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济南的冬天》等。
B.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孟子》《春秋》《中庸》合称为“四书”。
C. 寓言是用夸张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如《蚊子和狮子》。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耳顺”“知天命”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逢节假日,独自留守在家的陈唯同学就爱怀古伤今默默流泪。
B.美好的事业决不可能轻松实现,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奋斗。
C.阅读经典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改变,让人的精神世界丰盈富足,这是不言而喻的。
D.尽管只有一个人入党,钱明强仍然郑重其事地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完成了他的入党宣誓仪式,因为这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3、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行者休于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本山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B. 香山的秋景是迷人的,那色彩缤纷、姹紫嫣红的景色使我又惊又喜。
C. 春节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为眼前的美丽景色而陶醉。
D. 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B.白云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C.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店”,但在叹为观止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D.梧州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成为桂东南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俩的观点一致,所以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
B.他这个人有个特点,遇事就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C.他立志在量子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狼子野心不言自明。
D.植树的牧羊人在不毛之地的地方,开辟了一片绿洲。
7、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中“月色”“便”“朦胧”“在”依次是名词、副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介词。
B.“传统文化”“孝敬父母”“言谈举止”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我第一次来这里,大约是七、八年前了”中“、”应去掉。
D.“小时身体弱的我不能跟着野蛮孩子们一块儿玩。”这句话的主干是“小时不能玩”。
8、同是位列“唐宋八大家”的韩愈和柳宗元面对仕途的失意有不同的表达。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天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请你根据语境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才美不外见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束手无策
B.安求其能千里也 无能为力
C.执策而临之 如临大敌
D.四面竹树环合 险象环生
【3】请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隐时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柳宗元通过______的“清幽”美与______的“凄苦”形成强烈的对比,含蓄地流露出对被贬的不满;《马说》一文运用_____________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
【2】结合诗歌分析,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是如何引发的?
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可歌可泣,可敬可畏,对生命的价值也会有新的理解和思考。我们珍爱生命,不仅要保护自我,学会生存,更要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1】学校正在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珍爱生命”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2】讨论时出现了如下情境:
甲:生命是我自己的,我想怎样就怎么样,别人管不着。
乙: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赐予的,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对父母家人负责。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丙同学,你准备如何回应?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的理由(100—200字)。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题)
①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
②土地平旷,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
⑤_ _ ,_ ___。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文中的“我”是谁?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
(3)这部作品通过实地采访,真实报道了中国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如毛泽东,朱德等,除此之外,请再列举出两位红军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阅读《云南的雨》,完成小题。
云南的雨
孙 茂
①我喜欢云南的三月,绵绵细雨,辣眼的烟雾,让人不由得想念起家来。这种想念只是单纯的思念,不会带来痛苦。云南的天,一下雨,我的心就如巴金老先生在《乡心》里写的,“这种时候,要说是快乐吧!自己的心里又不舒服,要说是痛苦吧!又是自己愿意的场景。这是怎样的矛盾啊!我一生就是被这种矛盾支配了的。”以前,我不大理解得了这样的天气,时间久了,我开始确信,我喜欢云南的天、云南的雨。
②每到图书馆看书,都要找一个靠窗的位置,目力可及馆外的葱绿,心情愉悦。每逢下雨天,还可欣赏雨!校园小径上撑着各式各样伞行走的人群,从图书馆上方眺望去,构成一幅美好的风景图。有时我也看着窗外的山,好像它会和我说话。
③雨天。雨水打在窗户上,肆无忌惮地撞开了花儿,伴着清透的绽开声,一朵朵水花旋开来。有时,你正注目的一瞬间,一朵大水花开成稀稀落落的无数小水花,晶莹剔透。溅开那一刻,心也跟着猛地一颤,那种感觉简直美妙极了。
④这个季节的雨是清冷的,不似早春的雨那般缠绵。可是,三月的雨含情脉脉,似有万般深情要与天地共诉。却也不似盛夏的雨水,一阵狂风暴雨,打几个雷,闪几道电,匆匆忙忙地来了又走。云南三月的雨,是如约而至的,她像一个温和体贴的少女,偶尔,也如黄牛发脾气一般吓人。
⑤刚下过雨,泥土软软,像走在海绵上一样。草木一寸寸地爬覆而过,湿了的绿色在泥土里,明年会长出柔软的触角来。清冷的雨天里,那种薄荷一般的气息在空气里平静而炽热地生长。这样的雨季,仿佛有一种纵身飞过时空的错觉,总让人萌生迷迷糊糊的睡意,惺忪里就被拉进彼岸的河流里,河水清幽幽的,过河的人湿了脚,却不知衣襟也染了水晕斑斑。恍惚间抬头,目光无法触及云水里的太阳,于是俯下身用手去掬一捧流水,却也只能照见天色素白。远望山南水北,雾色一叠叠荡开,天漫云远。原来有这样的日子,有这样的雨季,整日伏在窗台边,雨水滴滴答答地从树上漏下来,一头扎进黝黑或者褐红的泥土里,也许,这株雨,明年会发芽。雨还未停,在时间的缝隙里种出青苔,布满时间的齿轮,像柔软可揭的绣痕,像久去未归的乡音,像耳畔的呢喃,在三月的梦里,在随意可见的草长莺飞里湿了所有的云。
⑥三月,正值农耕时节,即使是下雨,农民也不怕,披上蓑,戴上帽,栽烟,插秧苗,种包谷。忙得忘乎所以,不亦乐乎。
⑦下雨天,富有诗意。正如琦君在《下雨天,真好》一文中这样写,“下雨天,叫人宁静,尤其是夏天,雨天里睡个长长的午觉该多舒服。”看过这么多雨,我越发独独喜爱云南的雨,不光是云南雨,还有怒江的山,曲靖的地,大理的水,哪一个都如亲人一般,富有情意。
⑧云南的雨,初春略带缠绵,雨丝冷冷清清;三月像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在哭;夏季像一个壮汉在流汗;待到冬天,仿佛一个老人在抹眼泪,叫人心疼。我爱雨不是为了可以撑伞兜雨,听滴答的雨声,我只是喜欢那下不完雨的雨天。童年时候,最喜欢下雨天。因为下雨天不用放牛,母亲不用早早起来生火做饭,父亲不用早早地下田,可以在被窝里多躺会儿。
⑨灰色的泥土房,发青的小巷,没有颜色的雨,漫步在青石板路,路边是儿童嬉闹着玩雨水,那种感觉,我是十分喜爱的。细雨剪裁的时光,映衬过去的那些美好,时光蹁跹的脚步,更替四季的风景。
⑩云南的雨,像一个美人,冰清玉洁,温婉妥帖,如果可以,我想用心地把她温情以待,在四季的光景里,在岁月的长河里,还以款款的爱。
【1】云南各季的雨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内容概括
初春的雨( ) 夏季的雨( ) 冬天的雨(温润多情)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雨水打在窗户上,肆无忌惮地撞开了花儿,伴着清透的绽开声,一朵朵水花旋开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2)三月,正值农耕时节,即使是下雨,农民也不怕,披上蓑,戴上帽,栽烟,插秧苗,种包谷。(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3】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三月的雨”,你赞同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14、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①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杨树自身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杨树内在的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要求,完成作文。
请以“走进________”为题日,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