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第一霸主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2、诗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说明( )
A.焚书坑儒对巩固统治作用明显
B.焚书坑儒对巩固统治没有作用
C.秦朝的读书人太少
D.读书人不会反对国家
3、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宋太祖
4、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5、我国科举制度对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太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6、下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秦统一货币 B.秦统一文字 C.秦统一尺寸 D.齐统一文字
7、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出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1899年,北京官员王懿荣得了病,在达仁堂买药,发现龙骨上刻有符号,认为这是古文字。学者经过研究,认定这些符号是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8、中国古代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9、《申报》自述办报的目的称“若本报之开馆,余愿直言不讳焉,原为谋利所开耳。”这表明《申报》是
A.一份商业性报纸 B.一份财经报纸 C.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 D.一份白话报纸
10、“科第之设,草泽(荒野民间)望之起家,簪绂(zānfú,指显贵之家)望之继世。” 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西晋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A.陈
B.沛县
C.大泽乡
D.渔阳
12、下列关于宋代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B.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兴起了棉纺织业
D.丝织业比较发达
13、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行书摆脱了以往隶、篆的痕迹。以下书法作品中,属于王羲之的是
A.
B.
C.
D.
14、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欣赏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以后
D.东汉以后
15、北宋的“交子”是宋朝经济繁荣的缩影。这种通过“交子”了解历史的方法属于
A.解读文物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
D.实地调查
16、“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文中所指的农具是
17、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是( )
A.公元前20世纪前期
B.公元前20世纪后期
C.公元前21世纪前期
D.公元前21世纪后期
18、西汉政权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继续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重视“以德化民”,使国库充盈、粮仓丰裕,历史上把这局面称为( )
A.开皇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19、该图是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示意图中的一部分,图中“?”处应是
A.西晋
B.隋
C.唐
D.元
20、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1世纪的是
A.卫青、霍去病于公元前119年大败匈奴
B.外戚王莽于公元9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C.西汉朝廷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D.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于公元184年爆发
21、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___制度。
22、(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从________开始的。
(2)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是________。
(3)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朝开始。
23、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的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贾思勰的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4、汉初的社会状况及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1)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________,经济萧条,物质财富缺乏,百姓极度贫困。
(2)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25、《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6、现存世界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
27、《兰亭序》在我国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
28、在图中方框内填入以下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
A.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居住的遗址
B.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的遗址
C.反映夏朝文明进程的遗址
29、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____________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___________
30、改进造纸术的是________;神医指_________
31、( )杜甫 A.领导抗倭战争
( )朱温 B.“诗圣”
( )铁木真 C.《农政全书》的作者
( )戚继光 D.“成吉思汗”
( )徐光启 E.后梁政权的建立者
32、列举东汉末年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对峙,势均力敌、辽军没有取胜的希望,有意议和。宋真宗同意议和,答应每年送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材料三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刘迎
(1)写出图中C政权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议和”是指什么事件?北宋政府议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带来的客观历史影响。
(4)概括图中A与B政权、C与B政权订立的两个和约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