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香港2025届高三历史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是史书对哪一时期改革成果的肯定(  )。

    A. 唐太宗统治时期   B. 唐高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前期

     

  • 2、“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材料中的“神农”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 3、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与这种称呼及下边表格关联度最高的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 4、589年,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个重新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 5、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开凿石窟的最初目的是(     

    A.保留文化遗产

    B.宣扬道教

    C.宣扬佛教

    D.展示古代雕塑技术

  • 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 7、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

    A.只许五口通商    B.排斥一切洋务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 8、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的是

    A.楚庄王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齐桓公

  • 9、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屯军之于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隧道开凿大运河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10、小青家乡有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特产,这些物种最先由西域传入中原是在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 1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出自《节气歌》,与此歌相关的历法是(  )

    A.农历

    B.阳历

    C.公历

    D.大明历

  • 1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A.王羲之

    B.贾思勰

    C.钟繇

    D.祖冲之

  • 14、图中文字为“还我河山”,图中历史人物为

    A.李世民

    B.岳飞

    C.文天祥

    D.郑和

  • 15、被中华民族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

    B. 炎帝、黄帝

    C. 蚩尤

    D. 大禹

  • 16、秦统一六国,最先和最后灭掉的国家是

    A.燕国 韩国

    B.韩国 齐国

    C.楚国 齐国

    D.魏国 楚国

  • 1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B.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C.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D.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 18、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B. 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 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D. 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 19、下列哪一古人类揭开了祖国大地人类历史的最早篇章?(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 20、汉武帝开庭议事,有时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变,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作出的重大贡献(     

    A.蔡伦

    B.班超

    C.王羲之

    D.张仲景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其中最优秀的是戏剧作家是_________代表作为《窦娥冤》;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是__________ 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 朝。

  • 23、4世纪前后,鲜卑拓拔部迅速崛起,建立____________

  • 24、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其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实行了_____制度。

  • 25、(题文)农业是国邦之本,民生之基。

    (1)距今约7000年前的中国,_____原始居民已经种植了水稻。

  • 26、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 27、图三中的文字是___________首次发现它的是清朝人____________

  • 28、都江堰的影响:使成都平原变得“_________________,2200多年一直发挥作用。

  • 29、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______,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______(今台湾)。

  • 30、唐诗:   是唐朝著名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用线条把下面相关联的史实连接起来。

    卧薪尝胆   秦国强大

    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勾践自警

    商鞅变法   陈胜吴广起义

    揭竿而起   退避三舍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硝烟已成往事,但历史却不容忘记。回顾近代中日两次战争,请回答:

    (1)写出示意图中A、B、C、D处的事件名称。

    (2)列举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各举2例)

    (3)中日两次战争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创新与开放,促进发展和进步,保守与封闭,导致停滞和落后。

    【制度创新】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二   以下为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

    (1)材料一中所说的制度是什么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选拔官吏的标准是什么?这一制度到了明代有何变化?

    (2)材料二是指那一朝代的什么制度,有何意义?

    【对外交流】

    材料三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之语

    材料四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   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3)材料三的的这位“伟大僧人”西行到什么地方?所处的朝代有何特点?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专门机构是指什么?

    (5)郑和的海外贸易有何特点,有何历史意义?

    【封闭落后】

    材料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       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6)材料六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