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B. 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 郁郁寡欢 ,丑陋可憎。
C. 2016年春季广交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商家,他们的展台上摆放的新产品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D. 孟子认为在“生死”与“义”的问题上,“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B. 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C. 有的地方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
D. 《朝花夕拾》《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几本书都是我爱看的。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俊友》等。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是一篇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语言尖锐犀利,带有讽刺意味。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二次)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
C.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D. 以告先帝之灵(祭告)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
B. 小信来孚 孚:为人信服
C. 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 忠之属也 属:属于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以情 可以一战
B. 肉食者谋之 辍耕之垄上
C. 登轼而望之 委而去之
D. 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略写。
B. 面对齐军压境,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 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昏君形象。
D. 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代: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注释)①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渡府设与此地。②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照亮整个凉州城。
B.“七里十万家”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而下一句则写出居民中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都会弹奏琵琶。
C.诗的前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体现出凉州城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
D.诗的后六句,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写出了岑参和他朋友在宴会上举杯畅饮,为之醉倒。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六句,句句押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情调。
B.诗歌“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看出诗人与故人情谊深厚。
C.这首诗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D.这首诗不仅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还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度。
7、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假期长短的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春节假期由现在的7天延长到10-15天,网友们议论纷纷,你怎么看?
以下是网友们的讨论,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一段文字,发表你对“春节假期是否该延长”这一话题的看法。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理由条理清晰;③150-200字。
网友甲:春节承载着阖家团圆、亲友相聚的重大使命。春节假期太短,让春节团圆来得并不那么容易和幸福。
网友乙: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必须延长,这是国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必须的。
网友丙:支持!作为外出务工人员,迫切希望能在家多陪陪父母儿女,多放假也能促进消费。
网友丁:在我看来,假期最好不要超过七天。经过一个较长的假期休息之后,再次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进入状态,因此影响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网友戊:为什么非得扎堆放假,扎堆放假有什么好的?景点暴堵,高速暴堵,饭店暴堵,哪里都堵。
网友己:春节假期的延长,对企业自然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如果都由企业承担,可能会使一些企业不堪重负而倒闭,反而造成了员工失业。
网友甲:春节承载着阖家团圆、亲友相聚的重大使命。春节假期太短,让春节团圆来得并不那么容易和幸福。
网友乙: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必须延长,这是国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必须的。
网友丙:支持!作为外出务工人员,迫切希望能在家多陪陪父母儿女,多放假也能促进消费。
网友丁:在我看来,假期最好不要超过七天。经过一个较长的假期休息之后,再次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进入状态,因此影响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网友戊:为什么非得扎堆放假,扎堆放假有什么好的?景点暴堵,高速暴堵,饭店暴堵,哪里都堵。
网友己:春节假期的延长,对企业自然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如果都由企业承担,可能会使一些企业不堪重负而倒闭,反而造成了员工失业。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钱塘湖春行》中,表现黄莺充满活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太学生读书环境优越,与自己“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相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等待那只手
①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
②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
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票,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
④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
⑤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
⑥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3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
⑦我轻轻打了个冷颤。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滑这个词。
⑧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照过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
⑨我的预感没错,夜里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却没有。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神志清醒的功夫。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做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
⑩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硬座车厢的空调像是从里往外倒抽热气似的。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蹭着毛衣,身上痒痒的。时间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
⑪他一直看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分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分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
⑫他动手了。他用右手理了理头发,那烟灰色的头发其实不乱。我观察过他那只右手,中指和食指几乎一般长,白皙瘦削,皱纹少的和他的年龄一点儿也不相符。他的骨节小的很,中指第一个关节处还有淡黄的烟熏色,看起来很是精致。
⑬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游移着探了过来,越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我却没看出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着,在脑海里虚构出即将发生的人赃俱获的画面。
⑭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头顶上发出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
⑮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生怕我眼里也有他那样的泪光。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
【1】阅读全文,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说出你对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苗头”和“对峙”的理解。
(2)简要分析第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文以“等待那只手”为题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头”这一人物形象。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一名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填出词语,表现褐色石在命运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生活安逸美好,褐色石很满足——花纹石被带出大山,褐色石也①_______被重视——小男孩把褐色石带下山,褐色石充满感激——褐色石被关进保险柜,它极为②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这句话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3】小说第四段写地理教授“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变性,表现了“在获得一些东西的同时或许也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这一主题,也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安逸平静的生活,还把它踢来踢去,让它伤痕累累。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含义深刻。
11、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体写出第2段文字中的记叙要素。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文字属于什么描写?其主要表达作用是什么?
【3】文段中对掌柜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掌柜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4】这几段文字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与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青白脸色”“穿长衫”“身材很高大”不同。前后变化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孔乙己唯一被人记起的理由,就是他还拖欠了酒店老板十九个钱。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
12、题目:它(他、她)开阔了我的视野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