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和高等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最终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某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垂体受到损伤,不会导致他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C.大量出汗使细胞外液丢失水分和Na+时,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增多
D.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可参与调节,使其恢复正常
2、细胞核是重要的细胞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膜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膜结构
B.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催化核DNA复制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过氧化氢酶、细胞因子、受体、抗体、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运动员比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
4、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使蛋白质磷酸化
B.蛋白质磷酸化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C.主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图中所示的变化
D.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中的放能反应相联系
5、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明显增加
B.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
C.信息分子E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
D.信息分子A、B、C、D、E的化学本质均为大分子有机物
6、图1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方式,图2表示某种运输方式的相关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Y和Z的物质运输方式相同,但Y的运输不需要能量
B.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图1中的某种方式进出细胞
C.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D.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转运蛋白
7、“牝鸡司晨 ”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先下过蛋的母鸡后来却变成公鸡(染色体组型不变,2n=78),并能和母鸡交配。芦花基因(B)和非芦花基因(b)不在W染色体上。现偶然得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与一只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ZZ
B.若要测定鸡的基因组全部DNA序列,则需要测39条染色体
C.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D.非芦花鸡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鸡的多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9、下图表示某人饥饿时体内的血糖调节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式①可表示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方式①可表示下丘脑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素
C.方式②可表示血糖浓度直接作用于胰岛α细胞和胰岛β细胞
D.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产生饥饿感并通过植物性神经作用于胰岛
10、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与核DNA和染色体数量相关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后细胞中核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加倍
B.cd和gh段数量变化的原因都是因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ij段核染色体含量下降一半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fg段每一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
1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使用酒精的是( )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花生子叶切片进行脂肪鉴定时,洗去浮色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冲洗卡诺氏液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洗去解离液
12、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内质网、线粒体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有细胞膜、核糖体
D.遗传物质是DNA
13、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演替过程 | 冰川退去后的裸地 | 苔藓→草本植物→柳树 | 赤杨 | 云杉、铁杉 | ||
第9年 | 第18年 | 第35~50年 | 第80~100年 | |||
土壤的pH | 7.9~8.0 | 7.5~7.8 | 7.2 | 6.5 | 5 | 4.8 |
A.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草本植物有关
C.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可能与土壤的酸化有关
D.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4、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000对,A+T占碱基总数的56%,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4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7600个
B.子代DNA中含15N的DNA比例为1/8
C.④表示腺嘌呤,DNA聚合酶作用于①处
D.②处碱基对丢失,一定会导致转录出的mRNA改变,但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
15、袋装酸奶的包装上通常都会注明“胀袋勿食”。某同学选择一过期的胀袋密封酸奶,按图中的操作流程,研究其中的某微生物生长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酸奶胀袋是酸奶中的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B.使用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和芽孢
C.图中过期酸奶中的菌种被稀释了104倍
D.推测图中用到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16、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分子结构简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
B.ATP中的化学键③表示磷酐键
C.①代表腺嘌呤,④代表磷酸基团
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17、研究表明,细胞主要通过蛋白质执行复杂的调控和信息传递功能,在执行前,往往需要在蛋白质分子链上“接种”外来的分子,这称为蛋白质的修饰。“乙酰化修饰”是指在蛋白质分子链上“接种”一个乙酰基分子,这是蛋白质最主要的修饰方式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功能不同,原因可能是两者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空间结构等不相同。
B.“乙酰化修饰”改变了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从而影响其功能
C.组成蛋白质分子的肽链通过氢键等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从而具有一定功能
D.乙酰化修饰过程改变了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使蛋白质结构改变.
18、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不同生物膜的结构相似,功能相同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出入细胞,杜绝有害物质的侵入
C.蓝细菌具有生物膜系统
D.细胞内生物膜的区室化有利于生化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19、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该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C.建立该学说离不开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
D.已被广泛接受的该学说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20、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中耕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B.新鲜荔校置于干燥,低温和无氧的环境中,可以延长保鲜时间
C.种子入库贮藏前进行晾晒,可降低呼吸速率,延长其储存时间
D.利用葡萄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酿制葡萄酒
2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22、多细胞生物体内,各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繁忙而有序的细胞“社会”,它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之间仅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即可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
B.图中分泌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能引起远距离的靶细胞功能发生变化
C.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除了图示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
D.细胞之间无论哪种信息交流方式都要通过受体蛋白发挥作用
23、下图为真核生物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过程b须有tRNA的参与
②线粒体合成的蛋白质须送入高尔基体加工
③线粒体DNA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④线粒体DNA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其能量供应仍主要依赖产能效率较低的糖酵解途径,并产生大量乳酸,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能出现了功能障碍
B.癌细胞的糖酵解途径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发生
C.有氧条件下,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会大量积累NADH
D.有氧条件下,产生等量ATP时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消耗更多葡萄糖
25、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具有核膜,因此属于 _____________生物。
(2)图中④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 ______________型生物,而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是自养型生物。
(3)图①~⑤中的各种生物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结构如图①所示,实际鞭毛位置应该在___________(填“上侧”或“下侧”)。
26、双链DNA在复制过程中,其中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合成的(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再相互连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DNA子链的合成方向是____________(填“3ˊ→5ˊ”或“5ˊ→3ˊ”)。
(2)双链DNA在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相连,但不能将不连续复制所形成的短片段之间的缺口“缝合”,由此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特点。
(3)被15N标记的某双链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然后将亲代DNA以及每代子DNA进行梯度离心,结果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第4代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①细胞内DNA复制时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DNA进行全保留复制,则图2中不应有_____________带。
27、某研究小组准备了斐林试剂、碘液、蒸馏水试剂,检测并测定苹果成熟期相关物质及其干重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成熟的苹果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进行检测时可选用______________,与其他物质的检测需要的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树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经人体摄入,必须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苹果树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除构成有机物外,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答出一点)。苹果在深秋季节,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会________________。
(4)利用题干中提供的试剂,如何对苹果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___________。
28、回答下列人类遗传病的相关问题
DNA标记是DNA中一些稳定的特征性碱基序列。通过选择相应的DNA标记进行体外复制产物的电泳图谱,可进行遗传病的基因定位,图1为甲家庭某遗传病基因定位电泳图,父亲和母亲的DNA标记组成分别可表示为S1S1和S2S2,图2为该遗传病的乙家族遗传谱系图。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l-1相应DNA的标记组成是_________,1-1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__(多选)。
A. 卵原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 C. 次级卵母细胞
D. 第一极体 E. 第二极体 F. 卵细胞
【3】据图推测甲家庭中的儿子_________(患/不患)该遗传病病,如他与乙家庭的Ⅱ-3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A. B.
C.
D.
【4】为了判断甲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是否患病,请试着根据题中信息给出你的判断方案及思路?_________。
29、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位于叶绿体的转运肽基因相连,导入油菜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油菜品种。
(1)研究人员从陆地棉细胞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如图为所示限制酶的识别位点。这样可以用 (填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可得到____________端(填图中字母)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如图2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充足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_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融合基因的单菌落,再利用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经筛选后再将该油菜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获因油菜。整个过程涉及的原理是 。
30、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填写)______。图中X是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在动物肝脏中主要指______。
(2)Ⅴ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含有,是生物体内理想的储能物质,则Ⅴ是______。
(3)物质P是______,其结构通式为______。
(4)生物体中的Ⅱ、Ⅲ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可以通过______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后Ⅱ呈现出______色,Ⅲ呈现出______色。
31、植物正常生长需要从环境中吸收矿质元素,某些矿质元素缺乏会影响植物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N元素在植物细胞内参与合成的有机大分子物质有_______,S元素是某些蛋白质的组成元素,S元素最可能存在于氨基酸的________ (填结构名称)中。
(2)钾在植物细胞内主要以_______形式存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后,这些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营养液培养法是研究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的重要方法。为了研究镍(Ni)元素是否为植物A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某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开展了如下研究。
气泵和气泡石的作用是_________。实验组营养液的成分在初始阶和进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控制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需设置含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液)的一组,该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以充分说明实验组的结果是否由缺镍引起。
32、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乙通过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