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是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下列考古发现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B.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
C.元谋人遗址出土的碳屑和烧骨
D.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2、陈寅恪曾说,隋唐一统是“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到了中华传统身躯之内”。这说明“隋唐一统”
A.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B.加强了民族的交融
C.破坏了正统的文化
D.扩大了中国的版图
3、我国的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一个或两个简称,比如山东简称“鲁”、陕西简称“秦”、山西简称“晋”等,这几个省份的简称都与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有关,这种制度产生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明初结束了在我国存在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直接向皇帝负责
B.受命于中书省
C.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5、下列人物在《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刘备
D.汉高祖
6、下面两幅图说明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态度分别对应是
A.禁儒、崇儒
B.崇儒、禁儒
C.都是崇儒
D.都是禁儒
7、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8、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9、大型电视连续剧《封神榜》一剧,塑造了纣王、姜尚、武王姬发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国观众好评不断。这部作品反映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国人暴动
D.春秋争霸
10、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以下史料中最可靠证据是( )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B.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C.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D.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
11、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正店”、“脚店”。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2、传说时代的尧舜禹都是通过推举的方法称为部落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禅让制 B. 投票制 C. 世袭制 D. 选举制
13、下列哪一位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
A.炎帝
B.黄帝、炎帝
C.蚩尤
D.大禹
14、《史记》记载,汉代诸侯“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 )
A.实施“推恩令”
B.向北进击匈奴
C.建立察举制度
D.推行“无为而治”
15、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黄巢起义 D. 李自成起义
16、古代有位思想家认为人们要顺应自然,按自然法则办事,即“道法自然”。持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韩非
17、“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班超经营西域 D. 宣政院的设置
18、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三国鼎立
D.“王与马,共天下”
19、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搭配有误的是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顾恺之﹣《女史箴图》
C.祖冲之﹣《齐民要术》
D.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辛亥革命
21、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2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民族关系上,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管理,元朝在地方上实行_______制度,为了管理琉球(今台湾)设置的机构是___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西藏地区则由_______直接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23、被尊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被尊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推算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______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5、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表格
措施 | 内容 | 作用 |
政治上 | 颁布,削弱封国势力 |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在地方设 | ||
设置中朝,削弱相权。 | ||
思想上 | 接受的建议,推行“ | |
文化上 |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在地方设 | |
经济上 | 垄断盐铁之利和严禁私铸货币等改革 |
26、商王________将都城迁到殷,辅佐周文王的贤才是________________。
2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_______。
28、约公元前_______年,_______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9、朝代接龙,将缺失的朝代名称,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夏→____→西周→春秋→______→秦→西汉→东汉→______→西晋→东晋→南北朝
30、______被后世尊称“医圣”,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 ______是东汉名医,他发明“麻沸散”辅助手术治疗,还主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1、请用线条把下面相关联的史实连接起来。
卧薪尝胆 秦国强大
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勾践自警
商鞅变法 陈胜吴广起义
揭竿而起 退避三舍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保甲法起到了治安、御外、节支的作用。这评价的是________。
(3)北宋和辽在经过战争后签订了________,使宋辽间保持和平局面。
(4)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________。
33、中国古代经济空间布局上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完成下列问题,你对古代经讲重心变化会有更多认识。
材料一: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如下图),历史上将山东、山西等地称作中原。
——摘编自教材
材料二:(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周)武王治镐(镐京),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昭(秦昭公)治咸阳,因以汉都(汉朝进一步发展后作为都城),四方(人员和财物)辐辏并至为会。……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史记•货殖列传》
(1)结合材料一,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 ______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______ 。以这两座都城为中心,构成了秦汉时期最发达 ______ 的地区。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关中在秦汉时期成为天下最富庶地区的原因。
材料三: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数以十万计。(如下图)
材料四:(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晋书•食货志》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人口迁入的地区大致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概括西晋末年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
材料五:江南为国盛矣。……至元嘉末(南朝宋),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木材)之利,充牣(满)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4)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