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广东云浮2025届高二生物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会内陷并与某些细胞器融合形成凋亡小体

    B.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C.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IAPs的合成受到基因的控制,需要酶的催化不需要消耗能量

  • 2、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有一种色素,这种色素能吸收某一特殊波长的光,并且昆虫也喜好这一特殊的光。黑光灯所发出的紫外光正是大多数趋光性昆虫所喜欢的。黑光灯诱捕法是基于昆虫对紫外光的敏感性引诱昆虫向光源移动,从而实现昆虫诱捕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田间放置的黑光灯发出紫外光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黑光灯诱捕法常用于调查某些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黑光灯诱捕法不适宜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使用黑光灯诱捕法控制虫害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 3、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过程,关于以下几个重要科学探究,叙述错误的是(       

    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②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A.①摩尔根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

    B.②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和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化学本质一致

    C.③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一样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D.④中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 4、芦笋是石刁柏的幼苗,营养丰富,可供蔬食。石刁柏(2n=20)属于 XY 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石刁柏的抗锈病、不抗锈病和长叶、短叶两对相对性状各自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得到F1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长叶抗锈病

    短叶抗锈病

    长叶不抗锈病

    短叶不抗锈病

    雌株(株)

    89

    0

    32

    0

    雄株(株)

    43

    48

    15

    13

    A.亲本石刁柏均为杂合子,但基因型不同

    B.F1 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值为1:5

    C.控制抗锈病、不抗锈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石刁柏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10 条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 5、在苏格兰岩岸上,人们常常可以同时发现大小两种藤壶。生态学家对两种藤壶的分布和存活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调查,发现两种藤壶的幼虫可以在潮间带较大范围内定居,但是,成体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存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大藤壶和小藤壶成体栖息地分布是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由图可知,两种藤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垂直结构,二者生态位完全不同

    C.小藤壶的生态位可向下延伸至大藤壶分布区,但是来自大藤壶的竞争,将小藤壶限制在实际生态位空间,减少了2种藤壶各自可利用资源,不利于二者的生存

    D.科研人员一般选用抽样检测方法调查藤壶的种群密度

  • 6、某动物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选取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大多数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极少数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nbb。若图中染色体的编号5是基因A的位置,则a、B、b基因可能的位置依次是(       

    A.1、10、12

    B.13、15、7

    C.10、12、8

    D.14、16、4

  • 7、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包括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给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

    B.HIV抗体可用于HIV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

    C.给自身免疫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减弱其免疫应答

    D.给肿瘤患者直接移植健康人的T细胞以提高其免疫力

  • 8、细胞内线粒体受损后会释放出信号蛋白,进而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下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信号蛋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粒体水解产物中含有C、H、O、N、P等元素

    B.线粒体受损后引发细胞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自噬过程中,溶酶体通过合成水解酶发挥作用

  • 9、2023年10月2日,卡塔琳·卡里科、德鲁·魏斯曼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注意到树突状细胞将体外转录的mRNA识别为外来物质,导致树突状细胞的激活和炎症信号分子的释放,引发炎症反应。将碱基修饰mRNA输送到树突状细胞,炎症反应几乎完全消失,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修饰mRNA可能涉及对胸腺嘧啶等碱基修饰

    B.碱基修饰改变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

    C.碱基修饰mRNA指导树突状细胞炎症信号分子合成

    D.碱基修饰mRNA既减少炎症反应又增加相关蛋白质含量

  • 10、昭通苹果誉满全国,苹果切开后不久颜色便会加深,这种现象称为“褐变”。褐变是由位于细胞的多酚氧化酶(PPO)催化位于液泡中的多酚类物质生成棕色色素所致。据此,科研人员培育出了抗褐变的转基因苹果,其工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想获得抗褐变的转基因苹果,目的基因可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或抑制PPO表达的基因

    B.过程①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至少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C.在步骤③之前,需要用次氯酸钠溶液对苹果嫩叶碎片进行灭菌处理

    D.为了评估目的基因对抑制苹果褐变的效果,可与导入不含目的基因质粒的植株作对照

  • 11、酵母菌DNA分子中碱基A约占32%,以下关于酵母菌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复制过程需消耗能量

    B.DNA解旋将断开磷酸二酯键

    C.核糖核苷酸作为复制的原料

    D.子代DNA分子中G约占32%

  • 1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按照图示方法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B.用吸管从培养液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从H型凹槽处加样

    C.计数室有16个中方格时,选择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方格计数

    D.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

  • 13、一个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基因位置关系如图甲所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如图乙的细胞分裂图,最后产生了含ABb的卵细胞,试分析下列可能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中,不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4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b→B)

    B.减数第一分裂时1和4号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形成了次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中4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形成了卵细胞

    D.1、3、和4号三条染色体不可能在一个细胞中出现

  • 14、狂犬病毒(单链RNA病毒)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主要侵入机体的脑和脊髓,其外膜上的一种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患者可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症状。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0~60 天,人被动物咬伤后应尽快注射抗病毒血清和接种狂犬疫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狂犬病患者出现恐水、怕风等症状与病毒的 RNA指导合成的物质有关

    B.狂犬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内环境中就可以进行 R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C.狂犬病毒进入机体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将不再作用于狂犬病毒

    D.注射抗病毒血清与接种狂犬疫苗一样,都是为了激发机体体液免疫

  • 15、研究发现,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可分别通过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方式运输葡萄糖。不同葡萄糖浓度下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GLUT2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微绒毛主要通过主动运输加快吸收速率

    C.当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该过程以及肝糖原的分解等以升血糖

    D.微绒毛吸收葡萄糖到肌肉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7层生物膜

  • 16、大肠杆菌裂解液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CFPS系统)。该系统可利用外源模板,以及细胞裂解液中的酶系、底物和能量在体外实现蛋白质的大量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大肠杆菌CFPS系统可合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胰岛素

    B.可向大肠杆菌CFPS系统中加入DNA或mRNA作为模板

    C.大肠杆菌CFPS系统能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逆转录酶

    D.大肠杆菌CFPS系统中的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 17、发作性睡病表现为白日嗜睡,晚上失眠。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人脑部下视丘细胞产生的食欲素显著减少密切相关。人感染甲型HIN1流感病毒后,机体产生的抗体除抑制病毒的增殖和扩散外,还会加速患者下视丘细胞凋亡,从而引起发作性睡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1N1可与B细胞直接接触,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个信号

    B.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后,暴露的H1N1可被巨噬细胞直接吞噬

    C.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都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

    D.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抗体会加速下视丘细胞凋亡引发发作性睡病

  • 18、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变化而改变生物表型的机制,并且这种改变可以遗传给子代。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包括多种方式,图中主要介绍其中的3种: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图中显示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介导的调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非编码RNA可通过介导染色体重塑、RNA干扰等多种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

    B.正常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细胞的癌变

    C.来自父方或母方的相同基因遗传效应相同

    D.与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疾病不同的是,许多表观遗传的改变是可逆的

  • 19、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人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机体内不可能发生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加工、处理甲型流感病毒,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

    B.B淋巴细胞与甲型流感病毒接触后即被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裂解被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D.记忆细胞再次遇到相同甲型流感病毒时会增殖分化,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 20、为探究外源ABA对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以SBQ1和BBQ3两种藜麦种子为实验材料,给种子施加不同浓度的ABA,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3d内定期测定并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施加ABA组的种子萌发时也有ABA的影响

    B.由图可知,BBQ3开始发芽的时间显著早于SBQ1

    C.随着浓度增加,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强

    D.施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藜麦种子的萌发会延迟

  • 21、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为单糖、二糖、多糖,均可水解

    B.①②均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均可作为贮能物质

    D.④可参与构成植物的细胞壁,用酶可将其破坏

  • 22、研究人员在实验条件下调查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对Mg元素的吸收特性,为冬小麦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价值。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调查时期

    各器官的Mg 累积吸收量/mg

    Mg在各器官的分配/%

    叶片

    茎秆

    籽粒

    植株合计

    叶片

    茎秆

    籽粒

    越冬返青

    0.059

    -

    -

    0.091

    64.84

    -

    -

    拔节

    0.256

    0.014

    -

    0.376

    68.09

    3.72

    -

    开花

    1.799

    1.426

    -

    5.173

    34.78

    27.57

    -

    开花后12d

    1.421

    1.452

    0.317

    5.198

    27.34

    27.93

    6.10

    开花后24 d

    1.078

    1.148

    0.963

    4.783

    22.54

    24.00

    20.13

    成熟

    0.947

    0.869

    1.250

    4.233

    22.37

    20.53

    29.53

    A.Mg²+参与合成各种光合色素,影响叶片和茎秆的光合功能

    B.越冬返青期小麦的Mg累积吸收量低,说明Mg属于微量元素

    C.小麦越冬返青后对Mg的吸收量增加,分配到茎秆、籽粒的Mg元素不断增多

    D.开花期至开花后期追施Mg元素可避免植株失绿,保证籽粒正常生长

  • 23、某动物(2n=38)细胞内发生了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的情况,过程如图所示(图中 A、B表示染色体片段),融合后的染色体称为重接染色体,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会丢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中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可能是1、2、3或4

    C.该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

    D.该动物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一定减少

  • 24、实证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伞藻的核移植实验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提供证据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了实证

    C.DNA衍射图谱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提供了实证

    D.结扎胰腺导管使胰腺萎缩但胰岛正常为证明胰岛素由胰岛分泌提供实证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下图所示为牵牛花花瓣中存在的生化途径,两种色素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仅有花青素时,颜色受PH的影响,晴朗的早晨为红色,中午为紫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花青素颜色随PH值发生变化,牵牛花在晴朗的中午为紫色的原因是_____

    (2)为探究两对基因(B、b和D、d)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选用基因型为AABbDd的蓝紫色植株进行自交,若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让该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粉红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取该植株的花粉进行多倍体植物的培养,则所获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

  • 26、已知水稻的糯稻和非糯稻为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糯稻中支链淀粉含量接近100%而粘性很强。某科研小组用纯合的糯稻植株和非糯稻植株进行了四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相关基因用Aa Bb Cc……表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 非糯稻糯稻→F1全为非糯稻→F1自交→F2中非糯稻 : 糯稻=3:1

    实验二 非糯稻糯稻→F1全为非糯稻→F1自交→F2中非糯稻 : 糯稻=9:7

    实验三 非糯稻糯稻→F1全为非糯稻→F1自交→F2中非糯稻 :糯稻=27:37

    实验四 非糯稻糯稻→F1全为非糯稻→F1自交→F2中非糯稻 : 糯稻=81:175

    (1)根据上述第_____组杂交实验判断,水稻的糯稻与非糯稻至少是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所控制。

    (2)实验二F2的非糯稻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_

    (3)现有一杂合的非糯稻植株(可能是2对基因杂合也可能是3对基因杂合),请设计相关的实验判断该植株是2对基因杂合还是3对基因杂合,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及结论(:①可提供全为隐性基因控制的糯稻植株,②只考虑题干中涉及到的基因)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

    (1)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  (用图中字母abcdefgh表示)______。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限制丁点光合作用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

    (3)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

    (4)写出图一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

     

  • 28、甲状腺激素有T4T3两种形式,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碘摄入过多可造成高碘性甲状腺肿的流行,通常的解释是碘阻断效应所致,长期摄入高碘对T4转化为T3有抑制作用。科研人员为探究硒对长期摄入高碘危害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随机分为3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4个月后,测定T4T3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高碘组

    高碘加硒组

    T4nmol/L

    95.87

    90.56

    91.15

    T3nmol/L

    94.89

    65.07

    89.09

    TSHnmol/L

    400.08

    500.08

    401.66

     

     

    1)表中横线处的处理为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应分别取各组小鼠的_________,测定T4T3TSH的含量。

    2)由表中数据分析,高碘摄入导致甲状腺肿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分析,补硒对长期摄入高碘危害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题干信息和上表数据,推测硒的主要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激素能够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影响学习记忆。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BDNF能够增强兴奋,请从突触的结构和传递过程推测,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能的作用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 29、乙酰胆碱(A-C)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过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填图中字母)图中E物质可能是_________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含有A-C的突触小泡可以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这与_______有关。

    (3)A-C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使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若突触后神经元表现为持续兴奋,这可能与______有关。

  • 30、Rubisco酶是暗反应中的关键酶,它催化CO2与RuBP生成三碳化合物。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水稻光合作用的相关生理过程,以水稻的低叶绿素含量突变体(YL)与野生型(WT)为实验材料,采用随机分组设计,设置3种氮肥处理,即ON(全生育期不施氨肥)、MN(全生育期施纯氮120kg·hm-2)和HN(全生育期施纯氮240kg·hm-2),并测定饱和光照强度(1000μmol·m-2·s-1)下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YL与WT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时,常用______________提取叶绿素;限制暗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结果表明,在MN与HN处理下,YL与WT相比,前者气孔导度较大,但二者胞间CO2浓度却无显著差异。由此推断在MN与HN处理下,YL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WT的,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叶绿素含量高并不是叶片光合速率大的必需条件。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存在“冗余”现象,因此,适当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有助于减少叶片中氮素在合成叶绿素过程中的消耗,最终提高叶片光合速率。

    (4)Rubisco酶催化CO与RuBP生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肉细胞中Rubisco酶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但合成Rubisco酶需要消耗大量的氮素。已知YL的Rubisco酶含量显著高于WT的,结合题图分析,与WT的氮素利用途径相比,YL的氮素利用途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

    (2)过程②和③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①~⑤过程中,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回答)。

  • 32、幽门螺杆菌是栖息在胃黏膜的螺旋状短杆菌,具有很强的脲酶活性。如表是某实验小组筛选幽门螺杆菌所用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葡萄糖

    KH2PO4

    MgSO4

    NaCl

    CaSO4

    CaCO3

    尿素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g

    0.2g

    0.2g

    0.2g

    0.2g

    5g

    1g

    20g

    1L

     

    (1)按照功能划分上述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此培养基时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倒平板。 

    (3)在选择培养幽门螺杆菌时,培养基中还要加入________指示剂,若有幽门螺杆菌,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____色环带。

    (4)某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利用上述培养基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