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爱国的大罢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们的待遇,而是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反映了当时( )
A.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同时超越了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西方国家借鉴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
②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学习和借鉴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③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利于提高西方国家治理水平
④长期实行科举制度是晚清被西方超越的根本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利用近现代科学成就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组织并指导全国的科学研究,以提高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将科学技术视为重要生产力
C.以科学技术服务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D.将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国家中心工作
4、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大约在11世纪后期,西欧一些城市复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近代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市镇和乡村先后取得自治权,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基层治理。可见,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
A.都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道路
B.始终以贵族势力为主导
C.以基层自治为其主要特点
D.与民族国家的产生同步
5、自宋代以来,在三教合一的潮流中,著名禅师宗杲提出了“菩提心则忠义心也”的观点,揭起了忠君、爱国的旗帜。道教派别,如净明道也把儒家的忠孝观点加以神化,该派经典《净明大道说》中写道:“忠孝大道之本也。”这说明三教合一的特点之一是( )
A.强调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
B.三教理论的趋于合流
C.三教理论的相互包容
D.佛道对儒学的吸收与借鉴
6、嘉庆至道光年间,大量英国船只在中国东南海域长期秘密测绘海图。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依据之前所绘图纸,封锁珠江海面后占领既定目标舟山、定海,然后继续北上。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英国挑起战争蓄谋已久
B.中英两国实力相差较悬殊
C.闭关自守政策难以维系
D.清廷官兵缺乏作战的勇气
7、《大金得胜陀颂碑》于1185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立碑,发现于今吉林省扶余市拉林河,碑文为女真字、汉字双面刻写,共有金文约33行字。该文字创立于( )
A.金
B.辽
C.蒙古
D.西夏
8、如图是关于古代炼铁的示意图。以下对古代炼铁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两河流域的居民首先发明
B.最早出现在小亚细亚地区
C.由尼罗河流域居民最先使用
D.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时期
9、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之屋…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城市( )
A.对外贸易兴盛繁荣
B.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0、19世纪40年代,法国众议院颁布法令,对铁、谷物、外国纺织品征更高额的税金,以期利好法国产业。法国学者巴斯夏揶揄众议院道:“我们恳请诸位通过法律,勒令关上所有窗户”和“一切空洞和缝隙”,以便“创造出对人工照明的需求”。巴斯夏的主张( )
A.反映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B.意在呼吁加大对电力照明的投入
C.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腐败无能
D.适应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国际环境
11、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购买了大片低洼的沼泽地并加以治理,不仅种植粮食,还凿水池养鱼,筑舍养猪,种植果木蔬菜,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颇丰。材料中的现象说明( )
A.江南存在农业的多种经营
B.经济作物品种多、种植广
C.农业发展推动手工业进步
D.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12、古代日本人崇信天皇是神(神没有姓)的后代,因此天皇及皇亲都没有姓。大化改新废除了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天武天皇改订全国氏姓,制定了“八色姓”,将原本赐予皇亲之外的社会成员的“八色姓”赐予皇亲。这一举措旨在( )
A.维护贵族统治秩序
B.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完善官僚政治制度
13、下图选自2006年《中国物价年鉴》中的数据,这反映了( )
A.国家宏观调控下规范的市场主体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明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D.国家的分配体制影响商品物价
14、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15、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货运动,要求各地举办国货运动周、召开国货运动大会,并规定了“提倡国货十要义”。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货运动风行一时。上海作为经济大埠,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社会各界人士和大众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商业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
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了提高
C.社会秩序逐渐得到了恢复
D.政府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
16、下表是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关于印刷术和其他发明的表述。教科书表述的变化旨在( )
内容 | 出处 |
自文学复兴,学子日增,需书日函适德意志人约翰哥丁于西元一四五零年发明活版术。 | 《共和国教科书·西洋史》 |
公元一四五零年,德国人约翰哥敦堡发明活字版法,按中国发明活字版在北宋时,概比欧洲早得多。 | 《现代初中教科书·世界史》 |
欧洲中古末的三大发明(罗盘、火药、印刷术),显然是中国文化的西渐所影响。因为他们所自称的发明,都在中国已经盛行之后。 | 《本国史第2册》 |
A.宣传自然科学知识
B.纠正学术研究上的失误
C.助推民族自强复兴
D.号召民众投身反帝运动
17、“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初唐诗人杨炯的《从军行》。从诗中可以看出初唐( )
A.战乱不断的社会现实
B.民族关系和睦
C.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D.塞外风景优美
18、某学生在查阅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历史资料时,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台湾府”“雅克萨之战”“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由此看出,该学生学习的主题是( )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B.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
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19、如图漫画是对哪一事件的形象描述( )
A.洋务运动
B.明治维新
C.维新变法
D.清末新政
20、下表是北宋初年政府下达的一系列命令。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北宋统治者( )
时间 | 内容 |
宋太祖乾德四年 (966年) | 自今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田者,并令只纳旧租,永不通检 |
宋太宗淳化元年 (990年) | 江浙等路……民多流亡弃地, 遂为旷土, 宜令诸州籍其陇亩数, 均其租…… 召游民劝其耕种 |
宋太宗至道元年 (995年) | 今年以来,天灾相继,民多转徙……应诸道州府军监管内旷土,并许民请佃,便为永业,仍与免三年租税 |
A.实行轻徭簿赋政策
B.积极推行均田制度
C.重视稳固统治基础
D.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21、1971年5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还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这一政策( )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
B.巩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
C.增强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
D.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历史进化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还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等。据此可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旨在____( )
A.宣传民主与科学
B.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抨击封建的伦理道德
23、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决定最终没有颁布施行。该事例反映了( )
A.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B.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
C.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D.魏征专权
24、《光绪朝东华录》载:“自粤匪构乱以来,各省督抚,因时因地,每有便宜陈奏,朝廷往往曲为允从,部臣亦破例议行……部臣每以情形难以遥度,仍请交督抚酌议。而督抚则积习相沿。动以窒碍难行,空言搪塞,虽有良法美意,格而不行。”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中央权威的弱化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阶级矛盾的加剧
D.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25、科技兴邦
近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崛起之路,虽条件各异、情况不同,但都离不开科技革新。
(1)1782年,英国人 研制了 。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的工业革命在 地区展开。初期主要仿制 国的机器,不久即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
(3)19世纪30、40年代,德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9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到 ,德国工业仅次于 国,居世界第二位。
(4)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与欧美国家 革命同步。 时期引进欧美科技,国家工业生产实力迅速增强。
(5)通过科技革新增强国力,融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流的国家还有 和 。
26、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以“____________”为核心。反对苛政和暴政。
27、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春,毛泽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___________》的讲话,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在政治上,毛泽东于1957年发表《___________》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些思想为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8、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29、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开采矿山、建设铁路、电厂和银行。这说明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________地位。
30、___年6月,国民党围攻 ___,全面内战爆发。
31、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________、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________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32、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____、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33、五四运动
(1)导火线: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提出了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_____”等,遭到拒绝;和会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方式:游行示威,口号是“_____,_____ ”。结果遭到镇压。
②第二阶段:中心转移到_____,工人和商人参加,方式是罢工罢市,标志着中国_____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_____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 运动。
②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_____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 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4、中国古代的镇
(1)原因:主要是为____而设的。
(2)发展
①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手工业者和商人在集镇上开办____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②元朝:____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③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____。
35、试述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原因及其影响。
36、简述陆王心学的内容。
37、40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为什么它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2)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分田单干”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进步意义?
(3)40年来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请以80、90年代对外开放的措施加以说明。
(4)以1992年为界,改革开放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请指出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38、查找资料,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39、简述宋朝初年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