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湾苗栗2025届高一历史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张謇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期,民永无不困之望。”他很重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认为“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于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国家富强是发展工业的前提

    B.张謇是一位工业主义践行者

    C.促使其创办天津永利碱厂

    D.预见国内工商业衰落前景

  • 2、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C.美国政府推行霸权主义,干涉我国内政

    D.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 3、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形成了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社会等级;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出西周政治(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家天下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C.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D.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 4、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这反映出宋代(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

  • 5、“钦差”称谓出现于元代,而在明洪武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已较多使用。普遍认为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的钦差多数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的钦差(       

    A.拓宽了官员上升的通道

    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中枢机构的异化

    D.解决了朝廷内部矛盾

  • 6、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一张照片,其中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 “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等字样。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 7、图所示战役的胜利(       

    A.维护了朝贡贸易安全

    B.驱逐了荷兰殖民势力

    C.扩大了国家领海范围

    D.打击了倭寇嚣张气焰

  • 8、春秋时期的百余个国家,到战国初期只剩下了二十余个。战国七雄大都是多民族政权,齐国有东夷各族,秦国有西戎各族,燕国有狄族,楚国有夷族、越族等。各民族与华夏族的交往十分密切,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这些现象说明(       

    A.战争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各诸侯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兼并战争客观上推动民族交融

    D.兼并战争导致了西周秩序瓦解

  • 9、下图所示为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对华贸易数据情况(位:十万英镑)。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英国走私鸦片意图扭转贸易逆差

    B.英国对华正当贸易利润稳定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的手工业品缺乏竞争力

  • 10、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布承担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欠下的全部外债。这表明(     

    A.国民政府讲究信义勇于担责

    B.西方列强积极扶持新的代理人

    C.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实力雄厚

    D.国民党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

  • 11、据学者统计,到明朝后期,苏州府有40%~50%的人住在苏州城里,有30%~40%的人住在苏州城附近,住在乡下的人只有10%~20%,当时的苏州府已经高度城市化。对此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B.城市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城市化潮流在当时已席卷全国

    D.苏州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12、孔子编著的《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他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孔子的这一观点(     

    A.表明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B.是诸侯实施文化歧视政策的根源

    C.蕴含一定华夏认同观念

    D.使“华夷之辨”观念得到普遍接受

  • 13、1895年至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55家,年均13.75家。而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平均39.4家,是前者的2.87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 14、下图是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实施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D.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 15、辽朝南北面官制度和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共同特点是

    A.借鉴了汉族先进政治制度

    B.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灵活性

    D.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

  • 16、中国共产党“二大”的主要内容是(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组织和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C.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 17、青铜器相对于石器来说是有绝对优势的,也正因为如此,青铜铸造成为夏王朝的机密。其他方国是没有掌握铸铜技术的,在战争中落于下风,才臣服于夏王朝,从而让夏王成为“各方国之王”。这主要说明(     

    A.夏文化优于其他部族文化

    B.夏朝在国家管理上实行内外服制度

    C.青铜器出现是时代的进步

    D.先进的青铜技术助力夏王成为共主

  • 18、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中共党史上几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处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B.毛泽东在②处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处掀起的一二九运动宣传党的救国主张

    D.④处召开的会议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

  • 19、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应(     

    A.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掌握对军队的领导权

    C.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D.充分借鉴苏联的经验

  • 20、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传统儒学,要反对调和,因为评判的态度只有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没有古今中外的调和。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不要回头讲调和。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A.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B.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

    C.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

  • 21、《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下列选项与作者观点相符的是(     

    ①实现统一             ②天子至尊             ③严刑峻法             ④与民休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2、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考古学的成就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下列考古重大发现中能够证明中华有五千年文明的遗址是(     

    A.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

    B.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C.云南元谋的元谋人遗址

    D.浙江杭州的良渚遗址

  • 23、史学家李学勤从下面所列的诸多方面勾画出了一个历史“大变革时代”。这一历史“大变革时代”指的是(     

    考古学上: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

    经济史上:井田制的崩溃和奴隶制关系的衰落。

    政治史上:从以宗法为基础的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转变。

    A.商朝

    B.周朝

    C.春秋

    D.战国

  • 24、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A.官员任免随意性强

    B.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武将政治地位低下

    D.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_______年6月,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______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__的序幕。

  • 26、其中的“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________

  • 27、失败标志:_________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 28、

    ________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国号________

    ②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负责农耕民族事务,________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食物

  • 29、时代塑造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不同时代,诞生了诸多不同的思想家,请将相关人物与其主张、成就匹配。(用字母表示)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人物

    主要成就

    创立道家学派,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倡导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

  • 30、1946年11月至12月,国民党包办的___在南京召开,通过___,此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 31、第二次鸦片

    (1)目的

    (2)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________

    (3)条约: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________》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

  • 32、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渐建立起比较完整的_________

  • 33、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____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_______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_______

  • 34、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___________;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__阶段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形成了哪些派系?

  • 36、阅读下列图片,探秘人类古老的文明,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2)图二是哪国的什么制度?其中掌握宗教祭祀和负责统治国家的分别是哪两个等级?

    (3)图三金字塔出现在哪一大河流域?指出其所处古代国家使用的文字是什么?

    (4)上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古代文明的什么特点?

  • 3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 38、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什么目标?

  • 39、三国至唐时期的绘画成就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