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西双版纳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演讲的种类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C.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后赤壁赋》。

    D.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两文中都谈到了恐龙灭绝,选用的材料不同,但所说明的主要问题相同。

  •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jiè)   推(sǎnɡ)  时(shà)  横(yì)

    B. (jìn)   卧(quán)  口(zhá)  日(yì)

    C. (dài)   诚(qián)  苍(jìn)  动(rú)

    D. 道(suì)   顺(ɡōnɡ)  俯(kàn)  顶(qiónɡ)

  • 3、以下片段选自名著《海底两万里》,对遇险的地点和人物F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我直愣愣地看着这场人鲨大战。不一会儿,形势突变,鲨鱼张着它那好似巨剪的血盆大口,又向船长扑来,把他掀翻在地,生命危在旦夕。说时迟,那时快,F手持捕鲸叉,如闪电般冲向鲨鱼,那锋利的捕鲸叉,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船长得救了。

    A.大平洋   尼德﹒兰

    B.印度洋   康赛尔

    C.大平洋   康赛尔

    D.印度洋   尼德﹒兰

  • 4、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祈qǐ  斑斓  气冲斗dòu牛 锋芒毕露

    B 污秽huì  脑髓suí  一拍既合  来势汹汹

    C 嫉jì  澎湃pài  鞠躬尽瘁  人迹罕至

    D 骊lí  屏障  炽chì 杂乱无章

     

  • 5、下列各句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开展”与“策划”互换)

    B.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删去“随着”)

    C. 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删除“当”)

    D. 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公益。(在句末加上“活动”)

  • 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shuò) 真缔   徘huí) 广袤无垠

    B. niù)   蜿蜒   冽( lǐn 孤苦伶丁

    C. 翠( fěi ) 犀利   首(qí )   暗然失色

    D. 热(zhuó)   炫目   胆qiè)   家徒四壁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吹嘘 匿名 沓无消息 藏污纳垢

    B.蒙昧 畸形 抑扬顿挫 认劳认怨

    C.私塾 僵绳 一丝不苟 为富不仁

    D.慰勉 呓语 鹤立鸡群 筋疲力尽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汤敦甫善待卖菜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翁叩谢 _____________

    (2)贯钱足矣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有卖菜翁弛担坐。

    3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田园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本词上片描写了桑树抽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村风光,体现了江南初春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赏析“城中桃李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中“愁”字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随着社会教育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年轻人对高品位审美活动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首都博物馆一项观众调查显示,18岁以下的参观者和家人一起参观的占到了43.9%。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调查也发现,19岁至30岁之间的参观者占总人数的比重最大,达44.62%。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湖南省博物馆推出“探险笔记”等系列教育活动,每场活动的预约名额都被抢光。

    材料二:

    从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到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的故事……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使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带来了附加值。

    材料三:

    12月10日晚,央视《国家宝藏》第二期节目中,湖北博物馆推出一件引起孝感人广泛关注的宝贝,它就是“云梦睡虎地秦简”。在15分钟的节目中,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介绍了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云梦城西睡虎地发掘出土了1155枚秦代竹简,这是全国首批发现的秦简。它与黄陂商代盘龙城、江陵西汉古尸、随州曾侯乙编钟一起,被列为湖北考古的四大发现,是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简文除一部分记录国事和墓主生平外,主要记录了秦朝法律、律文注释以及官府文书等。今天看来,这样的法律有一定的严谨性、科学性,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借鉴。

    睡虎地秦简上有近4万字,既有当时的六国文字,又有隶书,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对研究汉字的发展与演变有着重要作用。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曾经高冷的文物为什么如今广受年轻人欢迎?

    (2)请假设你是博物馆讲解员,依据材料三,向参观的同学们简要介绍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前世今生”。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2)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5)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6)在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朱敦儒《相见欢》中含蓄深沉地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李清照《如梦令》中表现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文段,完成任务。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如果稍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其作者是法国的____________(人名)。

    (2)请结合本选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所有美好都值得等待

    ①孩子十岁那年,我带着他去了一趟庐山。孩子最想看的,还是庐山瀑布,因为他从小就会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到了庐山瀑布前,孩子很是失落;“没有三千尺啊,太夸张了吧,飞流直下一百米最多了!”周边游客见一个小孩子这么说,都笑了。此时正值早晨,太阳还没有高高升起。我说:“也许等一下,诗里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境就会产生了,再来读这首千古名句说不定就完全不一样了。”

    ③我们坐在瀑布前的石椅上,看着远处的阳光在山峦上慢慢移动,看清爽的山风一阵阵拂动着杂树林,看天空中的浮云舒舒展展,看游人在瀑布前的小广场上嬉嬉闹闹……不知过了多久,终于,金色的阳光移送过来了,它像舞台上的聚光灯一样,照射到瀑布飞流直下激荡而起的水雾中,变幻出一段一段的绚丽多姿的彩虹,时有时无,若隐若现。它是飘逸的,又是升腾的,真的像极了香炉点燃时升腾而起的烟。在那个初秋的庐山瀑布前,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最纯美的意境,一种很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

    ④那天晚上,我对孩子说:“我还想带你看一场庐山日出。”孩子欣然应允。第二天凌晨四点,我把睡梦中的孩子叫醒,开着车到了含鄱口。含鄱口还在夜色笼罩之下,我也不知道从何处上山,把车停在山道之上。听到远处有人声,于是循着人声找到了一群正准备上山看日出的队伍。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山顶。山上的风很大,加之气温逼近零摄氏度,我和儿子紧紧依偎着,看着远处鄱阳湖的方向。鄱阳湖上空出现淡淡的白,但云层很厚。有人说,也许今天看不到日出了。还有人说,好不容易来到这里,还是再等等吧。

    ⑤与我们一起的年轻人,有的架起了三脚架拍摄,但也有的开始撤离。时间又过了半小时,我的心绷得紧紧的,似乎已经感觉到要错过最佳的观赏日出的时间了,更加担心会看不到今天的日出了。

    ⑥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太阳出来了!”果然,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乌云之中挣扎而出,满身通红,它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把所有身体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然后笑出万道光芒,瞬间染红了半边天。几乎所有人都站在山顶在惊叫,在呼喊。这样的日出美景,太震撼人心了。

    ⑦多年之后,我总是想起庐山之行,想总结一些意义和哲理,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⑧记得有一次听杭州一位摄影家的讲座,他给我们看了一张获得大奖的照片,那张照片摄于贵州顺义山区,照片反映的是清晨中的深沉大山,远处有一道光。摄影家说,那道光第一次出现时,他来不及拍摄。于是他在那里露营,等待第二天再拍,但一直等到第三天,那道光才再次出现,终于被他拍摄下来。

    ⑨后来他才知道,那道光是一位老师打的手电光,当时那位老师正领着村里的孩子走在去学校上课的路上。当我看到那张照片中唯一的光亮,听摄影家讲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真的被感动了。

    ⑩当下的世界已是一个喧嚣浮躁的世界,所有的事,都在期待最后的结果,有的连几分钟也等不起了。但我还是相信,这世上所有美好,都是值得等待的。

    【1】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本文的标题“所有美好都值得等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明确了一种生活态度。

    B.文章多次提到“等待”,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更严谨。

    C.③段划线部分,作者细致描摹了庐山瀑布美景,其目的是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

    D.选文⑤段交代“有的人开始撤离”,与“我”的等待形成对比,告诉人们不愿等待就会错失人生的美好。

    【2】概括文中写到的因等待而得以遇见美好的几件事。

    【3】选文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乌云之中挣扎而出,满身通红,它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把所有身体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然后笑出万道光芒,瞬间染红了半边天。

    【5】选文⑨段中写到“我真的被感动了”,感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6】文章结尾段写到“这世上所有的美好,都是值得等待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最值得你等待的美好是什么,你又准备如何去迎接它呢?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张秀亚

    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雪吗?也许曾点缀于你生活篇页上的,只是碧天的春水吧?

    ②在我的故乡,到了冬季,是常常落雪的,纷纷的雪片,为我们装饰出一个银白的庭园,树,像是个受欢迎的远客,枝上桂了雪的花环,闪烁着银白色的欢笑。

    ③我喜欢在落雪的清晓到外面去散步,雪后的大地是温柔而宁静的,一点声息都没有,连那爱聒噪的寒雀都不知躲到哪个檐下寻梦去了。我一边走着,时时回顾我在雪地留下的

    清晰的脚印,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

    ④有时,我更迎着雪后第一次露面的太阳,攀登附近的小丘山,站在那银色的项巅,等着看雪融的奇景。

    ⑤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露一点底蕴,只静静的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不知什么时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两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片来作纪念吧。)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腰身,嬉笑着,婉蜒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乃完全呈显出它土褐色的岩石,同一些枯萎的苹叶、松针,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啊,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

    ⑥有一次,正值雪后,天已睛霁,空气像是水晶般的透明,没有烟氲,没有雾霭,我和一个同学自学校的后门走了出来,走过那道积雪未消的木桥,向古城中的前门走去,将整个的一上午,全消度在那个古色古香,犹保持着我们东方情调的打磨厂——那是古城一些老店铺聚集开设的地方,我们欣赏了不少店铺的招牌,尤其美得悦目的是那一家挑挂在门外的,犹存古风的褪色酒旗,那深杏色的布招子上,还缀着几点细碎欲融的雪花,在风中轻轻的飘扬,看到它,我们似乎读到了一首唐人的小诗。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多少年来,我忘不掉那鲜明的一笔。

    ⑦时候已过午,但我们的游兴未尽,又赶到西直门雇毛驴,到古城外的西山看雪景去。

    ⑧因为雪后天寒,行人出奇的少,好像那一条通向西山的平坦大路,完全属于那一堆堆的积雪和我们两个人了。一路听着驴颈的铜铃,我们多希望看到早梅的影子,但在路边一些人家的墙头,我们只看到墨描一般的梅树杆,“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了?”相顾有点惘然。

    ⑨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我们也怕碰到校门上法国姆姆的那把铜锁。

    ⑩我们只有在驴背上默默地欣赏了一下西山银色的峦影,它像一个沉睡了的巨人,在做着千年的长梦,任由外面的世界有着风霜雨雪的变化。

    ⑩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古城外有名的西山,也是最后一次,那白皑皑的山头,犹如银制的头盔,至今仍常常映现于我的记忆中,伴了那小驴颈上清脆的银铃叮当。

    1围绕着“故乡的雪”,本文写了四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2作者说“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请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以“雪片”的口吻写一写它们的“微语”,表达“抱怨”或者“欢喜”。

    3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赏析下面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之妙。

    (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大晚了赶不回城。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

    4读罢此文,你肯定想起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阅读本文第⑤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表格。

    链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比较内容

      描写主体

      写作顺序

      标志顺序的词语

      景物特点

      第⑤段

      丘山雪景

     

     

     

      链接材料

      雪后小山

      空间

      山尖、山坡、山腰

     

     

     

    5阅读最后一段,结合关键词语,分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总要求: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写。②内容具体,适当抒情。③字迹工整,500字以上。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1)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取得超人的成绩,是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体会到一种真情,是惊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发现,是惊喜……惊喜,源于坚持,源于智慧,源于热爱……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请以“晒出我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前将题目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