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内蒙古兴安盟高考生物第三次质检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存在直接营养供应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和互利共生

    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C.A生物以B生物为食,同时也可能会以B生物的食物为食

    D.捕食者的捕食作用一定会导致被捕食个体的死亡

  • 2、传统的节日文化常常伴随着美食的代代传承。“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在苏轼的这句诗中“饴”指的是用麦芽制成的糖,“酥”指的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麦芽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

    B.脂肪是动物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人体内糖类供应充足时可转化为脂肪

    D.斐林试剂可检测该食品是否含有还原糖

  • 3、光是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其调控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B.据图可知,光敏色素可进入细胞核启动特定基因的表达

    C.光信号可能影响植物激素的分布进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D.光会影响植物的开花,所有的植物开花都与日照时长有关

  • 4、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如下表(单位:×106 kJ/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

    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65.5

    3.0

    15.0

    41.5

    15.0

    5.0

     

    0.5

     

    2.5

    2.0

    0.6

    1.4

    微量(不计)

     

    A.种群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5×106 kJ/年

    C.能量从种群乙到种群丙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甲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9.5×106 kJ/年

  • 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词句中描述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A.燕子种群

    B.生物群落

    C.村落生态系统

    D.果园生态系统

  • 6、核电站泄漏的高浓度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高等生物产生变异,由此原因导致的变异类型最不可能包括(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 7、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生物的DNA具有特异性,但其基本组成单位都相同

    B.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C.DNA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5'端和3'端

    D.细胞内的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而成

  • 8、寒冷的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来到操场进行体育运动。关于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饥寒交迫时,肾上腺素既可以参与体温调节又可以参与血糖调节

    B.离开教室后,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运动后感到饥饿,此时机体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血糖升高,血糖的来源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D.在操场的一段时间里,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后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但总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比在教室时的多

  • 9、燕鸥是南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主要以水生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银鸥为当地以肉食动物为食的顶级肉食动物,该600hm²湿地中燕鸥的K值为3600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湿地中所有的燕鸥和银鸥共同构成了一个种群

    B.直接决定燕鸥的种群密度的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当燕鸥的种群密度为3 只/hm²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燕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水生植食动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 10、南澳牡蛎是广东省南澳县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肉质饱满、鲜美细嫩的特点,科研人员宜采用哪种方法调查牡蛎的种群密度(       

    A.样方法

    B.标记重捕法

    C.抽样检测法

    D.逐个计数法

  • 11、艾弗里将含有S型肺炎链球菌DNA的提取物与R型肺炎链球菌混合培养后,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其DNA分子上,使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多糖荚膜的S型菌,从而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C.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为增加实验的科学性,另外还需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 12、如图表示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3、激素由人体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下列由同一部位分泌的是(  )

    A.TS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C.生长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D.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 1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生物有2种,它们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每种生物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短时间内辛的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都要依赖食物链(网)这种渠道来进行

  • 15、呼吸道黏膜是抵御呼吸道病原体的重要防线,抗原穿过呼吸道上皮细胞层的主要方式如下图所示。M细胞是黏膜独有的一种上皮细胞,参与图中①途径。M细胞表面缺乏微绒毛和正常的黏液层,易与抗原接触,胞吞活性强,但细胞内没有溶酶体,能将抗原完整的转运给位于M细胞基底面内陷形成的“口袋”中的DC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B细胞接触抗原后在辅助性T细胞帮助下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M细胞能将抗原完整直接转运给DC细胞所以是抗原呈递细胞

    D.图示的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能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 16、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只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和食物

    B.不同物种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彼此的生态位不会出现重叠

    C.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不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资源

    D.种间竞争会使习性相近的生物的分布区域、活动范围和时间等出现差异

  • 17、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神经支配

    B.该实验表明实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垂体的直接控制

    C.阻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D.该实验可证明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垂体

  • 18、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及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在池梗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幼虫的粪便)、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达到鱼、蚕、桑兼收的效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流经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桑树同化量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蚕沙流向分解者

    D.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 19、如图表示某草原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K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则在有天敌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K1

    B.K2

    C.K1~K2

    D.K2~K3

  • 20、如图表示在生态学研究过程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下,呈“J”型增长;由于生存斗争的存在,种群实际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可改变环境容纳量

    B.阴影部分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受到的环境阻力

    C.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b点之后

    D.ce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21、如图是正常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A端、B端分别表示体液流入端和流出端。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②③

    B.②中含有甲状腺激素、无机盐、氨基酸、CO2、血红蛋白等物质

    C.若该组织为肝脏,则饱饭后B端比A端葡萄糖含量低

    D.若该组织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A端比B端胰岛素含量高

  • 2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加强,尿量增加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不通过胰岛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来降低血糖浓度

    D.人体在寒冷条件下散失的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散失的更多

  • 2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B.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下层为灌木层

    C.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无关

    D.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无关

  • 24、棉铃虫是棉田常见的害虫,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但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于是研究者采用放养其天敌——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喷洒农药和放养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B.农药可以杀死棉铃虫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C.利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杀死棉铃虫可能会造成棉铃虫的再次爆发

    D.放养赤眼蜂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种子的萌发受光照的影响,研究人员在26 ℃下,将莴苣种子在红光(R1 min)和远红光(FR4min)下连续或交替曝光处理后,种子萌发率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光处理

    萌发率(%

    1

    暗处理

    85

    2

    R

    98

    3

    FR

    54

    4

    R—FRR

    100

    5

    RFRRFR

    43

    6

    RFRRFRR

    99

    1)红光刺激能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与哪种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的功能?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远红光对种子的萌发起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实验中光处理情况可判断:种子萌发率的高低由__________决定。

    3)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激素的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进而通过对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使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也发生改变。

  • 26、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1)图中用KMnO4的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_________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__________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在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_______________。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是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______________混合,如果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____________

    (3)实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________使用。

  • 27、图甲为横放的植株,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14处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图丁为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能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______

    。A.根的向地生长 B.茎的背地生长 C.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

    (2)图甲幼苗横放后,1、2处起始浓度变化为图____________(乙/丙)对应的曲线,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丁曲线分析,________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这种激素对果实的作用效果是促进果实的____________

    (4)结合图丁曲线及激素作用分析,细胞分裂素先增加,赤霉素后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 28、冰毒是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苯丙胺类兴奋剂可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分泌,如图是其部分作用机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谷氨酸与A受体结合后,会使_____________内流,引起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细胞学基础是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离子产生的_____________

    (2)谷氨酸与N受体结合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会促使_____________与N受体分离,从而打开_____________通道。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会激活其中蛋白激酶C,并逐步促使_____________转化成NO,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突触前神经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促进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

    (3)研究表明,细胞中Ca2+浓度持续增加会激活相关蛋白酶、激酶等,最终导致与细胞形态、胞内运输、变形运动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_____________解体,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等自由基,从而造成神经细胞的_____________乃至凋亡等严重后果。

  • 29、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图甲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⑤过程仅考虑有氧条件中能使ADP含量减少的过程是    写序号,②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过程④可发生在植物细胞的     中。

    2分析图乙可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     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

    3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图乙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若温度保持在25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该植物    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若该植物在密闭环境中,温度为40,体内最可能积累    

     

  • 30、矮茎玉米幼苗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长成高茎植株。为了探究该变异性状是否能遗传,生物科技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你写出实验预期及相关推论,并回答问题。

    Ⅰ.实验步骤:

    ①在这株变异高茎玉米雌花、雄花成熟之前,分别用纸袋将雌穗、雄穗套住,防止异株之间传粉。

    ②雌花、雄花成熟后,人工授粉,使其自交。

    ③雌穗上种子成熟后,收藏保管,第二年播种观察。

    Ⅱ.实验预期及相关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回答问题:

    ①预期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上述预期结果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如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   ,⑥表示  

    (2)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④的名称是   ,R基的代号是  

    (3)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   ,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该物质水解后的产物有   种.

    (4)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5)如果上述肽链原长度不变,组成它的基本单位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   ,也可改变该肽链的性质.

     

  • 32、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