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且仅有3个整数解,且关于y的分式方程
有解,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m的积为( )
A.15
B.
C.
D.120
2、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则
、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无法比较大小
3、已知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为(–2,1),(2,3),(–3,–1),把三角形ABC平移到一个确定位置,则平移后各顶点的坐标可能是( )
A. (0,3),(0,1),(–1,–1) B. (–3,2),(3,2),(–4,0)
C. (1,–2),(3,2),(–1,–3) D. (–1,3),(3,5),(–2,1)
4、如图,若≌
,
,
,则BE等于( )
A.6
B.7
C.8
D.10
5、《孙子算经》记载: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译文为:今有若干人乘车,每3人共乘一车,最终剥余2辆车;若每2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9个人无车可乘,求共有多少人多少车?设有x人、y辆车,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
A.
B.
C.
D.
6、已知xm = 3,xn = 5,则x2m-n =( )
A. B.
C.
D.
7、给出下列数:,其中无理数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9、如图,在△ABC中,∠A=60°,BD、CD分别平分∠ABC、∠ACB,M、N、Q分别在DB、DC、BC的延长线上,BE、CE分别平分∠MBC、∠BCN,BF、CF分别平分∠EBC、∠ECQ,则∠F=( ).
A. 60° B. 45° C. 30° D. 15°
10、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为正方形
11、将抛物线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
12、某次数学测试,某班一个学习小组的六位同学的成绩如下:84、75、75、92、86、99,则这六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
13、如果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
_______.
14、如图,动点从坐标原点
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秒运动到点
,第2秒运动到点
,第3秒运动到点
,第4秒运动到点
则第120秒时点
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___.
15、在等腰中,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则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
16、用甲、乙两种原料配制成某种饮料,已知这两种原料的维生素含量及购买这两种原料的价格如下表:
| 甲种原料 | 乙种原料 |
维生素C含量(单位/千克) | 600 | 200 |
原料价格(元/千克) | 8 | 4 |
现配制这种饮料10千克,要求至少含有4200单位的维生素C,若所需甲种原料的质量为千克,则
应满足的不等式为________.
17、已知: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
,
方向匀速移动,P的速度是
,Q的速度是
,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
,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是直角三角形?
(2)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的面积与
面积差最小?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3)设的长为
,试确定y与t之间的关系式;写出当t分别为何值时,
达到最短和最长,并写出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8、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1)(3a+1.5b)﹣(7a﹣2b)
(2)(8xy﹣x2+y2)﹣4(x2﹣y2+2xy﹣3)
19、化简:
(1)5a+(a﹣3b);
(2)(x﹣3y)﹣2(2x﹣5y).
20、的三边长分别为
、
、
,且满足
,试判断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划分成12×12个小正方形格.将边长为n(n为整数,且2≤n≤11)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纸片按图中的方式黑白相间地摆放,第一张n×n的纸片正好盖住正方形ABCD左上角的n×n个小正方形格,第二张纸片盖住第一张纸片的部分恰好为(n﹣1)×(n﹣1)的正方形.如此摆放下去,最后直到纸片盖住正方形ABCD的右下角为止.
请你认真观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正方形纸片边长n的取值不同,完成摆放时所使用正方形纸片的张数也不同,请填写下表:
纸片的边长n | 2 | 3 | 4 | 5 | 6 |
使用的纸片张数 |
|
|
|
|
|
(2)设正方形ABCD被纸片盖住的面积(重合部分只计一次)为S1,未被盖住的面积为S2.
①当n=2时,求S1:S2的值;
②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S2.
22、(1)
(2)
23、如图,在Rt△ABC中,∠C=90°,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DE交AC于点E且∠A=∠AD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AD=8,DE=5,求BC的长.
24、如图,游客从旅游景区山脚下的地面A处出发,沿坡角α=30°的斜坡AB步行50m至山坡B处,乘直立电梯上升30m至C处,再乘缆车沿长为180m的索道CD至山顶D处,此时观测C处的俯角为19°30′,索道CD看作在一条直线上.求山顶D的高度.(精确到1m,sin19°30′≈0.33,cos19°30′≈0.94,tan19°3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