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学过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沧海一( ) ( )高( )下 ( )露无遗 气( )山河
( )首( )胸 ( )然有序 烟雾( )绕 ( )然不同
(1)人们_______地走进了电影院,没有任何拥挤的现象。
(2)他们虽然出身于相似的家庭环境,但是性格却_______。
(3)五位壮士完成任务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_______,相继跳崖。
2、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fěi cuì chú chuāng shū jí jiàn wēi zhī zhù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从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光亮而透明。______
(2)态度温和,容易接近。______
(3)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______
(4)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______
我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词语补充完整。
寝不( )( ) 思潮( )( ) ( )( )如洗
( )( )石出 ( )( )不回 牙牙( )( )
( )来入( ) ( )潮起( ) ( )潮( )
( )不下( ) ( )不安( ) ( )天之(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灰吟》中表明诗人做官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中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今日盛世中华,你心中一定充满着对他们的无限敬佩,鲁迅先生字字泣血,唤醒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爱国诗人文天祥有千古绝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奕》中具体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5.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写的。
【2】画线句中“移舟”指的是_________,该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作者及诗句。
【2】这是诗人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选项题:
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____景色的清洁幽雅,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______;后面两句写了______景色的自 然和雅致,让我们感受到画面的______。
A.静态之美 B.动态之美 C.庭院之外 D.庭院之内
【4】诗的后两句中“一水”和“两山”,“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两相对,语言整齐,语句匀称,朗朗上口,这种句式叫做________。请写出其他古诗里像这样句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国学直播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星天外,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鹊”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出、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画出。
【2】用“||”将文章分段,再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分,然后才概括出各段段意。
【3】本文所写的______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园丁”和“老师”却是由事物产生的_________。
【4】用“——”标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5】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_________,赞颂了___________。
【6】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仿写一句。
(1)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_____)
(2)露珠多像夜空璀璨的繁星。(_____)
(3)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中,“它”是指_____,把_____比作______。
10、课外阅读。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又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1】用“ ”画出故事发生时的环境。
【2】找出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一句中的破折号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
【4】文中“一向”一词可以换成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
【5】把文中最后一句话改成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还知道本文作者的其他作品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买米
①那天上午11点多,妻来电话:“快没米了,下班时买点回来,记牢,可别又忘了!”
②哪能再忘掉呢?唉!在妻眼里,我快成为一个不诚实不守信的人了。为了不劳烦妻第四次嘱咐我同一件事,也为了证明我的诚信,我用圆珠笔在左掌心写下“买米”两字。
③我觉得冷,紧了紧外衣,走到窗前,不知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毛毛细雨。
④我匆匆下楼,快速走向停车棚。偌大的停车棚里只剩下我那辆破自行车孤零零地停在那里。
⑤或许是速度太快吧,本来温柔细腻的毛毛雨竟似长了棱角,扎在我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微痛,又极不舒服。
⑥到商城附近一家米店,我喊一声买米啦。一中年男子应声而至。我说:“给我称三十斤本地米吧!”“好!”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米放在磅秤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三十斤整,九毛四一斤,收您二十八块!”未了补一句:“老板,看一下秤,不少您一两。”我递上一张百元大钞:“不看了,快将袋口捆好。”店主麻利地将米袋绑在我的自行车上,然后递给我一叠零钱:“老板,数一数,七十二,不少您一分!”雨渐大,我无暇细数便将零钱塞进衣袋,然后一头扎进风雨之中。
⑦吃完午饭后,整理物品时,竟发现米店老板找我的钱多了十块。我对妻说:“卖米的多找我十块钱,他上午生意白做了,我看还是还给人家吧!”说着就要往外走。妻说:“急啥?现在雨大,你下午上班时再还也不迟啊!”我想想也是,于是就去午睡。然而,我躺在床上老想着十块钱的事,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后干脆起床,跟妻说一声我去了,便下了楼。
⑧不久便来到米店,不知何故,我发现米店老板的神情惊讶之中夹杂着些许紧张。我说:“老板,你搞错了!”他有点结巴:“什……什么?”我说:“你找了我八十二,多了十块,还给你。”我将十块钱递过去,想不到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复杂。当我准备离去时,米店老板从口袋里摸出两块钱,轻声说:“给您!”我一愣,推回他的手:“不用谢,我要是要你两块钱,又何必送回十块呢?”可是米店老板固执得很,坚持要我收下,如此推来推去五六次,我终于忍不住,火了:“我说了不要就不要嘛!”店主涨红了脸,半晌才憋出一句话来:“不是这个意思,是我——我上午称米时少了您的秤!”说完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⑨原来如此。
⑩离去的路上,我的心情甚是舒畅。看看雨不大,干脆关了雨伞,任雨飘落在我的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
【1】“老板,你搞错了”的意思是_______,但是米店老板却误以为_________。
【2】第⑦段中“辗转反侧”的意思是_________。
【3】当“我”再次去米店,老板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________、紧张→复杂→________
【4】短文画“ ”部分的作用是( )。
A.突出店主之前是有意装腔作势,以掩饰缺斤短两
B.将店主舀米的动作描述具体
C.体现出店主卖米的动作十分娴熟
【5】读了短文,故事中的“我”和店老板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简单概括一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⑨段“原来如此”所解释的内容,与选项( )不相关。
A.老板惊讶的神情之中夹杂着紧张
B.想不到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复杂
C.米店老板固执得很,坚持要我收下
D.老板,数一数,七十二块,不少您一分
【7】第⑤段和第⑩段都写到了雨,但“我”的心情截然不同。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端 午
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在学校端午节文化活动中,丁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端午节还有“中元节”这个别称。( )
(2)端午节这天,丁丁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
(3)芳芳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为朋友制作了香囊。( )
(4)冬冬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 )
【4】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选一个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阅读任务。
诱人的蓝色能源
任务一:了解什么是“蓝色能源”。
任务二:了解常见“蓝色能源”的类型。
任务三:了解“蓝色能源”的发电原理。
任务四:学习作者如何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蓝色能源”的优势。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势。
③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④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热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⑤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⑥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⑦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宽大的胸怀哺有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1】完成“任务一”应重点阅读第______自然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指的是_______
【2】完成“任务二”应重点阅读第________自然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任务三”应抓住________这几个自然段,请仔细阅读相关文段,提炼出关键信息,完成下表。
类型 | 温差能 | 潮汐能 | ____ |
发电的原理 | 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 | ______ | ______ |
【4】完成“任务四”应通读全文,品味语言。请用“ ”在文中画出一处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下你的理解。
句子采用了 这一说明方法,说明了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
【材料】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练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我认为可在南海开发________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待别好。
③教空里的课来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来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④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⑤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来长大的。
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来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成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⑦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⑧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⑩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⑪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熔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成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⑫旧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1】如果要学习制作竹节人,你会重点阅读哪部分内容?__________(自然段序号),根据阅读填写制作竹节人的流程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锯八截短的→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加点的“总是”一词为什么不可以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⑩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齐天小圣”“金钩大王”这些名号很有意思,请发挥想象,为自己的竹节人取个名号,并模仿第⑨或⑩自然段写出得名的原因。(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天上挂着一弯新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面泛着波纹。(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浪花高。
②风吹倒了小屋。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不同的词代替“说”。
______________:“别过来,危险!”
(2)围绕下面的关键句写一段话。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内心是复杂多样的,写出自己此时的心理活动。
轮到我上场了。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洞没有出口,狼被老虎吃掉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奔驰的列车是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先队员要用雷锋精神鞭策自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是这种精神。(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平台。
题目:谢谢你,________
提示: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在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许多人,发生过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让你满怀感恩。你最想对谁说声“谢谢”?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围绕中心意思完成习作,事例具体,描写生动,表达真情实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