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期,第九届黄河戏剧节共收到河南、北京等地70余部参赛作品,涵盖豫剧、曲剧、越调等11个剧种,申报节目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创历届之最。举办黄河戏剧节( )
①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②能迅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③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④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下侧漫画反映出公民在积极参与( )
A.民主选举
B.民主监督
C.民主管理
D.民主决策
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属于我国政府解决这个矛盾的举措是( )
①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②播放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
③加强财政对民生领域的倾斜④完善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欧美强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段话表明当今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
B.文化多元化
C.对抗激烈化
D.世界多极化
5、在2023年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显示,有13家中国企业或单位进入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0名。由此可见,我国( )
①已全面建成知识产权强国②落实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利用外来技术能力显著提升④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创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23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材料体现出建设质量强国是为了( )
A.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B.推动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主导
C.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彰显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
7、“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重要
②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③既重视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道德的规范作用
④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8、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B.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C.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意向成交额735.2亿美元
D.2022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7倍
9、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打开大门搞建设,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更要( )
A.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C.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D.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10、“亚太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广获世界积极回响;北京APEC会议中的“中国方案”广为各方接受;非洲发生了埃博拉疫情,我们给予帮助;马尔代夫首都遭遇断水,我们给予支援。这些展现出( )
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中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③我国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
④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全过程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并要求“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人民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人民民主在生活中的生动体现的是( )
①潮州市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推动居民议事,化解基层矛盾
②潮州市配置“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覆盖全市,推动便民利企举措落地
③潮州市政府领导班子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④国庆期间,潮州广济桥迎来空前客流高峰,刷新千年古城的“热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台北代表团入场时,现场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运动员表示对进场的欢呼声及场面浩大留下深刻印象,明显感受到中国台北代表团欢呼声更热烈。这表明( )
A.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指日可待了
B.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C.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
13、《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指出,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细节中,青少年应该( )
①乘坐公共汽车绿色出行②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③严厉打击非法排污企业④经常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选项体现了我国正着力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①小凯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基础设施领域供给水平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②今年,我市医药高新(高港)区徐庄村实现天然气全覆盖,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用气需求
③截至2022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7.7万公里,完成比例达到87%
④去年中国内地各省GDP总量前两位是广东、江苏,后两位是青海、西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风雅韵》篇中,宋韵主题游船在湖光山色中穿行,其所承载的戏剧表演展现出书画、茶道、香道、篆刻等宋代生活元素,彰显着“风雅处处是平常”的江南生活美学。这体现了( )
①宋代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文化②中华文化赓续绵延的勃勃生机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亚运会是亚洲人民文化交流的唯一桥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我国蓝图绘就、前程远大,人民豪迈、信心坚定。这一信心来自于( )
①中国发展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主导世界事务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3年.我国多地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生育、养有、教育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激励生育;印发《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等,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这( )
①是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举措②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③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④有利于协调人口增长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人民日报》在建党102周年之际推出了一段微视频《你们的名字,闪耀的路标》:从“大钊路”到“延乔路”,从“钱学森星”到“屠呦呦星”,他们的名字刻在大街小巷,闪耀在璀璨星空。英雄之名,见证艰辛历程;未来之路,更需接续奋斗。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 )
①道路穿越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②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星座的命名都需要体现科学家精神
④英模榜样成为指引续奋进的路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23年5月1日,国网浙江电力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杭州亚运村主干网的全息数字化呈现,这在国际大型赛事的电网保障上是首次应用( )
A.理论创新
B.技术创新
C.制度创新
D.文化创新
20、用于手机的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厚度仅为A4纸的四分之一;普通手机可直连北斗卫星发信息,解决“不在服务区”难题;180千瓦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寿命超过3万小时,是行业均值的两倍……我国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这些科技成果说明( )
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②创新要一味追求独特
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④创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青年志愿者小李通过网络发现非洲还有很多难民在遭受疾病,便想参加一些跨国援助,帮助他们减少痛苦。
判断:
理由:
22、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人口规模巨大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话题展开讨论。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上两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23、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9年9月5日是第四个“中华慈善日”,2019年慈善日的主题是“慈善聚焦脱贫攻坚,携手共创美好生活”。随着社会公众慈善观念逐步提高,慈善事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社会慈善氛围也越来越浓。念段文字,就能为失明人群贡献有声读物;迈开脚步,就能为需要帮助者送去所需物资……“公益事业”蔚然成风,“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4、材料一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6年10月21日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习总书记强调:回首过去,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展望未来,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一定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习总书记充满自信地表示,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变成现实。
材料三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党100周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建国100周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分别是指的什么?
(3)实现“中国梦”必须认清中国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4)我们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这是为什么?
(5)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哪些战略、国策、理念?(答出五点即可)
25、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2016年3月5日至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其他法律文件。
(1)本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哪些职权?
(2)材料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
26、每年的10月17日是我国的“扶贫日”。设立“扶贫日”的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契合这一旨意,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你也参与。
李克强总理说:春节前,我去中国西部一个农村,连走两户人家。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风的破瓦房里,儿子40多岁了,因为穷还没有娶上媳妇。再到一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但是他的妹妹为了让哥哥更好地念书,春节还在外面打工没有回家。我看了确实很心痛。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
围绕着总理的话题,同学们陷入了思考,并提出了下列疑问,请你结合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的知识帮他们解答。
(1)小原:“中国近2亿的贫困人口,属于一个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在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哪些?
(2)小炜:“我国不是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了吗?为什么还存在那么多贫困人口呢?”
27、 让发展“绿”起来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首次被作为国策提出,指出我们应该走一条实现经济、生态和民生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未来要迈向“三个零”目标:到2025年,实现资源消耗“零增长”;到2035年,实现生态占用“零赤字”;到2050年,实现环境污染“零排放”。
(我思考)
(1)实现绿色发展“三个零”目标必须坚持哪项基本国策?
“向环境污染宣战”
城市雾霾难以消散,河流异味久治不愈,铅中毒、镉大米等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一段时间内不断敲响。2014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经过5年努力,我国“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明显下降。
2019年8月28日,秋高气爽,“北京蓝”持续刷屏,长安街复兴门彩虹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
(我分析)
(2)我们为什么要向环境污染宣战?
“共建美丽中国”
2019年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副部长黄润秋、副部长翟青介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决向污染宣战,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展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国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并重,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不断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70年来,我国生态状况实现由局部改善到总体改善的历史性转折,但当前我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美丽中国,不仅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我践行)
(3)建设美丽中国任重道远,怎样才能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28、 2019年11月5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一年前,在首届进博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评价上海,“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一年来,上海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上海答卷”值得点赞!
“上海答卷” | 经验借鉴 |
上海勇创国际一流的治理水平,中心城区完成老旧房屋改造44.7万平方米,开通跨省公交44条,实现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 |
① |
上海在建和建成的国家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已达14个,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450家跨国公司创新研发中心落户上海…… |
② |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进入 “强制时代”。 |
③ |
政府用心营造最优营商环境,上海每天新注册企业超过1400。每天到位外商投资超过5200万元…… |
④ |
“上海答卷”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哪些可借鉴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