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福建厦门2025届高二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谈道:西周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该变化反映了

    A.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

    B.周朝统治的灭亡

    C.分封制的瓦解

    D.诸侯国君主掌控天下大权

  • 2、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汉文帝时期   B. 汉景帝时期

    C. 汉武帝时期   D. 汉元帝时期

  • 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这次农民起义指的是( )

    A.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B.刘秀领导的农民起义

    C.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D.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 4、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皇帝荒废朝政②节度使权力膨胀③发生严重灾荒④军队战斗力薄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法国作家雨果写道: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两个强盗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6、《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西周时期未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 7、下图是明朝军队针对敌人的作战特点和东南沿海一带的地理情况组成的“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这里的“鸳鸯阵”要对付的敌人是

    A.倭寇

    B.农民起义军

    C.沙俄侵略军

    D.噶尔丹叛军

  • 8、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够直立行走 B.使用的工具是磨制石器

    C.学会使用火 D.过着群居的生活

  • 9、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加快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彻底消除了双方政权的矛盾

  • 10、公元前138年,瀚海深处响起一阵阵悠扬的驼铃声,看!张骞率着一只队伍骑着骏马和驼队开始了他的使命,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B、寻找丝绸之路

    C、了解西域地理民族风情 D、交好西域各国

     

  • 11、“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此处所说的“商朝的书面语”是指(  )

    A. 大篆   B. 小篆   C. 甲骨文   D. 隶书

  • 12、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 )

    A. 进士科   B. 殿试制度     C. 进士授官从优   D. 提高进士地位

     

  • 13、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继续推进均衡教育又成为今年两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下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提出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 14、由下图中的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是由北宋政府统一印制发行

    D.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很密切

  • 15、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

    A.木棒

    B.石器

    C.骨器

    D.梅蚶壳

  • 16、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它大败秦军主力。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项庄舞剑

    D.三顾茅庐

  • 17、汉文帝对修建他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说明了“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一个原因是

    A. 轻徭薄赋   B. 勤俭治国   C. 以德化民   D. 废除严法

  • 18、小红针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如下图

    请你判断一下,他的整理中哪项是错误的:( )

    A.   B.   C.   D.

     

  • 19、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想要获取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 20、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工具

    ⑤城市的出现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的改革是_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

  • 22、李时珍编写的《_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_____》全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

  • 23、清朝时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_____棉织、印染、_____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 24、远古时代,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_______

  • 25、十六国后期,鲜卑拓跋氏建立的____,逐渐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26、以下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关于“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的探究学习,请你一起来完成。

    探究内容

    探究成果

    探究感悟

    科技成就

    医学之光

    春秋战国的名医①_______总结出望、闻、问、切的方法;东汉末年的张仲景编写②《________》提倡预防疾病。东汉末年的华佗发明了③_________使病人失去知觉,便于手术。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古代优秀科技和传统文化曾领先于世界。

    造纸之术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

    ④_______(朝代),后经⑤_______(人物)的技术改进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文化成就

    文字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⑥________。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字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⑦________。

    文学瑰宝

    ⑧《_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史学家⑨著述。主要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事。

     

  • 27、下图为《战国七雄图》,请仔细观察地图,并在英文字母A﹣G后填写对应国家名称

    A   B   C   D   E   F   G   

  • 28、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有____________和欧阳询

  • 29、目前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

  • 30、朝代接龙: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正确填入空格内

    A.三国  B.夏  C.南北朝  D.秦E.东汉F.商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尊称前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A画圣   杜甫(   )

    B诗仙       孙思邈(   )

    C药王   吴道子(   )

    D诗圣   赵匡胤(   )

    E宋祖     李白(   )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1)两则材料各自分别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往哪里?

    (3)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