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
A. 大秦
B. 西域
C. 安息
D. 新疆
2、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人和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 会不会打猎
B. 会不会使用工具
C. 会不会制造工具
D. 会不会使用火
3、被人们称为“诗圣”的诗人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创立于隋唐,完善于唐朝
B. 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
C. 强调以家世背景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D.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启示
5、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石窟艺术代表云冈石窟大佛(20窟),它位于我国
A.陕西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甘肃省
6、传说中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 )
A. 鲧 B. 尧 C. 舜 D. 禹
7、它是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它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它”是指
A.大运河
B.赵州桥
C.明长城
D.北京城
8、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由此看来( )
A.赤壁之战是虚构的一次战役
B.《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与历史无关
C.这是史书撰写者美化赤壁之战
D.《三国演义》虚构成分较多,和历史现实有区别
9、“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
10、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其使命是( )
A.联络西域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B.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统治
C.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D.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11、《史记·周本纪》记载:“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师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据此可知,分封制度( )
A.以宗亲功臣为分封对象
B.赋予诸侯较大自主权
C.规定了诸侯须尽的义务
D.扩大了西周统治范围
12、新疆正式归属中国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张骞出使西域
C.班超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3、唐朝时能从外地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粮食经洛阳到长安,直接得益于( )
A.都江堰的修建
B.灵渠的开通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大运河的开通
14、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
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B.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C.神话传说
D.农耕文明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C.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D.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16、它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该王朝的最初和最后的皇帝分别是( )
A.汉高祖汉武帝
B.汉武帝光武帝
C.光武帝汉献帝
D.汉高祖汉献帝
1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8、唐太宗道:“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唐太宗这段话的史实是( )
A.西北各部落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B.大量遣唐使来中国
C.玄奘西行天竺
D.鉴真东渡日本
19、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局面
20、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
A. 防止武将专权
B. 便于控制地方
C. 便于控制禁军
D. 使其互相牵制
21、享有“诗仙”美誉的是( )。
22、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
23、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______”。
24、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________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5、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______,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
26、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______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 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兰亭集序》。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______。
(2)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______。
(3)公元266年,都城洛阳——______。
(4)公元317年,都城建康——______。
28、列举出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时代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典型农作物和居住的房屋结构形式。
生活地域 | 聚落名称 | 典型农作物 | 房屋结构形式 |
黄河流域 |
|
|
|
长江流域 |
|
|
|
生活地域 | 聚落名称 | 典型农作物 | 房屋结构形式 |
黄河流域 | 半坡聚落 | 粟 | 半地穴式 |
长江流域 | 河姆渡聚落 | 水稻 | 干栏式 |
29、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___________决战,商朝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_____________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30、_______、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31、将下列人物和相关称谓及成果连接起来:
史学家 李时珍 《资治通鉴》
科学家 司马光 《本草纲目》
工匠 宋应星 活字印刷
发明家 李春 赵州桥
医学家 毕昇 《天工开物》
32、“民以食为天”。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与______ 这两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国家。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美国学者谢弗评价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简般的3个世纪中,几乎亚洲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
——美国学者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
材料二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 | 郑和 | 哥伦布 |
时间 | 1405—1433年 | 1492—1504年 |
航海次数 | 7次 | 4次 |
各次航海的船只 | 大小船只200多艘 | 最少3只,最多17只 |
每次航行人数 | 约2.7—2.8万人 | 最少90人,最多l500人 |
到达范围 |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牙买加等地 |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日本派遣来到中国的使节当时称为?
(2)材料二中国这次航海指的是什么事件?体现了了郑和的什么精神?这次远航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推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4)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中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