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展开研究和宣传,真正认识其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其具有原创精神的智慧和资源,如此不仅能给中国的发展垫厚根基,也将促进世界文明的巨大进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江山如画,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9、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2)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 10、填写下列名句

    (1)《阿房宫赋》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震撼力惊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运用叠词手法,描绘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要典雅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荷叶、荷花等服装图案的喜爱,我们可以借用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 “______________”两句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2)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一句写出了在浔阳早晚听到鸟兽悲啼,而“_______”一句写出了乡村乐声的难以人耳,从而表现自己贬谪之苦。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了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B. “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C. “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D. 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2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孟子讲述“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的用意。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审题立意。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②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班固

    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④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魏源

    ⑤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⑥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巴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则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作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