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徽宿州2025届初一历史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原料方面,英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1845年至1849年,毛纺织业原料进口的比重高达43%。1850年,英国加工了全世界46%的棉花。在184 4年至1846年的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达95%。上述材料反映工业革命后英国(  )

    A.城市化的步伐加快

    B.急需扩大产品销售市场

    C.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D.需要大量的原料市场

  • 2、14 世纪前后,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上述材料不能反映手工业

    A. 规模大   B. 雇佣劳动关系   C. 分工细   D. 商品化程度高

  • 3、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两人只是在创立科学理论

    B.两人创立科学理论旨在赢得学术专利

    C.两人要用科学理论去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D.两人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 4、希特勒在建立法西斯政权过程中,为打击德国共产党及进步人士,在1933年制造了

    A.经济大危机

    B.九一八事变

    C.“国会纵火案”

    D.“啤酒馆暴动”

  • 5、以下史实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元朝

    清朝

    1247年凉州会晤,议定叶蕃归附蒙古。元朝建立后,由宜政院直接统辖,掌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隶属于福建行省,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1727年,设驻藏大臣,1793年,明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A.推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 6、明治维新是日本崛起的起点,在这次改革中,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措施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允许土地买卖

    C.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D.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7、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A.机械力取代自然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C.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D.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 8、1942年,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该同盟(     

    A.旨在缓解世界性经济危机

    B.源于各国意识形态的一致

    C.致力于战胜法西斯的侵略

    D.解决了突出的世界性矛盾

  • 9、“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德国实现统一”、“克里姆林宫上空的旗帜悄然落下”。以上史实反映的实质是(  

    A. 集权管理制度的崩溃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C. 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D. 国家版图发生了改变

  • 10、下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中日建交

    B.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尼克松访华

  • 11、这部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是

    A. 《权利法案》

    B. 《共产党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民法典》

  • 12、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一种文明,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历史。下列古迹共同诉说的是

    A.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B.西方海洋文明成果

    C.西方文明的交融 D.奴隶制文明的辉煌

  • 13、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②鲜卑人逐步从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③北魏时期,洛阳城中不少富商大贾“资财巨万”

    ④“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间的隔阂逐渐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15、法国贝尔——拉雪兹公墓的墙上镌刻着“献给公社的死难者,1871年5月21—28日”的碑文,这是为了纪念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第一国际成立

    C.《资本论》的发表

    D.巴黎公社运动

  • 16、在13、14世纪,逐渐在西欧流行开来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封建庄园、手工工场 B.封建庄园、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租地农场 D.富裕农民、市民阶层

  • 17、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铲除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展现大国风度,发展对外贸易

    C.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一

    D.摆脱统治危机,富国强兵

  • 18、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

    A.文艺复兴 B.宪章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 19、“现代美国的文明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材料中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萨拉托加大捷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波士顿倾茶事件

  • 20、古巴比伦王国一部法典规定: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奴隶打了自由民一记耳光,则奴隶要被割掉一只耳朵。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 等级性   B. 公平性   C. 随意性   D. 民主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汽车的发明者﹣﹣

  • 22、公元前525年,被_________吞并古埃及,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 23、(1)在下图(一)相应的方框内填写下列地点的字母  

    A.威尼斯   B.伦敦

    (2)仔细观察图一,指出西欧城市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关法律的名称。

    (1)罗马人在法学方面的最大成就——《____________》

    (2)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____________》

    (3)由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法典——《____________》

  • 25、______年,苏俄立足本国国情实行新经济政策;______年美国面对经济危机实行新政。

  • 26、梵高的代表作很多如《夜间的咖啡馆》《______》等;日本明治维新通过______加强中央集权。

  • 27、(莎士比亚)成就: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 28、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了________;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地区创立了________

  • 29、英国的_____和法国的路易十六在本国革命中均被送上了断头台。

  •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变法,史称“_______”。

    (2)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

    (3)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荣耀。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寻那段历史,探究其中的启示吧!

    (1)5世纪统一了日本的是什么政权?

    (2)7世纪时期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创新是哪一事件?此次改革在政治上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3)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形成了武士集团。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的首领在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请写出其首领的名字及其称号?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多少年?

    (4)从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内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4)他发明了耐用的碳丝电灯泡,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他的一生围绕着电的发明有一千多项,他是:

    (5)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材料二: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1)这两则材料分别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或制度)有关?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它们反映了什么实质?  

    (3)材料所反映的文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有什么地位?  

    (4)你能判断出材料二属于哪一等级?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材料一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他还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