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B.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C.气候湿润是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D.寒温带地区种子春季萌发成幼苗主要受气温上升的影响
2、如图是人体某器官的内环境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体液,a、b分别表示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和静脉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营养不良或肾小球肾炎均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B.①②③④渗透压的90%以上均来源于和
C.若该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b处的血糖浓度高于a处
D.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可直接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3、下列种间关系属于偏利共生关系的是( )
A.清洁鱼与接受清洁服务的鱼类
B.俪虾与囚禁它的海绵动物
C.人与肠道内的微生物
D.马与其身体上的跳蚤
4、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科学家研制的流感mRNA疫苗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可有效预防流感。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流感mRNA疫苗中的mRNA在人体细胞内不能复制
B.注射流感mRNA疫苗能使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C.流感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通过翻译产生流感病毒的抗体
D.脂质包裹的流感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5、下列有关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B.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侵染初期就丧失免疫清除功能
C.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排斥反应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D.可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C.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
D.乙烯是在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7、如图为生长素的相关研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④组实验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①和④
B.①与②对比,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C.③与④对比,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D.该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共有8条食物链
B.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5条
C.蛇和鹰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D.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9、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酸、醛固酮、葡萄糖转运蛋白和溶菌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仅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C.大量失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D.机体的激素分泌、细胞分裂和心脏活动等生命活动也存在着稳态
10、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基因决定,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W染色体上不存在该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鸡群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种
B.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杂交,不能根据子代羽毛特征将雌雄分开
C.芦花公鸡与非芦花母鸡杂交,若子代母鸡有两种表型,则亲本芦花公鸡为杂合子
D.若用芦花鸡与非芦花鸡进行正反交,则正反交实验的结果一定不同
11、烟草花叶病毒有多种株系,已知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如图所示是研究人员进行的两组实验:
若将HR株系的蛋白质与S株系的RNA组装后再感染烟草,预期出现的结果是( )
A.叶片出现Ⅰ型病斑,分离出的子代病毒含S株系的蛋白质
B.叶片出现Ⅰ型病斑,分离出的子代病毒含HR株系的RNA
C.叶片出现Ⅱ型病斑,分离出的子代病毒含S株系的蛋白质
D.叶片出现Ⅱ型病斑,分离出的子代病毒含HR株系的RNA
12、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群落的空间结构都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绿色植物垂直分层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光
C.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
D.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为因素
13、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重组
B.基因突变会使人患遗传病,所以对人类来说,变异都是不利的
C.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的变异叫基因重组
D.基因型为DdTt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如果产生2种配子,则其数量比为1∶1
14、高密度混养的大、小鲈鱼,蛔虫与人,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
A.种内竞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竞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15、2023年4月,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原位肝细胞癌(HCC)模型,并发现采用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HAA)治疗小鼠原位肝细胞癌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且只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B.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癌细胞
C.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与对照组(HCC组)相比,3-HAA治疗组的肿瘤生长缓慢
16、图所示为向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两次静脉注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相应抗体含量变化,当第二次注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明显高于初次注射的原因是: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 )
A.浆细胞
B.细胞毒性T细胞
C.记忆细胞
D.绵羊红细胞
17、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豆科植物柠条常被用来进行人工固沙。在某沙化地区合理种;植柠条之后,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固沙后该沙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
B.消灭蝗虫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C.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D.柠条根、蜈蚣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8、如图表示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出现的异常“十字型”结构,其上的字母表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体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均相同
B.该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个A基因和一个a基因
C.该图表示联会后形成一个四分体
D.这种异常的“十字型”结构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9、如图是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其中“+”表示兴奋,“—”表示抑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乙神经细胞可能与肌肉连接
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b、c两点均不能发生膜电位变化
C.丙兴奋可导致乙细胞相应部位膜上氯离子通道开放
D.若将电流表两极置于a、b两点,刺激c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20、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可恢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但免疫排斥仍是术后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肝移植排斥反应导致大鼠的吞噬细胞表面高表达S蛋白。为探讨S蛋白与免疫排斥的关系,研究者将具有阻断S蛋白功能的抗体注射给大鼠,对照组注射无关抗体,检测两组大鼠肝移植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肝脏移植的必要条件是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完全相同
B.受者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对移植肝脏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C.实验结果表明,S蛋白能够抑制大鼠的肝移植中发生的免疫排斥
D.进行肝脏移植术后要注意需要补食增加免疫力的中成药
21、某学习小组用白纸、铅笔、橡皮泥等材料建立了果蝇精原细胞减数分裂I后期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对同源染色体需要用同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
B.细胞内所有的同源染色体都需要做成长短相同
C.需要将同种颜色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同一侧
D.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大小相同的圆圈代表子细胞
22、在一定时间内,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人类投放饲料中的能量值为b,全部消费者的同化量为c,全部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d,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b
B.全部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d
C.e=c-d
D.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a×100%
23、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作用范围。y表示受到一个外来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偏离正常作用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曲线和正常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叙能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一般大于森林生态系统的y值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的x值一般小于森林生态系统的x值
C.若干扰强度增大,草原生态系统的x值会增大
D.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y值和x值呈负相关
24、下列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具体案例,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豪猪遇到敌害时,会将体刺竖直吓跑“敌人”
B.含羞草受到强烈声音的刺激,会闭合叶片
C.某种鸟发现危险时会扇动两翼,并急速起飞
D.雄孔雀的“求偶炫耀”-孔雀开屏
25、
(1)该细胞处于 状态.
(2)这是因为细胞外溶液的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将该细胞置于 中,细胞能较快地复原.
(3)图中的④是 ,⑤处的物质是 .
26、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以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试回答:
(1)通过步骤①→②获得的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________种,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④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_(填步骤代号)。
(4)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这是因为诱发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而且突变频率________。
(5)与“①→②→③”途径相比,通过“①→④→⑤”途径育种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4)图乙中,B液为_______,其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_等离子有关。
(5)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8、下图为利用相关基因(用P表示)获得转基因小白猪的简单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过程②中,常用___酶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成纤维细胞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菌、无毒的环境、___、适合的温度和pH、___。
(2)在构成重组细胞时,将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转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该技术称为___,其利用的原理是___。图中的卵母细胞应在体外培养到___期。
29、I.如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① ,④ 。
(2)Ⅰ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是 。
(3)当用同一抗原刺激⑤时,⑤就会 ,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的 。
(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则其免疫状况是 。
Ⅱ.狂犬病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即狂犬病。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内少量繁殖后侵染附近的末梢神经,然后病毒沿神经进入脊髄,进入人脑导致出现病症,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2周到3个月的时间。发病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畏光、痉挛抽搞,终致瘫痪而危及生命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 。
(2)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
原因是 。
(3)注射疫苗后经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机体产热量 散热量。
30、下图中的曲线表示A、B两种植物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生长素的浓度从2a增至2.5a时,生长素对A植物的作用变化表现为_____,对B植物的作用变化表现为_____。
(2)若A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1.5a,那么靠近顶芽的第一个侧芽生长素浓度的范围可能是_____。
(3)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向光侧与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比为1:2,则根据图中A曲线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
(4)若A、B分别表示水稻和双子叶杂草,则曲线A表示_____,曲线B表示_____。
(5)下列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是(________)
①顶端优势 ②茎的向光性 ③根的向地性 ④茎的背地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生长素在幼叶、幼根等部位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_____向下端运输,一般不受单侧光、重力等因素的影响。
31、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分离、纯化过程中,无菌操作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某实验小组欲从污水污染的污泥中筛选出脲酶细菌(脲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一般需要先_______。平板冷却凝固后一般要_______放置,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菌株筛选过程中,应将污泥样品稀释液接种于______________固体培养基上,并加入_________指示剂加以鉴别。平板划线法时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____________开始划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如何设计实验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保藏,但该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
32、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等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受到广泛关注。图1中A~C表示结构或物质,虚线箭头表示NcoⅠ、SphⅠ、NheⅠ、BamHⅠ的酶切位点(四种酶的识别序列详见下表),图2是疫苗研发的几种途径和方法,①~⑧表示过程。
限制酶 | Ncol | Sphl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C|CATGG | GCATG|C |
限制酶 | NheI | BamHI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G|GATCC | GCTAGC |
(1)图1中结构A表示衣壳,过程①需要__________酶。根据C分子可确定需要用限制酶__________切割质粒B。
(2)图2中表示筛选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编号)。图2中有一条是DNA疫苗的制备过程,按顺序写出该制备过程__________(写编号)。
(3)研发出的疫苗需进行动物实验。给实验动物注射疫苗后,在实验动物体内检测到了针对S抗原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选)。
A.S蛋白作为抗原,引发了特异性免疫
B.抗体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糖类、脂质
C.B淋巴细胞一定参与了上述免疫过程
D.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上述免疫过程
(4)疫苗Ⅳ、疫苗V接种到人体后,其表达产物均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据图和所学知识,描述两者在人体内表达过程的差异__________。
(5)与疫苗Ⅰ相比,疫苗Ⅲ安全性更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
(6)若注入人体的DNA疫苗已成功免疫,则涉及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①有丝分裂②减数分裂③细胞分化④转录⑤翻译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