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海南乐东2025届高二生物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结构②的化学成分一般是糖蛋白

    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垂体

    C.如果①是胰岛素,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2、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了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乙为TSH

    B.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升高到体温调定点

    C.高温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抑制细胞因子产生的药物可减轻发热症状

  • 3、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其中光、温度和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绿光和蓝紫光

    B.有的植物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是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C.植物的根和茎可通过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感受重力刺激

    D.环境因素会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也会影响激素的产生和分布

  • 4、赤霉素(GA)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可以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途径,促进下胚轴伸长;且在GA的作用下,GIDI可与D蛋白结合,促进D蛋白降解,隐花色素1(CRY1)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中D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CRY1光受体是一种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中

    B.D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的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C.某些动物细胞中可能也存在类似于CRY1的光受体

    D.下胚轴的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共同完成的

  • 5、闰绍细胞是脊髓中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图1),在运动神经元1上连接一个电表,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运动神经元1,测得膜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运动神经元1,运动神经元2不会发生电位变化

    B.图2中②~③段,运动神经元1膜外的Na+浓度始终大于膜内

    C.图1中有2个突触,突触处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将电表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神经元1和闰绍细胞膜外,给予神经元1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电表指针偏转1次

  • 6、鱼体内也有内分泌腺,淡水养鱼时,可对鱼体催情进行人工繁殖,常取鱼的某种内分泌腺,将其研碎,注射到同种鱼体内,这种内分泌腺应是(  )

    A.性腺

    B.垂体

    C.肾上腺

    D.甲状腺

  • 7、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长度,蒸馏水的组别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对照组

    B.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小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并且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D.利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所作用2,4-D溶液的浓度比沾蘸法大

  • 8、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重组

    B.基因突变会使人患遗传病,所以对人类来说,变异都是不利的

    C.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的变异叫基因重组

    D.基因型为DdTt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如果产生2种配子,则其数量比为1∶1

  • 9、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抗原、细胞因子和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但其可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C.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扁桃体是免疫细胞产生、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 10、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体内GC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作为药物服用时,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为增殖、分化。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GC有望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B.GC分泌增加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

    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促进 GC 的分泌

  • 1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在赤霉素的诱导下,胚乳的糊粉层中会大量合成α-淀粉酶,此过程会受到脱落酸的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这两种激素是拮抗关系

    B.赤霉素与生长素作用机理相同,可以互相代替

    C.赤霉素能够直接催化胚乳中淀粉的水解

    D.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脱落酸含量

  • 12、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检测激素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结果以及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分裂阶段,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都较高,二者表现出协同作用

    B.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性

    C.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含量的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D.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同时存在多种激素,器官生长发育的阶段取决于某种激素绝对含量的高低

  • 13、下图甲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且均为兴奋性神经元,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表示刺激A点后电表M检测到的电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A点,M和N都将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B.只刺激B处,若N的指针发生偏转,M的指针未发生偏转,即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图乙中a点表示电流表两极电位相等,此时没有离子进出神经元

    D.图乙中b点神经元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 14、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下图是海马区某侧支LTP产生机制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与不同种特异性受体结合

    B.ANPA受体既能与谷氨酸结合,又能运输Na+

    C.不断重复某种刺激可增加受体AMPA的数量

    D.依据以上示意图,LTP产生机制的发生属于负反馈调节

  • 15、如果使用药物抑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物质X的跨膜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能量的供应,却对其运输速率没有影响。对该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方式是协助扩散

    B.与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C.该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为该种方式

  • 16、测试不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黄瓜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对黄瓜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黄瓜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乙

    C.乙的浓度大于50ppm时,对黄瓜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黄瓜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 17、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的突变体(突变体是指相关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的个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高度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敏色素是一种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B.光敏色素B传递的光信号异常时,减弱了PAC对水稻地上部分的抑制效果

    C.浓度为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

    D.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

  • 18、我国现推行“三孩政策”,同时仍执行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人工流产等法规。下列与上述政策法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政策可以优化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B.上述法规有利于维系人口性别比例均衡

    C.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影响上述政策法规的制定

    D.出台“三孩政策”的目的是要增加人的环境容纳量

  • 19、下图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无共同的食物,则不存在种间竞争

    B.“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所体现的种间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

    C.图中表示的关系中,一方死亡,对另一方有益的是图②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③来表示

  • 20、下列关于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B.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合成都不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C.与乙烯利相比,生长素的作用效果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

    D.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 21、如图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应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后的浓度对三种器官而言均为高浓度

    B.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根<芽<茎

    C.当生长素浓度为b'时,抑制根生长、促进茎生长

    D.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均不同

  • 22、下列有关动物激素作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由特定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经体液定向运输至靶细胞

    B.激素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受体,故能精准调节靶细胞的生命活动

    C.激素进入靶细胞,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细胞代谢水平显著提高

    D.激素含量虽然很低,但结合受体后会持久发挥作用,因而具有高效性

  • 23、“康希诺”疫苗是一种国产吸入式新冠疫苗,此前已作为“加强针”投入了使用。该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含有活的有复制缺陷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该病毒携带有编码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分子——S蛋白的基因,其侵染人体细胞后不会增殖,但能使细胞合成并释放S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吸入式疫苗要依次经过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最终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B.注射含有活病毒的疫苗和吸入含活病毒的疫苗都可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作为“加强针”使用时,本疫苗能使人体内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增加

    D.在接种该疫苗前曾感染人5型腺病毒可能会导致疫苗的预防效果显著下降

  • 24、假如某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期相对分子质量为a,用14N标记后的相对分子质量是b,现将用15N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子二代的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A.(a+b)/2,(a+3b)/4

    B.a+b,a+3b

    C.a+b/2,a+3b/2

    D.a+b,(a+b)/3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2021年3月,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创建了人造机器子宫,并首次使用它将小鼠胚胎培养了6d(达到小鼠整个妊娠期的1/3,且胚胎发育正常。借助人造子宫,可观察到胚胎成功发育出心脏、胃、头部和四肢等,从而帮助人们解决胚胎发育研究领域的诸多问题。

    (1)研究人员首先提取受精之后几天的小鼠胚胎,放到含有特殊生长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胚胎像附着在子宫壁上一样,开始形成三胚层。这说明提取的胚胎在小鼠体内已完成由受精卵→___________的发育。其中受精卵形成经过___________、精子接触卵细胞膜、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并彼此靠近等阶段,当___________时,说明卵子已受精。

    (2)上述胚胎培养两天后,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开始从每个胚层发育形成器官。此时,研究人员将胚胎放在小烧杯内的营养液中,使溶液保持运动并不断混合,帮助胚胎___________,防止胚胎附着到杯壁上导致死亡。小鼠胚胎能依靠这台人造子宫系统正常生长6天,在此期间可以明显看到胚胎不断变大,成功发育出心脏、胃、头部和四肢等重要器官。同种动物个体间进行胚胎移植前,常不需要对受体和供体进行免疫检查,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将第(1)问中的胚胎移植到另一雌鼠体内继续发育,则所选代孕母鼠应满足的条件是与供体鼠同种健康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获得更多的克隆鼠,可对第(1)问中的囊胚进行分割,但需要注意___________

  • 26、16分,每空2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变化为:膜内 ;膜外

    2)图2中的1表示 1   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图2中受体的本质是 兴奋在图2处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   _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 27、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A过程需要的酶有: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除了上述农杆菌转化法之外,还可用 法(任填一种);可用 技术检测转基抗虫棉是否成功表达出Bt毒蛋白;除抗虫基因外,基因表达载体中还必须包含的部分是   (至少写出两点)。

    (3)由外植体培养为转基因植株的D、E过程分别为 该过程的理论基础是  

    (4)已知BamH与Bgl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图所示:

    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一段含有数个BamH和Bgl识别序列的DNA分子进行反复的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 序列将明显增多。

     

  • 28、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可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

    (1)由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___________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知,GA含量__________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

    (2)研究者发现,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GA会降解ABA,同时GA能抑制ABA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由此可知GA和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由图2可知,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ABA的含量__________

    (3)欲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插条,制备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有,还有______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和温度。

    3)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着__________物质。

    4)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肝脏细胞,AB相比,________CO2浓度较高。

  • 30、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如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DC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______________细胞外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_等。

    (3)辅助性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______________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 31、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④是细胞核。请分析回答:

    1)为获得纯净的①,应选取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的_________做实验材料。

    2)结构相似,在动、植物细胞都存在,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图中标号)。

    3)在浆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

    4)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它不断与细胞质进行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通道是_________。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或部位是________(填图中标号)。

    5)该细胞无增殖能力,是因为其已经是____________的细胞。

  • 32、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却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1)资料1:有人曾在1955年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如下实验:①细胞中加入RNA酶(分解其中的RNA),蛋白质的合成就停止;②上述实验出现现象后,再将从酵母菌中提取出来的RNA加入细胞中,则细胞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

    资料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1955年拉斯特等人用变形虫所做的换核实验:

    A组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发现标记物首先出现在细胞核中。B组变形虫培养在未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中,变形虫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未有放射性之后将A组变形虫的细胞核移植到B组变形虫去掉细胞核的细胞质中,进行培养观察,发现大部分被标记的物质相继从细胞核中移入细胞质中 。上述换核实验说明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_________

    (2)对于信使提出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___________(相同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核糖体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15NH4Cl13C一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核糖体的细菌。

    ②将这些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12C一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______为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③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下图所示的离心结果为假说________(填“一”或“二”或“一与二”)提供了证据。

    (4)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两组实验处理和相应预期结果的组合分别为________

    ①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

    ②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

    ③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④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