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文帝曾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能有一个肉菜。由此可见,他
A.崇尚节俭
B.虚心纳谏
C.变革礼仪
D.生活奢侈
2、我国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最早是在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战国
3、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 ( )
A. 宣政院 B. 伊犁将军 C. 澎湖巡检司 D. 军机处
4、与图中人物相关的是( )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A.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5、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大盂鼎
6、近年来,穿越剧受到某些人的青睐。假如你能够穿越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欣赏颜真卿书法作品
B.阅读《金刚经》
C.游览敦煌莫高窟精品
D.到东京城内的“瓦子”看演出
7、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这表明春秋时期
A.出现了大规模民族交融 B.国家出现了统一趋势
C.诸侯争霸只能带来灾难 D.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8、小明同学想利用今年国庆节到北京进行游玩学习,他可以参观到的古人类遗址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图所体现的主题( )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
C.宋朝的建筑成就
D.唐朝的对外交往
10、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B.195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D.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1、诸子百家中,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2、汉灵帝时,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太监被称为“十常侍”,对上忽悠皇帝,对下鱼肉乡里,而灵帝却公然称:“张常侍(张让)乃我公,赵常侍(赵忠)乃我母。”其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
B.宦官专权
C.幼主即位
D.外戚专权
13、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 书桌上有笔、纸张 B. 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 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D. 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15、东汉时期创制出“麻沸散”、五禽戏的名医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6、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扮演了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A. 程咬金
B. 李世昆
C. 魏征
D. 秦叔宝
17、581年他建立隋朝,589年他统一了全国。请问“他”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宋太祖
D.唐太宗
18、鉴真(688年—763年),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表明鉴真的优秀品质有
①不忘初心 ②爱好和平 ③坚持不懈 ④矢志不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汉文帝
20、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注重的问题是( )
A.重用人才
B.善于纳谏
C.轻谣薄赋
D.减轻刑罚
2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___”;公元前209年秦朝的暴政,导致农民在___________(地点)起义,揭开了反秦大旗。
2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齐民要术》的作者——
(4)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
2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导致私有制和阶级逐渐萌芽。
24、秦始皇统一文字,把_____作为全国通用文字。他还下令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_____
25、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________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________房屋里。
26、北宋时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7、唐太宗实行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___”。
28、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记录在《_____》一书中;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形成了_____的局面。
29、图一是河姆渡人居住的__________(建筑样式);图二是半坡人居住的__________(建筑样式)。
30、隋唐之际在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他们是彝族和 的祖先;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31、
A.南昌起义(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八七会议(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三湾改编(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秋收起义(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E.古田会议(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王朝产生的标志——
(2)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3)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掌管秦朝监察事务的机构——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叶郎、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
材料二 商业的发达,城市的繁荣,为宋词的传播提供了极佳的传播环境;市民群体的日益壮大,使宋词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娱乐活动商业化,勾栏瓦舍的出现,为这种娱乐性文学的发展培育了最合适的社会文化土壤。同时,宋词这种新兴的文体,以其特有的抒情手段、文体风格和传播方式,描绘了宋代城市生活的胜景。而也是这种别具风情的城市土活,为宋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摘编自谭俊洪《宋代经济发展对宋词传播的影响》
材料三 清代文学是现实社会生活造成的。清朝的文人学者,不满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较普遍地存在反对清廷的民族思想。……随着城市工商业的活跃,一度被摧残的资本主义萌芽又开始发展,促进了戏曲小说的繁荣。乾隆、嘉庆时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儒生们脱离现实,埋头于故纸堆中,因而文学创作的复古倾向也更为严重。
——据卢东林《清代文学概述》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诗歌反映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词与宋代城市生活的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繁荣的政策因素。
(3)对于文化与时代的关系,上述材料有何共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