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B.通过体液运输
C.微量、高效
D.激素作用后立即失活
2、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 具有呈狭带状分布的林缘草甸,每平方米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 侧的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更高
B.群落交错区的种间竞争更激烈
C.在群落交错区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往往与两群落的核心区域有明显区别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3、下图是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表示死亡率
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4、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是组成内环境的一种盐溶液
B.组织液中的物质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C.CO2是人体细胞的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D.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5、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B.取食花蜜的幼虫体内的甲基化程度比取食蜂王浆的幼虫低
C.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依赖于DNMT3基因的高效表达
D.蜂王浆中可能含有大量抑制DNMT3基因表达的物质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时,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准确反映它们的种群密度
B.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时可借助红外相机,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此方法
C.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标记重捕法中,若第二次捕捉前有大量同种个体迁入,则实际统计数值会比原数值小
7、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且能调节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和赤霉素含量比值会影响黄瓜花的雌雄比例
B.生长素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C.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西瓜
D.种子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其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种子的更长
8、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 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和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发生相应的作用。据此分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甲膜,使BC释放的谷氨酸增多
B.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丙膜,进而使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导致Ca2+通道活性上升
C.细胞AC与细胞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甲膜
D.正常情况下,甘氨酸受体和Ca2+通道不会成为内环境的成分
9、HPV是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缩写,它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DNA病毒,其主要类型为HPV6、HPV11、HPV16、HPV18型等。根据疫苗覆盖的病毒亚型的种类多少,宫颈癌疫苗可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等。其中二价宫颈癌疫苗对HPV16型和HPV18型有预防作用,四价宫颈癌疫苗在二价宫颈癌疫苗的基础上增加了对HPV6型和HPV11型的预防,九价宫颈癌疫苗则在四价宫颈癌疫苗的基础上又增加5种预防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女性感染HPV后,机体只能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
B.当HPV突破了人体的前两道防线后,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就失去了作用
C.在HPV感染者体内,HPV和抗体结合产生的沉淀需要吞噬细胞参与清除
D.预防接种宫颈癌疫苗并成功免疫的正常女性,短期内一定能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10、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级消费者包括狐狸、吃虫的鸟和肉食昆虫
B.狐狸在该食物网中占据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C.若草食昆虫突然减少,则兔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D.吃虫的鸟与肉食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11、西班牙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它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
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
C.HIV侵染T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
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
12、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群落结构一般较复杂且保持相对稳定
B.森林可为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C.深秋森林出现“山山黄叶飞”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D.森林中不同种生物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和谐共存
13、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船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下图1所示;下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作用情况;下图3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作用情况。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图1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背光生长
B.若图1中茎的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p的范围是m<p<2m
C.图3中②可表示的是顶芽,c-d表示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D.若把图1装置放回地球同时去掉光源,植物根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r的范围是r>2m
14、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按照序号填入下图中,隶属关系不正确的是( )
1 | 2 | 3 | 4~6 | |
A | 体液 | 细胞内液 | 细胞外液 |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
B | 神经系统的细胞 | 神经胶质细胞 | 神经元 | 胞体、树突、轴突 |
C | 中枢神经系统 | 脊髓 | 脑 | 大脑、小脑、脑干 |
D | 免疫细胞 | 浆细胞 | 淋巴细胞 | B细胞、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
A.A
B.B
C.C
D.D
15、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群落中,各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营养关系
B.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C.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而分层
D.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因季节变化而体现出群落的季节性
16、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C.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一般会有生态位完全重合的多个种群
D.物种的生态位受温度、食物、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17、下表为细胞分裂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 部分特点 |
甲 | 无纺锤丝或星射线出现 |
乙 | 具有周期性 |
丙 | 产生生殖细胞 |
A.甲不发生DNA复制,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B.哺乳动物的某些细胞可通过乙或丙的方式进行分裂
C.动物细胞通过乙方式进行分裂时,一对中心粒在前期倍增为两组
D.蛙的红细胞能通过甲方式增殖,人的成熟红细胞能通过乙方式增殖
18、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等在时间上的分化或配置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组成极少,所处环境恶劣的群落不具备时间结构
B.时间结构在群落的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上均可以体现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时间结构的一种体现
D.决定时间结构的因素有外界环境条件、生物自身生理特点等
19、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螟蛉有子,蝶赢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0、CO2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切断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保持不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B.剧烈运动产生的CO2和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
C.调节呼吸运动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CO2等
D.CO2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
21、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存在直接营养供应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和互利共生
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C.A生物以B生物为食,同时也可能会以B生物的食物为食
D.捕食者的捕食作用一定会导致被捕食个体的死亡
22、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B.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原、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
C.浆细胞在识别抗原以后,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D.机体对衰老、损伤的细胞的清理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23、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 叶林才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演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 群落类型 | 植物种类数/种 | ||
草本植物 | 灌木 | 乔木 | ||
1 | 草丛 | 34 | 0 | 0 |
2 | 针叶林 | 52 | 12 | 1 |
3 | 针、阔叶混交林 | 67 | 24 | 17 |
4 | 常绿阔叶林 | 106 | 31 | 1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演替使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提高了生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B.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C.常绿阔叶林比草丛物种丰富度更高,种群密度也更大
D.常绿阔叶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针、阔叶混交林
24、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欲肽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食欲肽在两个神经元间可以双向传递信号
C.食欲肽使突触后膜兴奋后会与相关受体分开
D.食欲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出现障碍可能导致嗜睡
25、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富含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表层;不同微生物对 pH 的要求不同,细菌常生活在酸碱度________________的潮湿土壤中。
(2)微生物的消毒和灭菌:在微生物培养中,对培养基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如果要检测灭菌是否彻底,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微生物的应用: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运用吸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________________和糖源充足的条件下,将糖分解成醋酸。
(4)微生物的接种: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_____和_____。
(5)微生物的鉴定:为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中加入_____指示剂,如果存在尿素分解菌,则指示剂将变__________色。
26、近年来全球气候出现了许多异常变化,这都与气候变暖有关系。我国在治理碳排放方面城市农村两手抓,提倡城市居民节约用电、多使用公共交通;在农村则严禁秸秆随意焚烧,将秸秆处理生产家畜饲料或建立沼气池生产沼气。微生物学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能尽快降解,有利于生产沼气。试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_______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显著不同。
(2)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___________染色法进行鉴定,得到下图的菌落。那么,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填图中序号)。
(3)沼气池中参与发酵的产甲烷菌是一类细菌,其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若要长期保存此菌种,可将菌液与灭菌的___________混匀,在温度为-20℃的冰箱中冷冻保存。
27、藏报春花有白色和黄色两种,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藏报春的花色最可能由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_____________定律。
(2)F2中,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这些个体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种;部分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这些个体占F2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3)已知藏报春一对同源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的个体死亡。在F1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黄花植株,欲判断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进行如下实验:取该黄花植株与亲代白色植株杂交,所得F1自交,若F2中黄花占_____________,则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若F2中黄色植株占 ,则此黄花植株侧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28、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为了便于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常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融合常利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原生质体诱导融合后,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番茄和马铃薯融合而成的。
(4)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9、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根的向地性生长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实验小组为了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含________________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30、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指的是组成种群中的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
初始种群规模/只 | 10 | 20 | 25 | 28 | 30 | 40 | 50 | 70 |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 0.412 | 0.132 | 0.076 | 0.065 | 0.041 | 0.010 | 0.002 | 0 |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________只之间。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以种群的灭绝概率5%为可维持存活的标准,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_只。
31、根据下面图解,回答问题:
(1)该图中,B表示_____,C表示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该化合物叫_____。
32、干扰素在人体中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几乎能抵御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传统生产方法成本高、产量低,获得的干扰素在体外不易保存。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干扰素,过程是:
①从健康人体外周静脉血分离能合成干扰素的免疫细胞,从中提取___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目的基因,此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用限制酶处理载体和目的基因后,构建重组载体,该载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 。
③若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使其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温度作用下,完成转化。
④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后取_____(填“上清液”或“菌体”),经进一步处理获得产物,进行产物鉴定时可采用_________技术。
(2)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干扰素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