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fēi)红 教诲(huǐ) 默契(qì) 悄(qiǎo)无声息
B.气氛(fēn) 骤(zhòu)雨 踱(duó)步 深恶(wù)痛疾
C.妄(wàng)图 诘(jié)责 凛(1ǐn)冽 屏息敛声(píng)
D.要塞(sè) 仲(zhòng)裁 轻盈(yíng) 正襟(jīn)危坐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美好的一切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我们好好领悟、体会、感受。
B.能否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C.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
D.借着想象的翅膀,可以使我们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3、诗词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写诗人以游客身份乘舟去“青山”游玩。
B.由于潮水上涨、江面开阔,诗人因此感到悬心。
C.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
D.家乡的书信从何处传来,原来是大雁从洛阳捎来。
4、下列有关《西游记》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章回体神魔小说,创作于明代,作者是吴承恩。
B.《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C.《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核心人物,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不畏强权、蔑视权威、敢于反抗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精神。
D.从《西游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成功的路上充满了磨难,没有哪一种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的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两颊(xiá) 挑衅(xìn) 恬静(tián)
B.纨绔(wán) 蕴藻(zǎo) 脑畔(pàn) 闭塞(sāi)
C.分量(fèn) 冗杂(rǒng) 撺掇(cuān) 踱步(duó)
D.怅惘(chàng) 静穆(mù) 蓦然(mù) 斡旋(wò)
6、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缄默(jiān) 戛然而止(jiá)
B.炽热(zhì) 殷红(yān) 拈轻怕重(niān)
C.飘逸(yi) 寒噤(jīn) 酣然入梦(hān)
D.屏息(bǐng) 吝啬(sè) 自惭形秽(kuì)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暑假期间,琴台音乐厅将推出多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
B.荣获“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
C.作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人们对此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月:“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采。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微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框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①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③,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月:“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④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阜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①过轶:越过。②管:钥匙。③无所:一无所得。④拱:两手合抱。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再而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B.则战则请从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若潜师以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晋人御师必于崤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尔 何 知 中 寿 尔 墓 之 木 拱 矣
【4】甲乙两文都写“论战”,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要做到A__________;乙文中蹇叔论战的核心思想是要做到B__________,方可百战不殆。但两国最终结果却截然不同,鲁因最终以少胜多,大获全胜,这主要是因为国君鲁庄公C__________;而秦国最终战败是因为秦穆公的D__________。(ABCD均用四字词语填空)
9、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天气恶劣,狂风呼啸,突出打猎人员的勇敢热闹。
B.生动地表现了大批人马呼啸着席卷一个叫平冈的村子。
C.很多骑马的士兵在平冈上飞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D.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呈现阳刚之美。
【2】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一项是( )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B.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10、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2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
1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写出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下是初三某班的《儒林外史》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策略 | 内容呈现 | 思考与理解 | |||||
路标式细读 | 书中有不少兄弟形象,如下列几组: |
(1)这几组兄弟中,品性大相径庭的是 两组,大同小异的是 两组)(填序号) | |||||
| A | B | C | D |
| ||
严贡生 严监生 | 王德 王仁 | 娄三 娄四 | 杜慎卿 杜少卿 | ||||
回目名探究 | 第 1 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55 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 56 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 (2)问题:本书共 56 回,将此三回目集中进行探究,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有何意义? 我的理解: | |||||
探析讽刺手法 | 第3 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第 12 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 19 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 (3)问题:结合这几个回目名和它们的内容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进行讽刺的?我的理解: | |||||
名家点评
| 《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把《儒林外史》看作讽刺小说的典范,说其“婉而多讽”。 | (4)问题:为什么吴敬梓在书中多用 “婉讽”,而不直接讽刺? 我的理解: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3)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4)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5)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请结合原文具体内容,对第(2)段中的景物描写方法做简要分析。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3)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一段用的最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3】选文第(5)段在课文结构上起怎样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更重要的功课
①一月七日,从高雄坐高铁到台北,因为是直达台中才停靠的快车,上了车就按斜椅背,边休息便准备着最近要讲的功课。
②车快要启动前,忽然听到喧哗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传来。许多乘客都被不寻常的骚动声音惊扰,回头张望。我坐在最后一排,声音就近在身边,但是看不到人。是粗哑近于嘶吼的声音,仿佛有人趴在车门边,一声一声叫着:“你带我去哪里呀?你带我去哪里呀?”然后,七车的服务小姐神色仓皇地出现了,引导着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
③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斜前方。其中一位五十上下的妇人,很胖的身躯,有点变形的脸,不断继续嘶吼咆哮着:“你要带我去哪里呀?我不要去。”她像撒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座的椅背,吼叫:“我不要去。”
④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其他较远处的空位上。在第七节车厢遇到过衰老的人、肢体残障的人、失明的人、坐在轮椅上的人,手脚抖动的帕金森症患者,但是第一次遇到“智障”的乘客。
⑤我在斜后方,看着这智障的妇人,肥胖有点失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很宽而扁平的颧骨,张着口,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她是这样不安、这样躁动、这样仓皇,这样惧怖惊恐,仿佛被围猎的野兽,无处可逃。她双脚跺着地板,哭号着:“你要带我去哪里?”
⑥我或许也被吓到了吧,焦点一直凝视着这智障的妇人。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个妇人说:“我要吃。”另一个妇人大约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皱纹,黧黑瘦削,但是身体看来硬朗坚强。她即刻从一个提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吃啊,乖喔。”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包装的玻璃纸袋。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老妇人赶快趴下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
⑦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谢谢。”我笑一笑,问她:“女儿吗?”她点点头。
⑧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鱼屑一片一片从口角掉落,母亲为她擦拭着。
⑨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不时会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母亲很耐心地说:“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好?我们在大陆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⑩一个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智障、近五十岁的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一个母亲,也曾怨悔过吗?忿恨过吗?厌烦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我在斜后方,做着我应该做的功课。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一位母亲好。
⑪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沉睡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
⑫趁女儿睡着,她从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
⑬车窗外,天边是一轮红彤彤的又大又圆的夕阳,柔和的光为路旁略显萧瑟的树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粉。夕照透过车窗射进车内,映照着女儿那被母亲挑起的一丝一丝的发丝,发丝从白变成黑。
⑭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1】文章哪些情节体现了老母亲对“智障”女儿的爱?
【2】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⑥段中“即刻”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读完选文,你认为题目“更重要的功课”指的是什么?
15、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理想,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请以“珍惜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字数600字; ④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